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AI算力双轮驱动模式遭质疑,股价狂泻!

摩根大通分析师雷金纳德·史密斯下调IREN艾瑞斯能源评级至减持,目标价24美元,称股价过高定价巨额共置交易,风险大于机会。公司比特币挖矿稳健,AI转型潜力大,但短期股价承压。

加密货币和AI数据中心交叉地带的那场大地震!就在几天前,华尔街巨鳄摩根大通突然对艾瑞斯能源(IREN)亮出红牌,从中性评级直接砍到“减持”,虽然目标价从16美元小幅上调至24美元,但市场根本不买账,股价应声暴跌12%,从46美元的高点一路狂泻,几乎腰斩!

整个加密圈和AI投资圈瞬间炸锅,无数人懵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在背后扔下了这颗重磅炸弹?答案就是摩根大通的资深分析师——雷金纳德·史密斯。

艾瑞斯能源$IREN
这家公司可不是什么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比特币挖矿领域响当当的头部玩家。

它成立于2018年,总部设在澳大利亚,但核心业务几乎全部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主打一个“绿色挖矿”的概念。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所有的数据中心,全部由100%可再生能源驱动——风能、太阳能,零碳排放,完全符合当下全球最热门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标准。

在环保政策日益收紧的今天,这简直是一张王牌。

他们的核心业务分为两块:

  • 第一是比特币挖矿,目前哈希率已经高达7EH/s(艾克哈希每秒),并计划在短期内提升至9.4EH/s,这意味着每天能稳定产出大量比特币;
  • 第二,也是最近最引人注目的转型方向——高性能计算(HPC)和AI云服务。

要知道,像ChatGPT、Midjourney这些AI大模型的背后,需要成千上万块GPU和海量电力支撑,而艾瑞斯能源恰恰手握这两样稀缺资源:超大规模电力基础设施和正在快速部署的GPU集群。

电力是艾瑞斯能源真正的护城河。
比特币挖矿行业里,电力成本通常占到总运营成本的70%以上,谁能拿到便宜电,谁就能活下来。而艾瑞斯能源不仅拿下了长期低价的可再生能源合同,还自己投资建设输电网络和变电站,把成本压到极致。

他们的电力采购协议(PPA)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让他们的毛利率常年维持在60%以上,即便在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的2023年减半周期中,依然稳如泰山。
更关键的是,他们已经锁定了高达2.75吉瓦(GW)的电力容量,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顶级规模。
要知道,一个普通城市一年的用电量也就几百兆瓦,而艾瑞斯能源手里的电力资源,足够支撑好几个AI超级数据中心同时运转,等同于几个核电站!

但野心不止于此!公司从去年开始大举进军AI基础设施领域,正式推出云服务业务,目前已部署约2.33万块GPU,目标是在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全功率运行。
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不大,但考虑到他们是从零开始搭建,且GPU供应在全球范围内极度紧张,能在短短一年内完成这样的部署,已经非常惊人。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们正在建设一个1.4吉瓦的超级站点,预计2026年4月上线,这将成为北美最大的专用AI/HPC数据中心之一。
同时,他们的首个75兆瓦HPC项目——Horizon 1,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激活中。

从比特币矿场到AI算力工厂,艾瑞斯能源的转型路径清晰而迅猛,仿佛早已预判到加密货币的周期性波动,并提前卡位下一代技术革命的入口。

然而,任何高速扩张的背后都藏着风险!艾瑞斯能源的竞争对手可不少:

  • 老牌矿企如Riot Blockchain、Marathon Digital仍在苦苦挣扎,
  • 而Core Scientific甚至因债务问题被收购;
  • 新兴AI云服务商如CoreWeave则凭借NVIDIA的强力支持快速崛起。

艾瑞斯能源的优势在于“垂直整合”——自己建电厂、自己运营数据中心、自己控制算力,这种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一旦跑通,壁垒极高。

上个月,他们刚宣布采购1.4EH/s的比特大陆S21矿机,直接将挖矿产能提升25%,这不仅增强了现金流,也为AI业务提供了更多电力冗余和资金缓冲。

可以说,他们正在用比特币挖矿的“现金牛”业务,为AI未来的“增长引擎”输血。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转向那位引爆市场的关键人物——雷金纳德·史密斯。这位摩根大通的股权研究执行董事,可不是普通分析师。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是CFA持证人,在华尔街摸爬滚打超过十五年,从基层分析师一路晋升至执行董事,专精于科技与能源交叉领域的深度研究。他目前覆盖18只股票,历史推荐成功率高达56.6%,平均回报率超过26%。更难得的是,他从不追逐热点,而是以严谨的财务模型和风险评估著称。此前,他曾精准预警多只AI概念股的估值泡沫,帮助客户规避了数轮回调。这次对艾瑞斯能源的降级,并非情绪化操作,而是基于对资本支出、收入兑现节奏和市场预期差的冷静计算。

