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甲骨文和软银新增5个星门AI算力中心


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宣布在美国新增五个星门AI数据中心站点,总投资超4000亿美元,算力接近7吉瓦,计划提前完成5000亿美元目标,创造数万就业并推动AI未来发展。7吉瓦需要类似7座核电站!

OpenAI,数据库和云计算巨头甲骨文公司Oracle,还有我们熟悉的日本软银集团。三方联手打造的“星门”计划(Stargate),要在美国铺开新一轮超级数据中心建设。

首先,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星门计划”到底是啥:星门是OpenAI去年年初宣布的庞大AI基础设施战略,目标是建设一张覆盖美国、能量庞大的超级算力网络。用最直白的话说,它就是AI版的“电厂”,为人工智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没有算力,再聪明的算法也跑不动,而星门的使命,就是解决AI成长的“电量焦虑”。

这次宣布的重点是五个全新落地的超级数据中心项目!听好啦,五个!这五个新站点,加上已经运行的德州阿比林旗舰园区,以及与CoreWeave的合作项目,总规模将让星门的算力容量逼近7吉瓦,投资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而原计划要到2025年底才能实现的5000亿美元和10吉瓦目标,现在看来,可能会提前完成!这波速度,真的是让人直呼过瘾。


和甲骨文的深度绑定。
就在今年七月,OpenAI和甲骨文签下了协议,要共同开发高达4.5吉瓦的额外星门容量。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是未来五年双方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庞大合作。

此次选出的新站点包括德州的沙克尔福德县、新墨西哥州的多尼亚安娜县,以及美国中西部的一个神秘地点(预计很快公布)。

此外,在德州阿比林旗舰园区附近,还可能再扩展600兆瓦。

光是这些,就能贡献超过5.5吉瓦的算力。更惊喜的是,它们将直接创造2.5万个现场就业岗位,并带动全国数以万计的相关产业机会。

软银的出场。
大家都知道,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一向是科技圈的“豪赌大师”,当年阿里巴巴的故事大家还记忆犹新。这次他带着软银全力投入AI算力战场。软银宣布的两个星门站点,总共可在未来18个月内扩展到1.5吉瓦。

一个在俄亥俄州的洛兹敦,这里软银已经动工,目标是打造新一代先进数据中心,预计明年上线。
另一个在德州米拉姆县,由软银旗下的SB能源公司提供电力和基础设施,用于快速搭建可扩展的AI数据中心。

这两个项目不仅展现了软银的能源和设计优势,更是整个星门计划灵活和高效的缩影。

这些选址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早在今年一月,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就启动了全美范围的选址征集,收到了来自30多个州的300多份提案。今天公布的这五个地点只是第一波,未来还会有更多站点加入。换句话说,星门计划正在从纸面走向全美落地,并且还会超越最初的目标。

硬件上也在快速推进。
甲骨文的阿比林旗舰园区,已经跑在前列。今年六月,甲骨文就率先交付了第一批英伟达GB200的算力机架。OpenAI已经开始在这里进行新一代AI研究的训练和推理。换句话说,这些项目并不是画大饼,而是实打实地在供能,在加速新模型的迭代。

当然,几位重量级人物的发言也给我们很大启发: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说:“人工智能只有在有足够算力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兑现它的承诺。”作为曾经的创业奇才,如今的AI领军人物,他的话无疑代表了行业的共识。
甲骨文首席执行官克莱·马古尔强调,他们的云基础设施不仅稳定,而且扩展速度无人能比,正在全力支撑OpenAI的疯狂增长。
软银的孙正义则从更宏观的角度说,星门正利用软银在数据中心和能源方面的创新,把AI推向一个能真正造福全人类的未来。

还有一个必须点出的背景,就是美国政府层面的推动。今年一月,这个5000亿美元的星门承诺,正是在白宫宣布的,当时特朗普总统亲自出席。无论你怎么看美国的政策环境,这次确实是政府、企业共同合力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案例。正是因为有政策支持,才让这个庞大的计划进展比预期还快。

总结一下
星门计划不仅仅是几个大公司联合造园区,它代表的是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底层电网。

算力,就像21世纪的石油,谁掌握,谁就掌握了未来的AI话语权。
从巨额投资到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再到全美范围的布局,星门已经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而是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国家级引擎。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狂飙:OpenAI、甲骨文和软银正在用真金白银,砌出一条通向AI新时代的“高速公路”。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这些数据中心能不能按时交付,更是它们会带来怎样的社会与经济连锁反应。

最后,用一句话收尾:星门不是在造房子,而是在造未来。

——
摘要:

标题:星门狂飙:5000亿美元AI算力帝国提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