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世卫背后麻药不麻
特朗普退出世卫组织和小肯尼迪被提名为美国卫生部长,体现了美国在医疗领域的某种转变,甚至有些人认为这与所谓的“反智主义”有关系。
特朗普退出世卫组织可能出于很多原因,但是对当前主流医学教条主义的怀疑无疑是一个方面。
小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是美国著名的环境活动家,因其在环保和疫苗安全性问题上的公开立场而知名。虽然他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专家,但他因为长期关注儿童健康和疫苗问题而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对正统医学持怀疑主义的生物黑客被提名为卫生部长,这挑战了那些理所当然认为“医生应该做卫生部长”的传统观念,遭受到医生系统的抵制。
这段时间,特朗普暂停了美国卫生部门对外发布通讯的权利,可能包括停止NIH一些拨款,其中一方面是为了这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医疗改革做出铺垫。
同时,在东方大国,医药集采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但是上海瑞金医院主任提出国产药“麻药不麻”问题引起人们的恐慌。这种“麻药不麻”的说法,实际上是在批评一些药物的效果不明显,可能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支撑它们的效果。
但是,是否存在这样认知陷阱:某些医生和专家一直认为,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甚至是国产药物,可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会给这些产品贴上“有没有用”的怀疑标签?
那么,一吃就灵的神药有没有?难道没有副作用吗?(麻药对大脑的损伤有大量科学论文)
其实医生与老百姓用药思维已经被医药资本培养成惯性思维,掉入了思维陷阱。
现代表观遗传学证明:生病是衰老的结果。
- 人们只要一天无法成功抗衰老,就无法完全治愈疾病
- 效果明显的药品基本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做法。
表观遗传也提供了抗衰老少生病的方法:锻炼、地中海饮食、断食和补剂!
总之:
- 美国人正在用“养生抗衰”系统自然疗法替代“修车厂”式的现代医学疗法。(打麻药就是为了拆修你的身体)
- 而我们很多医生老百姓还停留在“药到病除”的惯性思维中。
让我们用ChatGPT的一段话总结要点:
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过度谨慎和思维僵化。
无论是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对疫苗和新兴疗法的质疑,都揭示了医学界和公众之间对于科学认知的差异。对于现代医学来说,除了保持严谨和谨慎外,还应该更加开放和包容,接纳新的科学发现,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
在面对衰老、免疫力下降等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时,传统的医学治疗方式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一个问题后可能引发另一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新的疗法和药物,甚至是一些保健品的有效性,是有其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