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开源界突然空降"Claude 4杀手"——Kimi K2模型!
这玩意儿到底有多猛?给大家划重点:
- 参数规模突破万亿大关(相当于960GB的超级大脑),比隔壁Deepseek v3的6710亿参数还豪横
- 运行配置要求惊人:想玩转它得准备10-12张H100显卡,或者16张A100(普通玩家看看就好)
- 专为智能体任务打造,就像Deepseek v3对标GPT-4那样,Kimi K2就是冲着干翻Claude 4来的
- 卡内基梅隆大学AI博士,XLNet和TransformerXL论文第一作者
- 公司名Moonshot竟然来自他最爱听的摇滚专辑《月之暗面》
- 团队发现没有Claude的智能体都是战五渣,于是怒造了这个开源替代品
- 384个专家模块协同工作(比Deepseek多50%),像特种部队一样各司其职
- 独创MuonClip优化器,解决行业老大难训练不稳定问题
- 强化学习特训:模拟数千种工具使用场景,让AI自学成材
Kimi K2 与 DsV3 架构对比
这是来自刘少伟的知乎帖子。
- 专家数量 = 384 vs. 256:专家数量增加了 1.5 倍,从而提升了整体模型能力,并有助于降低训练/验证损失,在相同的激活参数成本和推理 FLOP 下获得更佳质量。但内存占用也增加了 50%。
- 注意力头数量 = 64 vs 128:它们将注意力头数量减半,将 QKV 投影权重从每个 EP 等级 10 GB 缩小到 5 GB,这通过产生 2.5 GB 的净节省抵消了 50% 的内存峰值,同时将预填充延迟减半,并保持 KV 缓存大小不变。
- first_k_dense = 1 vs 3:在观察到第 1 层中的路由器持续产生严重的负载不平衡后,Kimi 用密集层替换了第一层。
- n_group = 1 vs. 8:放弃专家分组可释放每个 GPU 以路由到 384 位专家中的任何一位,让 EPLB 处理负载平衡,同时缩小内存并扩大模型的有效容量。
MuonCLIP
Kimi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Kimi 选择了 Muon,它比 AdamW 更高效地处理 token。但此前,它并未在如此大规模的模型中进行过测试。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他们添加了一个嵌入式扩展 qk-clip。这有助于将 Muon 2 倍的 token 效率移植到 1 万亿参数模型中,并避免了其历史上的致命弱点:每次 Muon 更新后,qk-clip 都会重新调整查询和密钥的投影。
与 Claude 4 Sonnet 相比有多好?
Kimi k2 的定位直接挑战了 Claude 4 Sonnet(当前 SOTA 代理模型)。k2 专为广泛的工具使用场景而设计。然而,它不仅擅长工具使用,在写作和编码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一些观察
- K2 比任何现有型号都更让人感觉自然。它没有阿谀奉承,没有先入为主的假设,只讲重点。不过我仍然觉得 Sonnet 4 更注重听取指示。
- 它具有与 Claude 3.6 Sonnet 类似的氛围,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并做出更有根据的响应。
- K2的味道更好。
- 编码效果出奇地好,尽管 Sonnet 在原始编码方面仍然更好,但对于某些任务,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它。
- 最棒的是,它的价格大约是Sonnet的十二分之一。真是疯狂的时代。
简单粗暴版说明书:
内核配置:
- 直接套用Deepseek v3的骨架(配置文件几乎一模一样)
- 但偷偷加了四个逆天改命的buff
1️⃣ 专家天团扩容50%→384人天团(相当于补习班从256个老师升级到384个)
2️⃣ 注意力头砍半→省出5GB内存(像把手机后台程序清掉一半那么爽)
3️⃣ 第一层改用"固定班底"→解决任务分配不均的毛病
4️⃣ 取消专家分组→每个GPU都能呼叫所有384个专家(就像取消班级界限全校走班)
黑科技MuonCLIP:
别人都用AdamW优化器时,Kimi偏要用小众的Muon,还自带防崩溃补丁qk-clip(相当于给赛车装了个防翻车装置)
实测吊打Claude 4 Sonnet:
✅ 聊天像真人一样自然不跪舔(对比Claude有时像在拍马屁)
✅ 写小作文更有文采(文科生狂喜)
✅ 写代码自带审美滤镜(虽然复杂代码还是Claude略强)
✅ 最绝的是——价格只要Claude的1/12!(相当于用山寨机的钱买旗舰机)
用户真实反馈:
"用它聊天就像和学霸同桌讨论问题,不会觉得你在问蠢问题"
"生成代码就像艺术生写的,排版注释都强迫症友好"
"关键是不像某些AI动不动就'我理解您的需求...'说一堆废话"
(偷偷告诉你:搞智能体开发的小伙伴现在都笑疯了,毕竟省下的钱够买120杯奶茶了)
用过的小伙伴快来唠唠:
你觉得Kimi K2在写代码/智能体任务上能不能干翻Claude?#AI界性价比之王 #开源真香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