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昇腾Ascend 910C可能在采用台积电7nm工艺

华为Ascend 910C采用台积电7nm工艺,揭示高端AI芯片制造对先进制程与封装的高度依赖,以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难以割裂的现实。  

在AI算力竞赛白热化的2025年,华为推出的Ascend 910C成为市场焦点。这款AI训练芯片单颗算力达800 TFLOPs(FP16),内存带宽3.2TB/s,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的80%。

但真正决定其量产可行性的,并非架构设计,而是制造工艺——TechInsights于2025年9月通过物理拆解确认,Ascend 910C的核心计算单元采用台积电7纳米工艺制造,并依赖CoWoS等先进封装技术实现双晶粒集成。  

这一发现凸显一个关键现实:高端AI芯片仍高度依赖少数具备成熟先进制程能力的代工厂。
英特尔与三星虽具备7nm节点,但在复杂多芯片封装场景下的良率与稳定性仍落后于台积电。

SemiAnalysis指出,Ascend 910C所采用的“双reticle limit die”设计对工艺控制要求极高,目前仅台积电N7工艺家族能实现经济可行的大规模量产。  

华为的应对策略也反映供应链韧性:据路透社与SemiAnalysis交叉验证,华为通过第三方公司间接采购台积电7nm晶圆,2024年底至2025年初累计采购额约5000万美元,可生产超200万颗芯片。2025年全年,华为预计出货80万颗以上Ascend系列芯片,主力为910C,用于其CloudMatrix 384 AI集群——该系统集成384颗芯片,整体性能超越英伟达GB200 NVL72。  

与此同时,本土替代仍面临瓶颈:中芯国际虽已推进7nm工艺,但截至2025年,其良率约为台积电的70%,且产能有限。SemiAnalysis预测,即便到2027年,中芯国际月产AI专用晶圆仅1.8万片,远不足以支撑华为大规模AI部署需求。因此,华为不得不通过全球渠道囤积先进制程芯片库存,目前已储备约300万片裸片。  

从财经视角看,这一动态正重塑市场格局。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2000亿美元,华为份额从5%跃升至12%,直接冲击英伟达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其AI业务上半年营收增长150%,Ascend系列贡献超四成。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中芯国际港股年内上涨30%,台积电虽因合规风险短期波动,但大陆订单仍构成重要营收缓冲。  

更广泛的产业逻辑在于,先进AI芯片已进入“制程+封装+生态”三位一体竞争阶段。仅靠架构创新无法弥补制造短板。台积电凭借EUV光刻控制、高良率管理及CoWoS封装产能,成为全球AI芯片制造的“隐形枢纽”。即便美国推动“友岸外包”,其亚利桑那厂仍面临延期与成本超支,2026年前难有实质产出。  

反观中国大陆,“东数西算”工程已投入超万亿元,加速构建自主算力基础设施。但算力扩张的前提是可靠芯片供应。在先进制程尚未完全自主前,通过多元化渠道获取高性能芯片,成为务实选择。  

最终,Ascend 910C的故事不是关于地缘对抗,而是关于技术极限与商业理性的博弈。在全球半导体分工高度专业化、资本密集、技术壁垒森严的今天,真正的算力,永远建立在可量产、可交付、可扩展的制造基础之上。

以上信息来自网络,请谨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