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西兰花浓缩液竟能让顶尖运动员破纪录?揭秘耐力圈最新“绿色神药”背后的科学真相!


西兰花芽提取物Nomio因降低乳酸、激活Nrf2通路引发耐力圈热潮,初步研究显示其可改善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但尚缺直接性能提升证据,科学界持谨慎观望态度。

本文作者亚历克斯·哈钦森(Alex Hutchinson)是加拿大知名运动科学作家、前国家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拥有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为《户外》(Outside)、《纽约时报》、《跑者世界》等媒体撰写“汗水科学”(Sweat Science)专栏,专注于用严谨科研解析运动表现、营养与人体极限。其代表作包括畅销书《耐力的终结》(Endure)和新近出版的《探索者的基因》(The Explorer’s Gene)。



【引子:从破纪录到“西兰花子弹”,耐力圈掀起绿色风暴】

就在2025年10月,瑞典选手安德烈亚斯·阿尔姆格伦以58分41秒刷新欧洲半程马拉松纪录,赛后他坦言:“我每天都喝它。”  
美国田径世锦赛5000米金牌得主科尔·霍克更直接:“比赛前我干了一支,状态爆棚。”  
前世界自行车冠军马兹·佩德森则称,正是它助他完成了职业生涯最强的90分钟骑行。  

他们口中的“它”,不是咖啡因、不是硝酸盐,而是一支从西兰花芽中提取的浓缩液——名为“Nomio”。这款售价28美元仅含四支的小盒子,如今正以“天然化合物可减少高强度运动中乳酸堆积”为口号,席卷全球顶尖耐力运动员的补给包。

听起来是不是像又一个营销噱头?但别急,这次的幕后推手可不简单——它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与瑞典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科学家团队研发,其中就包括曾率先验证甜菜根汁提升耐力效果的同一批研究者。

要知道,甜菜根汁可是国际奥委会官方认可的五大有效运动补剂之一。那么,西兰花芽提取物,会是下一个科学实锤的“蔬菜奇迹”吗?



【Nomio真能打?三大研究撑起“绿色神药”人设】

打开Nomio官网,“科学”标签下赫然列出三项研究,试图为其多重功效背书:降低乳酸、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增强训练适应、加速恢复,甚至让双腿“感觉更轻”。乍看之下,简直像许愿池里的神水。但细究其引用文献,还真有点东西。

第一项研究发表于2023年,由Nomio联合创始人菲利普·拉尔森(Filip Larsen)主导。受试者连续7天每天服用两支Nomio(或安慰剂),同时进行高强度间歇骑行训练。结果显示:服用组在运动中乳酸水平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指标下降,血糖调控能力提升,在最大摄氧量(VO₂ max)测试中力竭时间延长约12%——尽管VO₂ max本身并未改变。

第二项研究虽尚未正式发表,但已作为预印本公开。这次只给受试者单次服用一支西兰花浓缩液,三小时后进行运动测试。结果再次显示:在相同功率输出下,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第三项研究则来自加拿大约克大学著名肌肉生理学家大卫·胡德(David Hood)团队。他们在体外培养的人类肌纤维中模拟运动,发现异硫氰酸酯(ITCs,Nomio的活性成分)能显著激活线粒体生成通路,并大幅降低氧化损伤。胡德教授本人甚至从未听说过Nomio,却在电话中向作者确认:“实验结果对我们来说非常震撼。”目前,他的团队正对活体小鼠开展训练干预试验,预计2026年1月公布结果。

这三项研究虽初步,但方向一致:ITCs似乎确实在细胞层面影响能量代谢与应激反应。然而,问题来了——这些实验室指标的改善,真能转化为赛道上的胜利吗?



【乳酸只是表象?Nomio的真正野心藏在“Nrf2通路”里】

当作者联系拉尔森深入探讨时,他道出了Nomio更深层的科学逻辑:其实,最初根本不是冲着“降乳酸”去的。

故事要从2021年一项过度训练研究说起。当时,研究团队让志愿者在三周内逐步加量训练,最后一周进入过度训练状态。结果发现:他们的线粒体功能下降、血糖控制紊乱、运动表现下滑——这正是运动员常说的“腿像灌了铅,恢复不过来”。

罪魁祸首指向一个名为Nrf2的信号通路。Nrf2是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核心调控开关,也被证明在运动适应中扮演关键角色。而早有大量文献表明,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羽衣甘蓝)中的异硫氰酸酯(ITCs)能强力激活Nrf2。

于是,拉尔森团队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如果在高强度训练期间补充ITCs,能否通过激活Nrf2,保护身体免受过度训练的伤害?

