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胰岛素与禁食:揭露被大众忽视的代谢真相

癌症与肥胖之间的联系早已被科学界所知,但长期以来却被“癌症是基因突变疾病”这一主流叙事所掩盖。在人们热衷于将癌症归因于DNA错误累积的同时,一个更为根本的现实却被忽视:代谢紊乱,尤其是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胰岛素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基因突变,但它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这种代谢视角的回归,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癌症的理解。

在实验室中培养癌细胞的过程非常典型。以乳腺癌为例,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使用的培养基都包含三个关键成分:葡萄糖、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大量胰岛素。没有胰岛素,这些癌细胞就无法持续增殖;一旦撤除胰岛素,它们便会迅速凋亡。

多伦多大学的癌症专家Vuk Stambolic博士曾形象地指出,这些癌细胞对胰岛素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几乎像是“上瘾”。这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正常乳腺组织并不富含胰岛素受体,为什么癌变后的细胞却疯狂表达超过正常六倍以上的受体?

答案在于能量需求。

癌细胞分裂迅速,需要大量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和生物合成的原料。而胰岛素正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关键激素。通过过度表达胰岛素受体,癌细胞能够更高效地摄取血糖,从而支持其高速增殖。

不仅如此,胰岛素还激活了另一条关键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合成与活性。IGF-1是一种结构与功能均类似于胰岛素的肽类激素,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发现,它能强烈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程序性死亡(凋亡)。当体内长期存在高胰岛素状态时,IGF-1水平也随之升高,形成一个持续推动细胞生长的正反馈循环。

这种机制解释了为何许多原本胰岛素受体较少的组织,如乳腺、结肠、胰腺和子宫内膜,在发生癌变后都会显著上调这些受体的表达。这不是偶然,而是癌细胞为了适应高能耗、高增殖需求所做出的代谢重编程。它们不再遵循正常细胞的调控逻辑,而是 hijack 像黑客破解了身体原有的营养感应系统,将其转化为自身扩张的工具。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Peyton Rous和Albert Tannenbaum就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限制饮食的小鼠即使携带肿瘤病毒,其肿瘤发展也明显延缓,寿命更长。

这一现象的背后逻辑十分清晰:当身体感知到营养不足时,会自动关闭非必要的生长通路,包括细胞增殖。

胰岛素作为主要的营养感应信号,在进食后上升,在禁食期间下降,正是它在调控这个“生长开关”。如果长期处于进食状态,胰岛素持续高位,身体就会误判为“资源充足”,从而不断发出生长指令,即便这些指令被癌细胞所利用。

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无论是胰岛素还是IGF-1,都能在体外显著促进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 动物模型中若阻断IGF-1受体,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肝脏是循环中80%以上IGF-1的主要来源,而其分泌受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共同调节。
  • 在长期禁食或1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水平极低,肝细胞上的GH受体减少,导致IGF-1合成大幅下降,整个促生长环境被抑制。

从基因层面看,这种代谢与癌症的关联也得到了印证。

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PTEN基因突变不仅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反而降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这是因为PTEN是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一旦失活,胰岛素信号增强,血糖反而更低。

类似地,2007年一项针对前列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也发现,某些增加癌症风险的基因变异同时降低了糖尿病风险。

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层真相:癌症和2型糖尿病共享相同的代谢基础——前者是胰岛素信号过度激活导致细胞失控增殖,后者则是长期高胰岛素引发的组织抵抗。

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其位置紧邻调控细胞周期、决定细胞是否分裂的关键基因。

这说明,我们的身体在进化过程中早已将“是否有足够营养”与“是否允许细胞生长”绑定在一起。在食物匮乏时,胰岛素和mTOR通路关闭,细胞启动自噬和凋亡,清除多余或受损成分,以节约资源。IGF-1在这里扮演“生存许可证”的角色——一旦其浓度低于阈值,细胞便会走向死亡。

我们必须区分两个问题:一是癌细胞如何产生,二是癌细胞如何生长。

目前证据表明,胰岛素并不直接引发基因突变,因此不是癌症的“起因”,但它无疑是癌细胞扩张的“燃料”和“加速器”。就像雌激素促进乳腺组织生长,因此也成为乳腺癌的驱动因素;睾酮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因此也成为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普遍适用于所有细胞的生长信号?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由胰岛素和mTOR介导的营养感应通路。这些通路从单细胞生物时代就已存在,极为保守且强大。

既然如此,如果我们能有效抑制这些通路,是否就能遏制癌症的发展?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方法简单、无需药物——那就是禁食。

通过周期性禁食,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切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和生长信号。同时,IGF-1合成减少,mTOR通路被抑制,细胞从“生长模式”切换到“修复模式”,启动自噬,清除异常蛋白和受损细胞器。这种代谢重编程,创造了一个不利于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已有大量临床前研究和初步人体试验显示,禁食不仅能增强化疗的疗效,还能减轻其副作用,延缓肿瘤进展。对于癌症预防而言,避免长期高胰岛素状态——即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摄入,采用低碳饮食、间歇性禁食等生活方式,可能是最自然、最根本的策略。

综上所述,癌症并非完全不可控的命运。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代谢环境。当我们不再把癌症仅仅看作“突变的诅咒”,而是理解为“代谢失衡的结果”,我们就拥有了主动干预的可能。

而禁食,正是这场代谢革命中最原始、最有力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