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备组装商立讯精密Luxshare已与OpenAI签署协议,生产“消费者人工智能设备”,可能是微型机器人。OpenAI现在似乎有多个独立的设备正在开发中,所有这些设备都计划在明年推出。
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圈同时引爆的重磅新闻来了!中国知名设备组装商立讯精密,正式传出与开放人工智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要量产一款消费者人工智能设备。消息一经曝光,股价直接冲高,市场热议不断。更劲爆的是,传闻中这款产品可能不是普通设备,而是一款微型机器人,甚至可能成为新一代随身AI终端。
立讯精密早就是苹果供应链里的核心成员,帮苹果组装耳机、手表、iPhone外设都有丰富经验。它最擅长的就是大规模精密制造和供应链整合。
对OpenAI来说,要把实验室里的AI原型机推向市场,就必须找到一个能立刻接盘、快速扩产的合作伙伴。
所以,OpenAI选择立讯精密,不仅能确保硬件品质,还能保证产能爬坡。
这几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热度爆棚,从聊天机器人到多模态大模型,软件层面风光无限。但问题是,软件终究要依托硬件才能触达用户。过去,AI助手依赖智能手机或电脑作为入口,但这意味着生态受制于苹果、谷歌这些硬件与操作系统巨头。OpenAI此时选择推出AI原生硬件,核心逻辑就是要掌握用户的第一入口。就像当年的苹果推出iPhone,不仅是硬件创新,更是一次彻底的生态重塑。
根据外媒报道,目前有多个独立的原型设备同时在开发中,所有这些设备都计划在明年推出。这些产品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微型机器人或者随身AI助手。它可能拥有语音交互、摄像头感知、动作执行等功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伴侣化。如果成真,那将是消费电子领域一次颠覆性的品类创新,不再是手机里的一个应用,而是一个全天候伴随的AI伙伴。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创新逐渐遇到天花板,厂商更多是拼摄像头和外观。但如果AI原生设备能够落地,将会直接冲击手机的地位。当用户随身携带一个小巧的AI机器人,能帮你安排日程、识别环境、生成内容,甚至控制家中设备,手机可能不再是唯一入口。这对于苹果和安卓生态无疑是巨大挑战,也会逼迫它们加快AI硬件化的步伐。
AI原生硬件一旦量产,就会对底层芯片、算法优化、能效管理提出全新要求。微型机器人要实现低延迟的多模态推理,就需要更强的AI芯片和更省电的模型架构。
换句话说,硬件的落地将反过来推动AI技术迭代,从模型到芯片,从传感器到交互方式,都会被迫进化。这就是所谓的“软硬结合”红利。
对于立讯来说,绑定OpenAI,等于提前押注AI消费电子新风口。一旦产品爆火,公司就能成为全球AI硬件供应链的头部玩家。
立讯精密牵手OpenAI,这不是一桩普通的代工合同,而可能是新一轮AI硬件革命的开端。如果设备真的在明年落地,消费电子行业将迎来新的风口,AI也将第一次真正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预测版的 OpenAI 2026年AI硬件发布时间线图:
- 3月:AI微型机器人(与立讯精密合作)
- 6月:AI桌面助手(硬件+语音交互)
- 9月:AI耳机或可穿戴设备
- 11月:AI家庭中控屏(智能家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