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股价一飞冲天,背后是AI与数据工程的核动力

甲骨文单日暴涨43%创历史纪录,手握4550亿美元未来合同,云收入五年将飙至1440亿,创始人埃里森身家3930亿美元超马斯克成全球首富,老牌企业软件巨头靠AI基础设施闷声发大财。

在科技圈沉寂多年的老牌巨头甲骨文,终于用一份炸裂财报把整个华尔街从椅子上掀翻:周三它的股价单日暴涨43%,盘中一度冲上345.68美元的历史新高,创下公司自1986年上市以来最疯狂的单日涨幅纪录。

如果你在年初买了它的股票,到现在已经翻了一倍多;如果你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时咬牙抄底的老股民,那恭喜你,你的持仓现在涨了七倍不止。

故事的主角,是那个喜欢开游艇、买岛屿、在夏威夷收购整座小镇的硅谷传奇人物拉里·埃里森。这位甲骨文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过去一年里财富增长超过2000亿美元,仅周三一天就暴涨1000亿美元,总身家达到惊人的3930亿美元,正式超越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宝座。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马斯克目前净资产约3850亿美元,两人差距虽小,但象征意义巨大——这不仅是一次财富排名的更迭,更是科技行业权力结构的悄然转移。埃里森不是靠电动车或火箭上位,而是靠企业级软件、云基础设施和AI算力服务,用最传统也最扎实的方式,把全球大企业的命脉攥在了手里。

甲骨文这份财报之所以引爆市场,核心在于它甩出了一组让所有分析师都闭嘴的数据:公司目前手握4550亿美元的“未完成履约义务”,也就是未来确定会到账的合同收入。这个数字是谷歌同类指标的四倍之多,意味着甲骨文的云业务增长速度很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全面超越谷歌云。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甲骨文还被嘲笑为“云转型失败者”,如今却靠着为全球大型银行、保险公司、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提供高安全性、高合规性的AI基础设施,硬生生撕开了一条血路。

上个季度,其云收入同比增长28%至72亿美元;本财年预计增长77%达到180亿美元;而到2030年底,这个数字将飙升至144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三个现在的微软Azure。

拉里·埃里森这个人,本身就是一部硅谷活历史:1944年出生,大学辍学,在70年代靠帮政府写数据库程序起家,1977年创办甲骨文,用销售铁血手腕和产品极致打磨,把公司做成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供应商。他性格张扬,好胜心极强,曾公开嘲讽微软和亚马逊,办公室墙上挂满自己赢下的美洲杯帆船赛奖杯。

进入2020年代后,他敏锐察觉到AI浪潮将重塑企业IT架构,果断押注云数据中心建设,尤其在英伟达GPU短缺的背景下,甲骨文提前囤积上万张H100芯片,打造专属AI算力池,吸引大量无法从AWS或Azure获得足够资源的客户。他还亲自上阵,在财报电话会上用半小时讲解甲骨文如何帮客户训练大模型、部署私有化AI平台,语气里带着老派工程师的笃定和胜利者的从容。

市场之所以如此疯狂,是因为投资者突然意识到,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消费级AI应用时,真正赚钱的战场其实在B端——企业愿意为稳定、安全、可审计的AI基础设施支付溢价。

甲骨文不需要像OpenAI那样烧钱搞大模型,也不用像Meta那样免费开放Llama系列搏眼球,它只需要把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库、安全套件打包成“AI就绪”的云服务,坐在办公室里收年费就行。

这种商业模式看似笨重,实则护城河极深——全球500强企业里超过八成是甲骨文客户,迁移成本高到令人绝望。当这些巨头决定全面拥抱AI时,第一通电话往往打给甲骨文,而不是硅谷车库里的初创公司。

更妙的是,甲骨文的云服务定价策略极其聪明。它不搞“按调用次数收费”的互联网玩法,而是采用传统企业熟悉的“年度订阅+超额用量计费”模式,让CFO们能精准预算。

同时,它把AI算力包装成“数据库加速器”或“应用性能优化工具”,让采购部门在现有IT预算里就能消化,无需额外申请巨额拨款。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甲骨文在过去18个月里悄无声息地拿下了摩根大通、联合健康、沃尔玛等重量级客户的大单,合同动辄五年起步,金额以十亿计。

当然,风险依然存在:甲骨文的技术架构仍被部分开发者诟病“不够现代化”,其云平台对开源生态的支持也不如AWS灵活。埃里森本人年过八旬,接班人计划尚未明朗。但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当一家公司能在单季度新增72亿美元云收入,且未来合同总额是谷歌四倍时,所有质疑都会暂时让位于增长数字。华尔街现在流传一个新段子:如果你想赌AI的未来,别买英伟达的显卡,去买甲骨文的股票——前者是卖铲子的,后者才是开金矿的。

拉里·埃里森登顶世界首富,某种程度上是科技行业的一次“复古回潮”。在这个追逐流量、沉迷用户增长的时代,一个靠服务企业、深耕B端、专注基础设施的老派公司,用最不性感的方式证明了商业的本质:不是谁的故事讲得最动听,而是谁的合同签得最厚实。

当硅谷的年轻天才们还在为用户留存率和月活数据焦虑时,埃里森正坐在夏威夷的私人海滩上,看着全球500强企业排队把支票寄到他位于红木城的总部。这或许就是商业世界最朴素的真理——风口会变,技术会迭代,但企业对稳定、安全、可靠服务的需求,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