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易发带状疱疹:需要补充维生素BCD

这是一篇关于成年素食主义者功能性维生素B12状态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结论对素食主义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维生素B12摄入的重要性:论文强调了不补充的素食者维生素B12摄入量明显较低,这可能会增加维生素B12生理缺乏的风险。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需要关注自己的饮食中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2。
  2. 健康风险的识别:长期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神经损伤、贫血等。论文的结论提醒素食者注意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 补充建议:论文建议通过适当补充使用维生素B12来纠正维生素B12状况不佳。这意味着素食者可能需要考虑通过补充剂或强化食品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2。

蛇腰缠带状疱疹
蛇腰缠(俗称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由潜伏的水痘 带状疱疹 病毒(VZV神经内感染。其特征是神经分布中疼痛的单侧水泡性皮疹。
这种病毒会导致皮肤上出现疼痛性水疱,通常沿神经分布呈带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特别是腰部、胸部或面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可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眼部炎症。

VZV 潜伏期的特点是病毒基因表达极少,关键蛋白质(如 IE63)可能在维持这种休眠状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细胞免疫力下降,尤其是 T 细胞反应下降,是病毒逃脱免疫监视并导致再激活的关键因素,从而导致带状疱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具体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免疫系统减弱:IL白细胞介素降低,它们是指免疫系统中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免疫反应
  2. 压力和疲劳:长期的身体或精神压力可能削弱免疫系统,使病毒有机会重新激活。
  3. 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可能会影响免疫力,增加带状疱疹的风险。
  4. 受伤或创伤:某些身体部位的创伤可能激活潜伏的病毒,从而导致带状疱疹在受影响的神经区域发作。
  5. 年龄因素:带状疱疹在50岁以上的人中更为常见。
  6. 接种 COVID-19 疫苗后疱疹病毒复发: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COVID-19 疫苗接种与疱疹病毒复发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甲钴胺(Mecobalamin)
维生素B12缺乏与带状疱疹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然而,维生素B12在维持神经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问题,如神经痛、感觉异常等,这与带状疱疹的神经痛类似。带状疱疹发作时,往往伴有神经痛,因此在带状疱疹的恢复期,维持适当的B12水平可能对神经修复和缓解神经痛有一定帮助。

甲钴胺(Mecobalamin)是一种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常用于治疗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损伤。对于带状疱疹(也叫“缠腰龙”或“蛇缠腰”),它可能在缓解神经痛方面有所帮助。
甲钴胺的作用在于:

  • 改善神经元的修复能力,促进神经再生。
  • 可能减轻因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损伤和疼痛。

VZV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了病毒在潜伏和再激活过程中的关键机制。
表观遗传学涉及DNA的修饰以及其相关的蛋白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不改变DNA序列。在VZV的潜伏期和再激活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在调节病毒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VZV的潜伏期:

  • VZV潜伏状态时,某些病毒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而被沉默。这种甲基化限制了病毒的基因表达,从而帮助病毒保持潜伏状态。再激活时,去甲基化可能使某些基因重新被表达,推动病毒从潜伏状态中出来。
  • 组蛋白的乙酰化或去乙酰化可以影响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使其更紧密或更松散地缠绕在核小体上。这种结构改变会影响VZV基因的可及性。例如,乙酰化通常与基因活化相关,而去乙酰化则抑制基因表达。
  • 一些非编码RNA,特别是微RNA(miRNA),可能参与调控VZV基因表达,维持病毒潜伏期。这些miRNA可以通过抑制特定病毒蛋白的翻译,阻止病毒进入活跃状态。
  • VZV潜伏期内,某些病毒蛋白可能与宿主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相互作用,以维持病毒的潜伏状态。例如,病毒蛋白IE63可能通过与宿主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相互作用,帮助维持病毒基因组的沉默状态,并在某些条件下触发再激活

再激活过程:

  • 当VZV重新激活时,可能发生去甲基化过程,使先前被沉默的基因重新表达。去甲基化允许病毒的早期基因(如IE基因)被转录,推动病毒从潜伏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变,并引发带状疱疹的症状。
  • 活性氧(ROS)的累积还与DNA去甲基化相关联。氧化应激能够诱导DNA的去甲基化,这可能通过促进DNA修复机制中与甲基化相关的修饰酶(如TET酶)的活性来实现。TET酶可以将5-甲基胞嘧啶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启动DNA去甲基化的过程。(AKG补剂 能够增强细胞 TET 酶的功能,从而消除有害的 DNA 甲基化)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