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轻症也伤脑:脑雾有科学证据了


2025年7月2日《自然》新文: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大脑损伤。

论文研究了新冠COVID后遗症中常见的“脑雾”现象,也就是很多人康复后出现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科学家们想搞清楚,为什么明明只是轻症感染,大脑却像“生锈”了一样不好使了。

他们找了28名有长期脑雾症状的新冠轻症康复者(都没住过院),用两种高科技“大脑扫描仪”做了检查:

  1. FDG-PET扫描(像给大脑拍X光电影):发现患者大脑前部的额叶、颞叶等区域“电量不足”,这些地方本该像活跃的灯泡,现在却像调暗了的台灯。尤其是管逻辑、记忆的脑区特别明显。
  2. 脑电图EEG(给大脑戴“发网”测电波):发现患者脑电波变“慢动作”了——本该快速工作的α波(像清醒时的节奏)减少了,慢吞吞的δ/θ波(像打瞌睡时的节奏)增多了,就像电脑从高性能模式卡成了省电模式。

最有趣的是,这两种检查异常的区域高度重合!就像发现手机又卡又耗电,拆开一看果然是CPU和电池同时出了问题。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患者会出现:

  • 想不起事情(记忆脑区不活跃)
  • 学习效率低(前额叶“处理器”降频)
  • 容易累(大脑像老手机拼命省电)

通俗版解释:想象你的大脑是座城市,新冠就像一场暴雨。虽然雨停了(康复了),但:

  • 发电厂(PET显示的代谢)供电不足→路灯变暗
  • 交通信号灯(EEG显示的脑电波)乱闪→车辆(神经信号)堵车结果就是整座城市(大脑)运行速度变慢,居民(你)总觉得“雾蒙蒙”的。

好消息是:其他研究发现这种异常可能随时间改善,就像城市灾后慢慢修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帮大脑“灾后重建”,比如通过药物或认知训练来“修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