那么,史密斯到底为什么突然“变脸”?
他在报告中写道:“艾瑞斯能源构建、拥有并运营以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数据中心,用于比特币挖矿和高性能计算。公司近期推出云服务,部署2.33万GPU,2026年Q1全功率运行,并拥有1.4GW站点将于2026年4月上线。”

听起来全是利好,对吧?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我们从持有转为减持,因为我们认为当前股价已完全定价了一笔超过1吉瓦的共置(colocation)交易,这将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租赁协议,资本支出将超100亿美元。尽管长期可能实现,但短期内制造的下行风险远大于上行潜力。”

这句话,就是压垮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什么是“共置交易”?简单说,就是把数据中心的空间和电力租给大客户,比如微软、谷歌、Meta或OpenAI,让他们把服务器放进来跑AI模型。

1吉瓦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000兆瓦,足以支撑一座百万人口城市的全部用电。
历史上最大的AI数据中心租赁协议也不过几百兆瓦,而市场居然相信艾瑞斯能源能签下1GW的单子?
史密斯认为,这种预期过于乐观。当前股价46美元,隐含的市盈率超过50倍,远高于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的20-30倍水平。
如果这笔梦幻交易迟迟无法落地,或者只达成部分规模,那么盈利预期将大幅下调,股价必然回调。
他上调目标价至24美元,其实是在给出一个“合理估值底线”,而非看涨信号。

再往深了看,风险确实不少。
首先,比特币挖矿虽稳,但受价格波动和减半周期影响极大;

其次,AI业务依赖GPU供应链,而全球芯片短缺、出口管制等问题随时可能中断部署;

第三,1.4GW站点建设周期长、审批复杂、融资压力大,一旦利率持续高企,债务成本将飙升;

最后,即便有2.75GW电力储备,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比如连续阴天或无风)可能影响供电稳定性,这对需要7×24小时运行的AI训练来说是致命伤。

史密斯的逻辑很清晰:故事很美,但现实骨感。市场把未来三年的预期都提前兑现了,一旦进展不及预期,泡沫就会破裂。

当然,艾瑞斯能源也不是坐以待毙:
公司CEO丹尼尔·罗伯茨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强调:“我们不仅是矿工,更是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可再生能源是我们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他们近期动作频频:8月宣布扩展AI云服务,9月完成矿机扩容,Q3挖矿收入环比增长18%。如果比特币价格重回8万甚至10万美元,挖矿利润将大幅反弹,为AI投资提供充足弹药;
如果OpenAI或Anthropic真的签下大单,Horizon 1项目就能快速变现。
史密斯本人也承认“长期愿景可行”,只是认为当前估值透支了太多乐观情绪。

放眼整个行业,艾瑞斯能源的“绿色+AI”双轮驱动模式,其实代表了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进化方向。

麦肯锡最新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激增至1太瓦(TW),缺口巨大。而艾瑞斯能源手握2.75GW可调度电力,正好站在风口上。欧盟的碳边境税、美国的清洁能源法案,都在倒逼企业选择绿色算力。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战略极具前瞻性。但投资从来不是只看故事,还要看节奏、看兑现、看风险控制。史密斯的降级,更像是给狂热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提醒大家:别被FOMO(错失恐惧症)冲昏头脑。

展望未来,艾瑞斯能源的命运将取决于几个关键节点:

  1. 2024年Q4的Horizon 1 GPU利用率是否超过80%;
  2. 2025年能否官宣首个大型AI客户;
  3. 2026年1.4GW站点是否如期上线。
如果这些里程碑顺利达成,股价有望重拾升势;反之,若进展缓慢,24美元的目标价可能都算高估。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场关于耐心与信念的考验。短期波动难免,但长期价值仍存。

听完这一整套分析,你是不是对艾瑞斯能源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它既不是泡沫幻影,也不是稳赚不赔的金矿,而是一家在技术变革浪潮中奋力转型的先锋企业。摩根大通的降级,不是死刑判决,而是一次理性的风险提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别人恐慌时的冷静判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