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是造车公司,是未来交通的操作系统提供商!


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豪赌特斯拉将借AI与自动驾驶跃升至3万亿美元市值,机器人出租车与AI基础设施成核心引擎。

2025年8月18日,华尔街顶级科技股分析师、Wedbush证券的资深董事总经理丹·艾夫斯(Dan Ives)突然扔出一颗“核弹”:他把特斯拉(Tesla)的目标价从500美元一口气上调到600美元,并且放话——特斯拉有望在2026年底冲击3万亿美元市值!

你没听错,3万亿!什么概念?苹果现在市值才3.2万亿左右,也就是说,艾夫斯认为特斯拉明年就能追上甚至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这不是幻想,而是基于他看到特斯拉正在经历一场“AI革命”的深度转型。

先来认识下这位丹·艾夫斯。他是华尔街最敢说、也最准的科技股分析师之一,常年覆盖特斯拉、苹果、微软等巨头,被《巴伦周刊》评为“全美顶尖分析师”,他的报告经常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这次他不仅调高目标价,还直接喊出“OUTPERFORM”(强烈跑赢大盘)评级,意思就是:赶紧买,别犹豫!

那他凭什么这么有信心?核心逻辑就一句话:特斯拉已经不是一家电动车公司了,它正在变成全球交通系统的“操作系统提供商”。

艾夫斯指出,马斯克现在是以“战时CEO”的姿态,全力推进特斯拉的AI战略。重点有两个:
一是完全自动驾驶(FSD)的加速落地,
二是2026年即将量产的专属机器人出租车——Cybercab(中文可译为“赛博小巴”)。

要知道,过去几年特斯拉的FSD一直被各州五花八门的法规卡脖子,进展缓慢。

但AI是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而自动驾驶正是AI落地的关键场景。
所以,艾夫斯断言:未来6到9个月,特斯拉的估值逻辑将彻底从“卖车公司”切换到“AI平台公司”,市场会开始为它的AI潜力定价。

他甚至估算,仅AI和自动驾驶这一块业务,就值1万亿美元!到2026年初,特斯拉市值有望先冲上2万亿,年底再冲3万亿——前提是Cybercab实现规模化量产,FSD在现有车主中快速渗透。

有意思的是,艾夫斯还抛出一句金句:“真正的商品不是机器人出租车,而是对全球出行方式的垄断。”这话听着有点吓人,但细想确实如此。一旦特斯拉的Robotaxi网络铺开,每辆车都是移动的数据终端,每公里行驶都在训练AI模型,形成“数据—算法—服务—收入”的飞轮效应。这已经不是传统汽车生意,而是类似谷歌搜索或苹果生态的平台型垄断。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就特斯拉一家在玩吗?当然不是!整个自动驾驶(AV)赛道正在爆发。根据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投资指南》报告,全球AV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780亿美元飙升至2040年的近7000亿美元,增长近9倍!哪怕打个对折,也是万亿级机会。

推动这波浪潮的两大引擎是什么?
第一,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信任正在建立。虽然目前只有13%的美国人完全信任AV技术,但数据在说话:截至2025年4月,全球Robotaxi已累计行驶1.86亿英里——相当于往返金星一趟!谷歌旗下的Waymo(中文常称“威摩”)在五个城市提供全商业服务,月订单突破100万单,事故率比人类司机低92%。随着更多城市开放,公众接受度只会越来越高。

第二,成本正在断崖式下降。美国银行预测,去掉司机后,Robotaxi每英里的成本将砍掉一半。特斯拉的Model Y作为现成的自动驾驶平台,单车成本仅3万美元,而Waymo改装一辆捷豹要花20多万美元。差距太大了!而且Model Y从设计之初就为全栈自研的FSD系统优化,软硬件高度集成,远胜于通用、福特那些“后装改造”的方案。

更狠的是,特斯拉计划2026年推出专为Robotaxi打造的Cybercab,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未来还可能向其他车企授权FSD技术,躺着收授权费。有基金经理直言:“你不是在买一辆车的股票,你是在买未来五年交通革命的门票。”

除了特斯拉,还有哪些标的值得关注?美国银行和多位顶级基金经理给出了清晰路径。

首先是优步(Uber):别以为它只是打车软件,优步正在把自己打造成Robotaxi的“操作系统”。它已与自动驾驶公司Nuro和电动车企Lucid合作,今年将在美国某大城市推出自营Robotaxi服务。更重要的是,优步拥有庞大的用户网络,能让任何Robotaxi公司快速实现车辆高利用率——毕竟,空跑的车不赚钱,接单多的才赚钱。Waymo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就靠优步导流,百度也在中东和亚洲与优步合作。相比之下,Lyft虽然也在做,但全球布局弱太多,优步才是真正的平台赢家。

再看中国战场,那更是AV的加速器。美国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80%的新车将具备某种自动驾驶功能;到2034年,中国的Robotaxi数量将是美国的两倍!这里面,小鹏、百度、小马智行(Pony AI)都是狠角色。

小马智行目前已在中国部署约1000辆Robotaxi,正进军欧洲,预计2030年车队规模将扩至13.8万辆。威廉·布莱尔投资公司的全球股票分析师皮埃尔·霍维尔(Pierre Horvilleur)认为,小马智行是押注中国AV爆发的最佳标的之一。

比亚迪(BYD)则走“全民自动驾驶”路线——把L2级辅助驾驶变成全系标配,甚至10万元人民币的车型都带自动驾驶功能。霍维尔评价:“他们正在为大众市场普及自动驾驶,这在新兴市场就是王道。”虽然比亚迪暂不进美国,但在欧洲已快速扩张。

还有手机巨头小米,去年推出的SU7电动车大卖,虽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但正疯狂投入研发。新款YU7即将发布,可能成为其AV战略的转折点。

最后,别忘了“卖铲子的人”。AV本质是“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但超过一半的“驾驶”其实发生在数据中心——用于训练AI模型、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

美国银行预计,未来三年,AV相关的AI基础设施需求将增长10倍,数据存储需求暴增近20倍!

这意味着芯片和软件公司迎来黄金期: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都将受益。
而加贝利基金(Gabelli Funds)的汽车板块专家布莱恩·斯庞海默(Brian Sponheimer)更推荐“工具链”公司:
比如安波福(Aptiv),它提供雷达、摄像头和数据处理软件;
还有英飞凌(Infineon),专供AV所需的微控制器和传感器芯片。
这些公司不赌哪家Robotaxi能赢,而是稳稳吃下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红利。

总结一下:丹·艾夫斯不是在调一个目标价,他是在押注马斯克将特斯拉从一家车企,蜕变为掌控全球出行命脉的AI帝国。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6到9个月,市场将重新定价特斯拉——不是按卖多少辆车,而是按它能垄断多少人的出行数据与服务。

所以,别再用传统眼光看特斯拉了。它卖的不是车,是未来世界的“移动操作系统”。而你,要么上车,要么被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