2023年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点:ITCs确实缓解了训练带来的氧化压力。但意外收获是——受试者运动时的乳酸水平也下降了。这一发现促使他们设计了单次给药实验,结果再次确认:一支浓缩液(相当于吃下约六磅生西兰花!)就能在三小时内降低运动乳酸。

有趣的是,拉尔森坦言,他们至今还不完全清楚ITCs为何能降乳酸。可能的机制包括改善线粒体效率、调节糖酵解通路,或增强乳酸清除能力——但尚无定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效果主要出现在乳酸浓度3–8毫摩尔/升的区间,对应的是持续10分钟到数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半马、自行车计时赛),而非短时间冲刺。



【抗氧化剂陷阱?Nomio为何“反其道而行”】

这里必须提一个运动营养学的经典悖论:高剂量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反而可能削弱训练效果。因为适度的氧化应激其实是身体适应的信号——消灭它,等于掐断了变强的指令。

Nomio是否也掉进这个坑?拉尔森的回答令人意外:ITCs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抗氧化剂,它们其实是“温和的促氧化剂”——就像运动本身一样。它们通过制造轻微的氧化压力,反过来激活Nrf2通路,从而调动身体自身的抗氧化系统全面升级。

换句话说,Nomio不是“灭火”,而是“点火”——点燃身体的自我防御与适应机制。正因如此,拉尔森强调:这款补剂只适合高强度训练期使用。“我们建议运动员仅在艰苦训练日或赛前服用,轻松日或休息日完全不需要。”公司推荐的用法是:赛前或主课前3小时服一支;若当天训练强度大,睡前再服一支;其余时间停用。

他还特别指出:“对于不训练的健康人,摄入ITCs可能毫无益处。”这与市面上“人人可喝”的万能补剂形成鲜明对比,反而显得更科学、更克制。



【真实世界反馈:数据模糊,但精英圈已悄悄上车】

科学证据虽初具雏形,但最关键的“性能提升”仍缺铁证。目前所有研究仅显示“力竭时间延长”,而非真实比赛成绩提高。更棘手的是,几位与职业车队合作的科学家虽已开展测试,却不愿公开数据。

加拿大太平洋体育研究所首席表现官特伦特·斯泰林韦夫(Trent Stellingwerff)评价:“他们的工作看起来严谨可信……只是量还太少。”而一位匿名的资深运动科学家则直言:“现有数据弱且缺乏说服力。”但讽刺的是,此人正计划在今年秋季启动自己的Nomio研究——显然,连怀疑者也被勾起了兴趣。

更耐人寻味的是运动员的实际选择。除阿尔姆格伦、霍克、佩德森外,Nomio联合创始人埃米尔·舍兰德(Emil Sjölander)还透露,康纳·曼茨、克莱顿·杨、莎拉·霍尔、格雷厄姆·布兰克斯等顶尖跑者也在私下使用。

克莱顿·杨在邮件中坦言:“读完论文,我以为它主打线粒体优化;但市场宣传却聚焦‘降乳酸’,几乎把它包装成小苏打的天然替代品。”尽管如此,他在东京世锦赛马拉松(第九名)备战期间尝试了Nomio,称“训练状态可能是职业生涯最佳,尤其是跑道上的速度课表现超常”。但他也清醒补充:“训练涉及太多变量,很难把功劳全归给一支西兰花液。”

在数据驱动更强的职业自行车界,一位不愿具名的世巡赛车队教练提供了更具体的反馈。他说,团队并未在乳酸测试中看到明显变化,但多数车手主观感觉“有效”,且在混合强度间歇训练中输出了高于平常的功率数据。“乳酸只是生物标志物,真正重要的是场上表现。”他坦言,“我们不会等完美证据才行动——如果犹豫,对手就会抢先用上这个优势。”

这正是精英体育的残酷现实:在科学尚未定论前,经验与直觉已推动实践先行。



【结语:别急着下单,但值得持续关注】

目前来看,Nomio既非神药,也非骗局。它基于扎实的细胞与初步人体研究,机制上绕开了传统抗氧化剂的陷阱,且由曾成功验证甜菜根汁的同一团队操刀。但距离“国际奥委会认证级别”的证据,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言:“首要原则是你绝不能欺骗自己——而你自己恰恰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正因如此,我们需要更多双盲、随机、大样本的性能测试,而非仅靠“感觉有效”或“朋友推荐”。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西兰花芽掀起的绿色革命,已经让耐力运动界无法忽视。无论最终它被证实为下一个甜菜根,还是昙花一现的营销泡沫,至少它提醒我们:大自然的菜园里,或许还藏着更多未被发掘的运动密码。

而你我,不妨保持好奇,静待科学揭晓答案——在那之前,多吃点西兰花,总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