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和英伟达联手搞了个惊天大动作——砸下1000亿美元(注意是百亿美金),打造全球最疯狂的AI基础设施计划。而这笔钱的背后,藏着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真相:他们需要的电力,相当于整整十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
昨天,OpenAI和英伟达正式宣布合作推进一项史无前例的AI基建项目——总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目标是建设总容量达到10吉瓦(gigawatt)的数据中心集群。
什么概念?1吉瓦等于10亿瓦特,足够供应一座百万人口城市的用电需求。
也就是说,这个AI项目一旦建成,它自己就要吃掉相当于1000万人口城市的电力总量!更夸张的是,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数据中心已经消耗了全球电力的1.5%,而这个单一项目就可能让这一比例大幅提升。
但问题来了:这么多电从哪儿来?答案可能是——核能!你没听错,核电厂正在成为AI时代的“新加油站”。
早在2024年9月,微软就签下了一份长达20年的协议,重启美国著名的三哩岛核电站,专门为AI数据中心提供8.35亿瓦的稳定电力。而亚马逊也在今年5月买下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核电站旁边的一整块数据中心用地,计划接入高达9.6亿瓦的核电供应。这些巨头都在抢滩核能资源,因为传统电网根本扛不住AI算力的爆炸式增长。
有意思的是,这次OpenAI和英伟达的合作模式也被业内人士看穿了“套路”:
瑞quisite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布林·塔尔金顿在接受CNBC采访时直接点破:“英伟达投给OpenAI 1000亿美元,结果OpenAI转身就把这笔钱拿去采购英伟达的芯片系统。”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似投资实则闭环的资金循环游戏。表面上是两家公司在共建未来,实际上却是黄仁勋领导下的英伟达,通过这种方式牢牢掌控了整个AI硬件生态链的话语权。“我觉得这对黄老板来说会非常‘美好’。”塔尔金顿意味深长地说。
再来看看项目的实际成本:根据黄仁勋在英伟达最新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的信息,建设1吉瓦的数据中心,总投入要在500亿到600亿美元之间,其中光是英伟达自家的芯片和系统就要占掉约350亿美元。那么推算下来,整个10吉瓦项目总耗资很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这已经不是企业级投资,而是堪比国家级战略工程的规模。
更令人担忧的是环境影响。Digiconomist网站的分析师亚历克斯·德弗里斯曾警告,如果按照奥特曼此前设想的七座5吉瓦数据中心布局落地,其总功耗将是整个纽约州用电量的两倍!要知道,纽约州可是美国人口第四大州,拥有近2000万居民。这意味着,为了训练几个AI模型,我们可能要牺牲掉成千上万人的生活用电,或者加速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碳排放。
而且电网也快撑不住了。美国怀俄明州夏延市在今年7月公布了一个AI数据中心规划,初期就要用掉18亿瓦电力——比全州所有家庭用电加起来还多!当地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开始叫苦连天,说根本无法满足这种指数级增长的需求。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飙升至945太瓦时,相当于现在德国全国一年的用电总量。
所以说,这场AI军备竞赛,本质上是一场能源战争。谁掌握了稳定的、大规模的清洁能源,谁就能在未来十年主宰人工智能的制高点。而核能,正逐渐成为这场博弈中最关键的战略资源。
目前,OpenAI和英伟达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内敲定最终合作细节。值得注意的是,黄仁勋特别强调,这笔1000亿美元的投资并未包含在英伟达此前向投资者披露的财务预期中,属于“额外追加”的超级计划。这也意味着,资本市场或许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场变革的真实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