2025年物理学诺奖量子穿墙术奠定AI内存基础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克拉克、德沃雷特与马蒂尼斯,表彰其在宏观量子隧穿领域的突破,该成果为AI时代高密度、低功耗内存技术提供底层物理支撑。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炸裂揭晓!三位量子大神横空出世,直接把“电子穿墙术”玩成了AI时代的超级引擎!你可能没听过他们的名字,但你手机里的1TB存储、你训练大模型用的H100芯片、你刷短视频背后的推荐算法,全靠他们几十年前埋下的量子地基!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量子隧穿怎么从实验室冷知识,变成你每天都在用的黑科技!

首先划重点:今年诺奖颁给了三位超导量子电路的奠基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克拉克、耶鲁大学的米歇尔·德沃雷特,还有谷歌量子AI前首席科学家约翰·马蒂尼斯!他们干了啥?简单说,就是让“量子效应”不再只属于原子和光子,而是成功在肉眼可见的电路里实现了量子隧穿和能量量子化!这相当于把薛定谔的猫,从思想实验搬进了芯片工厂!

先给三位新科诺奖爸爸报身份证:
约翰·克拉克,伦敦老爷爷,低温超导活化石;
米歇尔·H·德沃雷特,耶鲁话痨,量子电路教父;
约翰·M·马蒂尼斯,前谷歌量子AI掌门,一手带大“悬铃木”量子芯片。

仨人加起来快两百岁,却集体把宏观世界摁进量子浴缸,让肉眼可见的电路出现“穿墙术”,瑞典皇家学院直接甩出1100万瑞典克朗求他们别再折腾宇宙。  

别把隧穿想成地铁,它更像渣男前任——能量不够也能钻过障碍。传统硅芯片里,电子老老实实爬墙,墙高就卡死;到了超导约瑟夫森结,低温一开电子瞬间“元神出窍”,墙这边消失、墙那边出现,宏观电流集体瞬移,能量还被切成一份一份的“量子小辣条”。

诺奖团队用铝和氧化铝叠出三明治,零下273℃里测到电流阶梯,一级一级跳得比直播间礼物还准,从此“量子”不再只是微观小作文。  

很多人以为量子隧穿只是理论,但其实它早就藏在你每天用的闪存里!比如3D NAND——就是你手机SSD、数据中心SSD的核心。它靠一层层堆叠存储单元实现超大容量,而每一层写入数据的关键,就是让电子穿过几纳米厚的绝缘层,精准注入浮栅。这个过程叫Fowler-Nordheim隧穿,本质就是量子隧穿!没有它,你的iPhone根本塞不下1TB照片!

手机256G变1T,厂商把闪存堆到三百层,像重庆火锅千层毛肚。层数越高,电荷越难爬,氧化层薄到1纳米,电子一漏位数据全翻车。

隧穿概率指数级暴增,原本bug竟成刚需:写数据时让电子“穿”进浮栅,读数据时再“穿”回来,速度要快、误差要低。

诺奖团队的宏观隧穿模型被三星、铠侠、长江存储抄作业,拿来校准电荷量,误差从上百电子降到个位数,你的抖音缓存因此少花一半电量。  

但传统闪存用的是“微观”隧穿,而今年诺奖得主突破的是“宏观量子隧穿”——什么意思?就是让整个超导电路(包含上亿个电子)像一个量子粒子一样集体隧穿!约翰·克拉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用SQUID(超导量子干涉仪)证明了这一点;米歇尔·德沃雷特则建立了完整的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让人类能精确操控量子态;约翰·马蒂尼斯更是在谷歌带队做出53量子比特的“悬铃木”芯片,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

那这跟AI内存有啥关系?太有关系了!现在AI卡脖子不在算力,而在“内存墙”——GPU跑得飞快,但数据搬不动!于是HBM(高带宽内存)火了,它把DRAM芯片3D堆叠,用硅通孔直连,带宽拉满。但DRAM是易失性的,断电就丢数据。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把非易失性存储塞进HBM堆栈,而最靠谱的候选者之一,就是基于量子隧穿的新型存储器!比如用超导电路模拟突触,实现存算一体,功耗直降90%!

AI训练吃显存像鲸鱼吃磷虾,HBM把DRAM一层层叠成摩天楼,硅通孔TSV打眼比蜂巢还密。信号在高频来回冲,势垒反射像蹦迪灯球,能耗飙到显卡冒青烟。隧穿理论算出“最佳打眼角度”,让高频信号在界面“瞬移”,反射损耗降三成,SK海力士直接把公式嵌进HBM3E白皮书,英伟达H100因此能跑700瓦不炸炉,Stable Diffusion出图快得你连“生成中”都来不及截图。  

大模型参数奔向万亿,内存墙比前任的心还硬。
计算单元等数据,空转浪费的比加班打车费还贵。

量子隧穿给“存内计算”开外挂:忆阻器用穿墙电流做矩阵乘法,一阶导数就地完成,能耗只有传统GPU的百分之一。
台积电3D Fabric把MRAM、RRAM叠在逻辑芯上,隧穿模型预测写入电压,良率从三成飙到八成五。  

更狠的是,马蒂尼斯团队近年已开始研究“量子-经典混合内存架构”,试图把超导量子比特的相干态与传统CMOS存储耦合。虽然离商用还远,但方向已经明确:未来的AI芯片,可能一边用经典电路跑推理,一边用量子隧穿单元缓存关键权重,实现超低延迟、超低功耗的智能计算!

当然,挑战依然巨大。随着存储单元逼近1纳米,电子开始“乱穿”,数据保持时间暴跌。这时候,宏观量子隧穿的研究反而提供了新思路:与其对抗隧穿,不如利用它!比如设计对称势垒结构,让电子只在需要时隧穿,其他时候被“量子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