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rPods Pro3自动翻译AI耳机或引爆通用翻译器大战

苹果、谷歌和Meta正用耳机、手机、眼镜加速打造“通用翻译器”,让语言障碍逐渐消失。这是科技浪漫的兑现,也是一场对行业和就业的挑战。

以后出国再也不用装懂外语了。点餐不用比划,买花不用翻译软件,甚至打电话都能听见对方说的语言瞬间变成你的母语。这听起来是不是像电影里的桥段?但苹果、谷歌和Meta正在让它变成现实。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通用翻译器”只存在于科幻作品里。无论是《星际迷航》里的宇宙沟通器,还是《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全能耳虫,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浪漫的幻想。而今天,这些幻想正在被现实慢慢追赶上。

苹果耳机=翻译官?

苹果最新发布的 AirPods Pro 3 最大的亮点不是降噪,而是实时翻译功能。戴上耳机,你听到的就是翻译后的语言,还几乎没有延迟。两个人各戴一副耳机,就能实现双向同步翻译,仿佛有个隐形的口译员随身跟着。

就在这周,苹果发布了全新的 AirPods Pro 3,售价250美元,最吸引眼球的卖点不是降噪、不是音质,而是一个名为 Live Translation 的功能。用户戴上耳机,讲西班牙语的花店老板开口,你听到的却是同步翻译成的英语,而且几乎没有延迟。在苹果的发布会视频里,这个场景非常戏剧化:游客点花,店主报折扣,双方语言完全不同,但沟通却丝滑得像母语交流。

这一幕很快点燃了行业和用户的讨论。翻译,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战场。

自从2022年底 OpenAI 的 ChatGPT 横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速效应已经彻底改变了行业节奏。三年过去,实时语言翻译从实验室里的演示,走到了你随身的耳机里。

苹果的 Live Translation 支持英语与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之间的即时互译。更有意思的是,当两个人都戴着 AirPods 时,双方的对话能实时双向翻译,仿佛耳机成了隐形的口译员。

不过,这个功能并不是单纯靠耳机硬件完成,它需要绑定足够新款的 iPhone 来运行“Apple Intelligence”,这是苹果今年推出的 AI 软件套件。

分析师吉尔·卢里亚就直言,这一功能可能会刺激用户换新机,因为它属于“真有用”的升级点。

谷歌要让翻译保留声音?

当然,苹果并不是唯一的玩家。谷歌早在 Pixel 10 上推出了 Voice Translate,可以在电话中实时翻译通话内容,还能模仿说话者的声线与语气。在今年八月的演示中,主持人吉米·法伦用英语讲话,结果被翻译成了西班牙语,同时还保留了他的声音特色,这种“声音克隆式翻译”无疑让用户感到惊艳。

Meta 走的路线则是智能眼镜。今年五月,他们在 Ray-Ban Meta 眼镜里加入了翻译功能。Ray-Ban Meta 眼镜不仅能把别人的话翻译出来放到扬声器里,还能把结果转成文字直接显示在手机上。下代眼镜甚至可能在镜片里自带小屏幕,翻译就在你眼前。。

而在软件领域,OpenAI 也没有闲着。今年六月,它展示了新版 ChatGPT 的语音助手模式,其中实时翻译只是众多功能之一。虽然 ChatGPT 已经与苹果的 Siri 有一定整合,但还没有在语音模式上全面接入。外界猜测,未来 OpenAI 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艾夫合作的新硬件,很可能会把翻译作为核心能力之一。


老牌翻译设备还能活吗?

事实上,专门做翻译硬件的厂商早已存在。Pocketalk、Vasco Electronics 等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卖过不少专门的翻译器,比如口袋大小的设备或内置翻译耳机,主打准确度和多语言覆盖。

日本的 Pocketalk 在美国的总经理乔·米勒就表示,他最看重的不是旅游场景,而是教育和医疗这种必须保证隐私与安全的工作场所。他们的设备支持95种语言,远超苹果现在的5种。

波兰的 Vasco 则强调,他们雇佣了真正的语言学家参与模型训练,而不是完全依赖机器学习,所以在翻译准确度上更有保障。今年一月他们推出了名为 E1 的翻译耳机,还准备模仿谷歌一样,开发出能复刻用户声线的新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 Live Translation 在欧盟地区暂时无法使用,这给了本土厂商一个喘息机会。


微软研究院的研究显示,翻译和口译几乎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职业,98%的工作都能被自动化覆盖。这意味着未来出国旅行、跨国沟通可能不再需要专业翻译,但同时也会让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调整。


从耳机、手机到眼镜,通用翻译器正在被一步步拼出来。苹果把它变成耳机的日常功能,谷歌在电话里加上声音克隆,Meta让眼镜拥有“字幕”。科幻的浪漫感,正和现实的技术冲击一起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