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2纳米大规模量产,AMD获得大量CPU产能配额,并推出MI355X与MI450 GPU强势进军AI市场。苏姿丰精准布局,借助先进制程实现性能飞跃,推动AMD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强势崛起,新一轮科技变革已然开启。
台积电2纳米工艺到底有多牛?
根据最新消息,台积电已经在2024年中启动2纳米的风险试产,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首批用于下一代旗舰SoC芯片。
什么叫风险试产?就是设计完成、流片成功、开始验证良率的关键阶段。而台积电的动作快得惊人——早在2025年4月就完成了Tape-out(芯片设计定稿),整个节奏稳如老狗,完全没有受到外部干扰。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都能按时拿到新一代芯片,手机更快、电脑更强、AI模型训练效率翻倍!
更关键的是,目前台积电2纳米的良率已经逼近70%,远高于三星同期的30%左右,差距拉得太大了。
需求方面更是疯狂,苹果一家就预定了接近一半产能,高通、联发科、博通、英特尔也纷纷抢位。预计总需求将超过3纳米节点的历史峰值,形成真正的供不应求局面。
一张2纳米晶圆价格已经飙到3万美元,未来甚至可能突破4.5万!这不是涨价,这是先进工艺稀缺性的直接体现。
台积电靠着这一步棋,牢牢坐稳全球代工霸主的位置,连三星都只能望其项背!
然后我们看第二大块:AMD如何在这场盛宴里吃得满嘴流油?
答案很简单——他们是台积电2纳米早期采用者的头号客户!没错,苏姿丰早就布局多年,跟台积电建立了深度战略伙伴关系。
特别是他们在亚利桑那州共建的Fab 21工厂,不仅是美国本土制造的重要支点,更是AMD获取优先产能的核心筹码。
这次分配中,AMD拿到了巨量2纳米CPU/GPU订单,主要用于下一代EPYC霄龙处理器,代号“Venice”。这款芯片将采用全新的Zen 6架构,核心数最高可达256个高性能核心,性能相比前代提升超过70%,同时能效比大幅提升,TCO(总拥有成本)极具竞争力。
第三部分才是高潮:GPU战场火力全开!
大家都知道,AI算力的核心是GPU,而过去几年英伟达靠着Hopper架构几乎垄断市场。但现在,AMD要掀桌子了!他们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全新Instinct MI355X加速卡,基于台积电3纳米工艺打造,集成了八个GPU chiplet和一个IO die,搭配HBM3E高带宽内存,整体带宽高达8TB/s,功耗可达1400瓦的OAM形态。
重点来了:它的AI推理性能可以直接对标英伟达B200,在中小型模型任务上甚至表现更优!
而在Advancing AI 2025峰会上,AMD官宣MI355X基于CDNA 4架构,FP4算力预计达到惊人的40 PFLOPs!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已经有客户下单超千片,订单火爆到缺货,单价可能从2.5万美元涨到3.5万美元!再往后看,2026年还会发布MI450,同样是3纳米加持,性能再翻一倍,专为谷歌、亚马逊这类云巨头定制。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MD正在从7.7%的AI加速器市场份额起步,全力冲击英伟达51.4%的绝对统治地位!未来两年增长率有望维持在30%-50%,股价上涨空间巨大!
第四节我们必须聊聊背后的供需博弈:
这场技术狂欢背后,其实是“半导体通胀”的真实写照。
台积电2纳米客户目前已超15家,包括AMD、英特尔、联发科等高性能计算大户。到2026年,每月产能目标将达到6万片晶圆,四座2纳米工厂全线运转。但问题来了——AI热潮催生的需求根本停不下来!
据预测,2027年还将新增十多家重量级客户,比如NVIDIA自己也要回来找台积电代工,还有亚马逊Annapurna、谷歌TPU团队、Marvell、比特大陆等等。
苹果独占约50%产能,剩下的一半被疯抢,导致晶圆预订数量暴增,供需比一度达到夸张的10:1!于是价格自然水涨船高,2纳米CPU比上一代贵30%以上,这就是所谓的“先进节点溢价”。
虽然AMD高管公开赞扬台积电的技术领先性,但也透露会考虑引入三星作为备选方案,以防供应链风险。X平台上不少分析师后悔没早研究这个趋势,错失投资良机。
MI350/MI355系列的预估产量情况:
1. 生产时间线:
- AMD已经宣布,MI350系列会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发货。其中,MI355X这款芯片具体安排在2025年下半年。这个时间点和台积电加大N3P芯片产能的节奏是吻合的。
- 甲骨文公司已经确认,他们会在2025年中期就用上MI355X显卡。这说明AMD会优先保证像甲骨文这样的大客户拿到货。
- 2025年,台积电所有3纳米芯片的月产能加起来,大概相当于12万片晶圆。这个蛋糕要被好多家公司分。
- 假设AMD能抢到其中的10%到20%(考虑到AMD在AI市场的增长和跟台积电的关系,这个估算比较合理)。那么AMD每月能分到1.2万到2.4万片晶圆的产能,用来生产它的服务器CPU、MI350系列GPU等所有芯片。
- 单看MI350系列GPU: 如果AMD把分到的3纳米产能的一半都用来生产这款GPU,那么台积电每月能为MI350系列生产大约6000到12000片晶圆。
- 一片晶圆能切出大约50到60个芯片。这么算下来,每月能生产大约30万到72万个MI350/MI355芯片,一年下来就是90万到216万个。
- 生产出来的芯片核心还需要经过一道叫CoWoS的先进封装工序才能变成最终可用的GPU,而这个工序的产能非常紧张。
- 2025年,台积电的CoWoS月产能估计在1.5万到2万片左右(计划到2026年翻倍)。
- MI350系列就需要用CoWoS封装。但英伟达和其他公司也在抢这个产能,所以AMD可能只能拿到CoWoS总产能的20%到30%。
- 因为这个封装瓶颈,MI350系列GPU的实际年产量可能会被限制在50万到100万个左右,比上面光算芯片核心的数量要少。
- AI显卡需求爆棚: 市场对AI显卡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AMD的MI350系列瞄准的是大型云服务商和企业。甲骨文、戴尔、IBM这些大公司的采用都证明了需求很强劲。
- 但英伟达是老大: 英伟达占据了AI显卡市场70%-80%的份额。所以台积电很可能会优先保证英伟达的订单(比如他们的Blackwell和Rubin显卡),这可能会限制AMD能分到的产能。
- 内存也是个问题: MI350系列需要使用一种叫HBM3E的超高速内存,由三星和美光供应。现在各家厂商都在抢这种内存,供应也很紧张。而且,把HBM3E内存和芯片核心封装在一起,又需要用到前面说的那个紧缺的CoWoS产能,进一步拖慢了整体生产速度。
- 台积电在AI方面的最大客户是英伟达。英伟达的显卡也用3纳米和CoWoS封装,而且他们订单量更大、市场地位更高,所以很可能比AMD有优先权。
- 苹果也占了大头: 苹果为iPhone、iPad和Mac电脑预订了台积电大量的3纳米产能。苹果的订单量大且稳定,是台积电更偏爱的客户。这进一步挤压了AMD能分到的产能。
简单说,就是东西好,需求旺,但生产可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