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是AI泡沫破灭的开始 英伟达见顶

OpenAI的“滑铁卢”?AI反调大咖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再次宣称:科学终于战胜了炒作?看到最后你才知道未必!

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是谁?
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人工智能(AI)批评家。你可以把他理解为“AI领域的冷静派和警示者”。

他的核心身份和观点可以快速概括为:

1.  老本行是研究人脑:他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而是研究人类大脑如何产生智能的科学家。因此,他始终用 “人类智能” 作为标尺来衡量AI。

2.  主流AI的“头号批评者”:他是当前最火爆的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 最著名的反对者之一。他早在这些模型普及前就尖锐地指出其核心缺陷:
    *   缺乏真正的理解:他认为它们只是高级的 “随机鹦鹉” ,擅长模仿和组合数据中的模式,但并不理解其含义。
    *   没有常识和逻辑:模型可能会编造事实(幻觉),并且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推理能力。
    *   不可靠和不安全:基于以上两点,他认为依赖这种技术处理重要事务(如医疗、法律)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

3.  他提倡“混合路径”:他并非反对AI,而是反对“一条腿走路”。他主张将当前的深度学习与传统的符号逻辑和规则系统结合起来,走一条混合AI(神经符号AI) 的道路,以期创造出更可靠、可解释、真正拥有推理能力的AI。



OpenAI 栽了大跟头?AI 界的“大杠头”加里·马库斯又跳出来说:这回科学总算干赢吹牛了?但看完你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几年前,OpenAI 火得简直没边了。不是说它真造了个世界,但它确实让全世界都信了它的“神话”:只要把模型做得足够大,AI 就能变成“万能AI”(AGI),甚至开启人类新文明。媒体像追星一样捧着 Sam Altman(山姆·奥特曼),把他吹成“年轻版爱因斯坦”。ChatGPT 一出来,大家感觉明天它就能攻克癌症、解决气候变暖,顺便帮你写情书追到对象。

结果呢?三年过去了,AI 没让咱暴富,GDP 也没见因为它起飞,倒是一堆人学会了用 ChatGPT 写周报——然后被老板逮住,当场“社会性死亡”。

加里·马库斯 (Gary Marcus) 这位老哥,常年就像在 AI 狂欢派对角落喝凉茶、看热闹、专泼冷水的“扫兴大叔”。早在 2020 年 GPT-3 出来时,他就放话:“这玩意儿就是个‘流畅的废话生成器’。” 那会儿根本没人鸟他,反而全网嘲他是“AI 黑子”、“柠檬精”、“不懂技术的老古董”。

连杨立昆 (Yann LeCun)、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这些大佬都出来踩他,奥特曼更是在推特上直接骂他是“网络喷子 (troll)”。搞笑的是,等马库斯认真回怼之后,奥特曼立马删帖溜了,简直是科技圈“嘴炮王者,实战怂包”的典型。

讽刺的是,GPT-5 发布才一周,整个舆论就来了个 180 度大掉头。以前的“歪理邪说”突然成了“神预言”,马库斯也从“AI 公敌”一夜变成了“全网唯一清醒人”。CNN、Futurism、纽约客、华尔街日报……这些大媒体全都调转枪口开始质疑:“咱是不是被忽悠了?”、“GPT-5 到底强在哪儿?”、“这东西真比 GPT-4 强吗?还是纯粹更费电了?”


GPT-5 让人有多失望?

这么说吧,就像你盼了三年的 iPhone 15 Pro Max,到手一看,嚯,是 iPhone 14 换了个壳,系统还变卡了。用户纷纷嚷嚷:“我要退回到 GPT-4!”——这在整个科技产品史上都算奇观了。你见过谁买了新车嚷嚷“还是旧车好开”吗?除非这新车真是个坑货。

更惨的是,奥特曼之前牛皮吹太大了。他说 GPT-5 是“通往万能AI的关键一步”,结果大家一看:哦,原来这“关键一步”指的是“关键地绊了一跤”。他前脚刚说目标是 AGI,后脚就在 CNBC 采访里轻飘飘地说“AGI 这词其实没啥卵用”。这操作,就好比你跟女朋友说“我要为你奋斗一辈子”,第二天就说“其实结婚也就那么回事儿”。

媒体们也终于不当啦啦队了。

《纽约客》直接站队马库斯,还引用计算机科学家 Cal Newport 的神比喻:“你可以不断升级你的凯美瑞,但就算改出花来,它也变不成法拉利。” 这话简直戳心窝子了——大语言模型 (LLM) 那种“堆参数”的路子,本质上就是给家用轿车换轮胎、喷新漆、加装音响,然后就幻想它能去跑 F1 赛道。可物理定律不骗人啊,AI 界的“规模神话”也该破产了。


连权威咨询公司 Gartner 都出来补刀,预测 AI 快要进入“幻灭低谷期”了——说人话就是:大家终于反应过来,AI 不是万能的,而且最近几年砸的钱可能全打水漂了。

这场大反转最该让人琢磨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科学怎么在吵吵嚷嚷里保持清醒。过去几年,AI 圈的风气就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谁融钱多谁就代表未来。提意见的被贴上“反进步”、“阻碍创新”的标签,而吹牛皮的却能搞到几十亿投资,发布会开得跟科幻大片似的。

但科学不是选秀节目,不能靠打投和粉丝控评来决定对错。马库斯能“翻盘”,不是因为他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守住了最基本的科学精神:讲证据、讲逻辑、讲东西要能验证。他不怕被骂,不怕被孤立,因为他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明他的观点。比如 METR 的最新研究发现:LLM 在编程考试里分数很高,但在真实工作场景里却老出错——这说明啥?说明这些模型是“考试高手”,但不是“干活能手”。就像个只会刷题的学霸,一进职场连 Excel 表格都不会做。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会写诗、会编代码的 AI,而是能信赖、能解释、能控制的 AI。现在的 LLM 像个演技超好的骗子,说起来头头是道,但你根本不知道它哪句是真话,哪句是瞎编的。这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用多了,早晚得出大事。

马库斯一直鼓吹的“神经符号AI”(把深度学习和逻辑规则结合起来),现在慢慢被重视起来了。亚马逊已经在用这类技术了,《华尔街日报》也专门写文章讨论。这说明行业终于明白了:光靠猛喂数据堆出来的模型是有天花板的,真正的智能需要结构、规则和推理能力。


加里·马库斯不是反对 AI,他是反对无脑吹捧 AI。他正是因为热爱 AI,才不忍心看它跑偏。加里·马库斯,这个曾经被全网群嘲的“AI 扫地僧”,现在终于可以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深藏功与名... 不过也别忘了,他这位所谓的认知学家自己可能也有“灯下黑”看不透的地方。



极客辣评:

这位加里·马库斯就是一个炒作者,啥也不懂。

这是符号接地(符号指引到物理世界,引用、指向的意思)问题,由Stevan Harnad博士于1990年首次发现并发表。你很快就会看到在这个领域取得进展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符号接地?
符号指引到物理世界,引用、指向的意思,比如指鹿为马,如果你没有见过鹿和马动物,没有这些先验知识,没有开过眼界,那么你对“指鹿为马”没有感觉;如果你强烈的现实主义,被现实圈养,限制和约束,那么你对“指鹿为马”会大为生气,认为是胡说八道,你甚至为正义而革命。那么你可能反问,这样有什么不对?难道我们不是唯物主义吗?客观决定主观有错吗?其实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的思想精神不能被现实限制,肉体可以,精神是自由,可以联想,可以憧憬现实不存在的,这些才是人类真正精华。

“指鹿为马”为何有意义?符号落地是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