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方案实现墨水屏75Hz动态流畅显示,护眼设备迎来革新

莫多斯团队通过开源FPGA控制器实现电子墨水屏75Hz刷新率突破,兼容多种面板并支持动态显示模式切换,为低功耗、护眼型计算设备开辟新路径。

一家名叫莫多斯(Modos)的初创团队,在Crowd Supply上架了一套名为“纸屏显示器开发套件”的产品,宣称能让电子墨水屏刷新率飙到75赫兹——这数字听起来像玩笑,毕竟我们印象里的电子书阅读器翻页都慢得让人想拍桌子。

但这次不一样。这不是某家大厂的炫技demo,也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而是一个真正可触摸、可编程、还能拿回家折腾的开源硬件项目。更关键的是,它背后的理念不是垄断技术,而是把整套控制系统从代码到电路板全部公开,让每一个对显示技术有执念的人都能参与进来。

先说说这两位创始人:亚历山大·索托和张文婷,原本是大学里研究嵌入式系统的同窗,后来各自在硅谷和深圳的硬件公司摸爬滚打多年。他们不是那种穿着连帽衫整天泡咖啡馆谈颠覆世界的极客,而是实打实蹲在车间里调FPGA逻辑门、为一块屏幕接口兼容性熬通宵的工程师。

2022年初,他们曾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做全球第一台电子墨水屏笔记本电脑,名字就叫“莫多斯纸本”。当时很多人当笑话看,毕竟谁会用一台翻页像老式传真机一样的电脑写文档?

但他们没放弃。三年时间里,他们跑遍了长三角的面板厂,拆过几十台二手Kindle,甚至自己动手重写了整个显示驱动协议栈。最终发现,传统电子墨水控制器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屏幕本身,而在于控制方式太粗暴——整个屏幕要么全刷,要么全停,就像用消防水管给盆栽浇水,根本做不到精细调控。

于是他们搞出了“投手”控制器(Caster),这个名字取自棒球中的投手,寓意精准投递每一帧画面!

这个基于AMD Spartan-6 FPGA的控制器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它不再把屏幕当成一块整体来处理,而是把每个像素当作独立个体管理。你可以想象成过去是全村广播通知开会,现在变成了挨家挨户打电话,效率自然天差地别。

配合他们的“滑翔者超级适配器”(Glider Mega Adapter),这套系统能兼容市面上四十余种不同尺寸的电子墨水屏,最小4.3英寸,最大13英寸,分辨率覆盖1448×1072到1600×1200。

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从报废的电子书里拆块屏装上去,只要接对线序,就能跑出接近75赫兹的超高刷新率。这种自由度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让人兴奋的还不是速度!他们在GitHub上放出了全部源码和电路图,包括那个能让应用程序动态切换显示模式的C语言API。比如你在Linux桌面环境下,可以一边用黑白高对比模式快速输入文字,一边让地图以细腻灰阶呈现,甚至还能在角落播放一段低帧率视频——三种不同的显示策略在同一块屏幕上共存,互不干扰。

在他们发布的演示视频里,窗口拖动几乎没有残影,滚动网页时的文字清晰度堪比高端LCD,甚至连终端命令行的光标闪烁都变得流畅自然
要知道,以往这些操作在电子墨水屏上要么卡顿如幻灯片,要么频繁闪屏让人头晕目眩。

当然,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当初想做笔记本的时候,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尺寸匹配问题。市面上主流笔记本模具都是16:9或16:10比例,而电子墨水屏清一色是4:3,强行适配就得定制外壳或者定制面板,成本直接翻倍!再加上供应链长期被几家大厂把持,小批量采购几乎不可能谈下合理价格。

但他们找到了突破口——近年来陆续出现的13英寸电子墨水屏,分辨率刚好接近主流笔记本水平。虽然亮度和色彩表现仍无法与OLED抗衡,但在护眼、省电、户外可视性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尤其是对于程序员、作家、设计师这类长时间盯着屏幕的人群来说,一块不伤眼又能持久续航的显示器,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所以这次推出的开发套件,某种程度上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与其孤注一掷造一台注定小众的笔记本,不如开放平台,让更多人一起探索电子墨水的可能性。毕竟未来的技术演进从来不是由单个产品决定的,而是由无数个实验、失败、再尝试的微小进步堆叠而成。

目前这个项目正在众筹阶段,预计2026年1月发货。虽然时间表还有不确定性,但已经有大量开发者表示愿意参与测试,有人打算把它改装成双屏副显,有人想用来做电子画板,甚至还有人计划集成进智能后视镜。

这种自发涌现的应用想象力,正是开源生态最迷人的地方。

在这个追求高刷、高亮、高饱和的时代,莫多斯反其道而行之,提醒我们另一种可能:也许最好的屏幕,不是最炫的那个,而是最舒服的那个。它不会刺眼,不会耗电,也不会让你看完一天工作后眼睛干涩发胀。它安静地待在那里,像一张真正的纸,却又拥有数字世界的所有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