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掌门人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最近公开放话:想要AI真正爆发、想要公司狂赚大钱?唯一的路,就是拼命堆算力!不是模型多聪明,不是数据多海量,而是——算力,算力,还是算力!
你没听错,这位亲手把ChatGPT送上神坛的AI教父,在一篇和英伟达百亿美元投资计划深度绑定的博客文章里,直接把底牌掀开了。他说:“扩大算力,就是增加收入的字面钥匙。”注意,他说的是“字面钥匙”(literal key),不是比喻,不是修辞,是赤裸裸的商业真相。
那到底什么叫“扩大算力”?简单说,就是建更多的AI数据中心,买更多的GPU芯片,拉更多的电力,盖更多的“AI工厂”。
奥特曼甚至描绘了一个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场景:未来我们要建一种“AI工厂”,每周都能新增一吉瓦(gigawatt)的算力基础设施。一吉瓦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能力!而他设想的是,每周都要建一座这样的“电力怪兽”,专门喂给AI吃。
为什么这么疯狂?因为在他眼里,AI的潜力根本还没释放。
他说:也许只要有10吉瓦的算力,AI就能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
也许同样10吉瓦,AI就能为地球上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但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被算力卡住脖子,就只能二选一:要么救癌症患者,要么教穷孩子。没人愿意做这种选择,所以——别废话了,赶紧去建!
这话听着热血,但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今天的AI竞赛,早就不是谁家模型参数多、谁家算法更聪明的游戏了。
真正的护城河,是基础设施。
是谁能搞到最便宜的电力、最稳定的芯片、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模型可以开源,代码可以复制,但你复制不了英伟达的H100芯片产能,也复制不了微软Azure背后那几千兆瓦的绿色能源合同。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那个名字——英伟达(NVIDIA)。这家公司现在简直就是AI时代的“军火商”。而奥特曼这篇博客,恰恰是在英伟达宣布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注意,是百亿,不是十亿!)建设AI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发布的。表面上看,这是科技巨头携手推动人类进步;但深挖一层,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闭环经济”正在形成。
什么叫闭环经济?举个例子:英伟达投钱给OpenAI,但有个前提——你必须用我的GPU。OpenAI拿了钱,转头就去采购英伟达的芯片,英伟达财报上的营收立刻暴涨。资本市场一看:哇,AI需求爆炸!股价飙升,英伟达又能融更多钱,继续投给下一家AI公司……钱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英伟达口袋,还带着利息和估值溢价回来了。
这还不算完。微软投资OpenAI,条件是大部分算力必须跑在Azure云上;亚马逊和谷歌扶持Anthropic等初创公司,也是绑定自家的云服务和自研芯片(比如谷歌的TPU、亚马逊的Trainium)。表面上是“支持创新”,实际上是“锁定生态”。你拿了他们的钱,就等于签了卖身契——未来几年的IT支出,全得喂给他们。
这种玩法,让独立AI公司几乎没法活。你想搞个新模型?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百亿美金去买GPU、建数据中心、签十年电力协议。没有?那你连入场券都拿不到。现在的AI战场,已经从“技术战”彻底变成了“资本战+基建战”。谁背后站着科技巨头,谁就能活下来;谁想单打独斗,大概率被碾成渣。
有评论员直接指出:这不就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翻版吗?当年电信设备商给运营商“贷款买设备”,制造虚假需求,最后泡沫一破,留下一堆烂尾光纤和破产公司。今天呢?英伟达们用“投资换采购”的方式,人为制造算力需求,推高自身估值。一旦AI商业化不及预期,这套循环可能瞬间崩盘。
但话说回来,这次和当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2000年的.com公司很多连收入都没有,全靠PPT融资;而今天的OpenAI、Anthropic、Midjourney,是真的在赚钱!ChatGPT企业版月费20美元,Sora视频生成按分钟计费,API调用每千次收费……用户真金白银在买单,产品确实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不是纯泡沫,而是一个“有真实需求支撑的资本加速器”。
只不过,这个加速器的燃料,是算力,是电力,是芯片,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资源。
奥特曼甚至在文章里发出警告:美国正在掉队!他说“其他国家”——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中国——在芯片制造和新能源建设上“快得多”。中国不仅在疯狂扩产GPU替代品(比如华为昇腾),还在西部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配套风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而美国还在为芯片法案扯皮,为电网老化发愁。
所以,奥特曼的呼吁,既是商业宣言,也是警报。他要的不只是OpenAI的营收增长,更是整个美国AI生态的算力主权。因为在他看来,谁掌控了算力,谁就掌控了未来十年的经济命脉——从医疗到教育,从金融到国防,AI将渗透一切,而算力就是AI的氧气。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离普通人很远。但其实,它正在悄悄改变你的生活。你用的智能客服、刷的短视频推荐、甚至打车软件的路线规划,背后都是AI在跑。而这些AI越聪明,需要的算力就越多。未来,你可能每个月不仅要付手机费、电费,还要间接为“AI算力税”买单——因为所有服务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
那么,这场算力军备竞赛会停吗?几乎不可能。只要AI还能带来效率提升,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来。而奥特曼这样的领军人物,只会继续喊话:“还不够!还要更多!”因为对他而言,算力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商业命脉——算力越大,模型越强,用户越多,收入越高,再拿收入去买更多算力……一个完美的飞轮,正在高速旋转。
总结一下今天的核心观点:山姆·奥特曼明确指出,算力扩张是OpenAI收入增长的“字面钥匙”;当前AI繁荣背后,是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巨头构建的“投资-采购”闭环生态;独立玩家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虽然存在泡沫风险,但因有真实营收支撑,与90年代互联网泡沫有本质不同;而国家间的算力竞赛,已上升到战略安全层面。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而算力,就是那个最稀缺的分配器。
算力即权力!奥特曼:不堆芯片,AI就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