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七姐妹Meta悄然成了大姐:利润是AI试金石

人工智能广告平台每花费一美元就能获得4.5倍的回报,并迅速(悄悄地)达到200亿美元的运行率,人工智能也在推动一个最重要的关键指标的加速。

Meta凭借AI驱动的广告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在Mag 7中脱颖而出,不仅收入加速增长,更以强劲利润证明其AI投资正转化为真实商业回报。

一、当全世界都在狂炒AI收入时,Meta悄悄把目光投向了利润表底部

在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当下,投资者几乎把“AI收入”当作衡量科技公司未来价值的唯一标尺。从英伟达到微软,从谷歌到亚马逊,每一家巨头都在财报中高调宣布自己在AI领域的巨额投入与收入增长——仿佛谁喊得最响,谁就最接近AI的未来。

然而,在这场喧嚣的竞赛中,Meta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它不急于用炫目的AI收入数字取悦市场,而是默默将AI能力注入其最核心的广告引擎,并让利润——这个最真实、最难以粉饰的财务指标——说话。

2025财年第二季度,Meta交出了一份看似低调、实则震撼的财报:

  • 收入达47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整整30亿美元;
  • 广告展示量(ad impressions)同比增长11%,较上一季度5%的增速翻倍有余;
  • 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38%跃升至43%,整整提升了5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每股收益(EPS)在剔除一次性项目后同比增长11.2%,几乎是收入增速的两倍。

这说明什么?说明Meta的AI战略不是停留在PPT上的概念,而是正在切实转化为更高的运营效率、更强的广告变现能力,以及最终——更丰厚的利润。

二、AI不是成本黑洞,而是利润加速器:Meta如何把1000亿美元花出回报?

过去两年,Meta因计划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而备受质疑。批评者担心,如此庞大的资本支出将长期拖累公司利润,甚至可能重蹈某些科技公司“为AI而AI”的覆辙。然而,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有力回击了这些担忧。

首先,AI正在显著提升Meta广告系统的精准度与转化效率。公司最新升级的Advantage+平台,利用生成式AI自动完成广告定向、预算分配与创意生成,目前已实现200亿美元的年化运行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0%。

更令人震惊的是,使用Advantage+的广告主报告其广告支出回报率(ROAS)平均提升了22%——这意味着每在Meta平台投入1美元,就能为广告主带来4.52美元的业务收入。

其次,AI正在优化Meta的内部运营成本。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随着AI能力达到“中级软件工程师”水平,公司预计到2026年将显著减少对某些技术岗位的依赖,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同时,通过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等技术手段,Meta本季度每股收益额外增加了0.52美元——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实则是AI驱动效率提升的直接体现。

换句话说,Meta的AI投资并非无底洞,而是一台精密的“利润制造机”:前端提升广告变现效率,后端压缩运营成本,两端发力,共同推动利润表底部持续扩张。

三、广告引擎强势复苏:AI让Meta的核心业务重回增长快车道

Meta的商业模式根基始终是广告。过去几年,随着苹果隐私政策调整、宏观经济疲软以及TikTok等新兴平台的竞争,Meta的广告业务一度承压。2025财年第一季度,广告展示量仅增长5%,收入同比增速也放缓至16%,市场对Meta增长前景充满疑虑。

但到了第二季度,一切开始反转。广告展示量同比激增11%,其中亚太地区以16%的增速领跑,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也从一季度的+4%大幅改善至+9%。与此同时,广告单价(price per impression)同比增长9%,虽略低于一季度的10%,但在展示量翻倍增长的背景下仍能保持价格坚挺,实属难得。

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正是AI对广告推荐系统的深度重构。Meta的新一代AI模型能够处理更长的用户行为上下文,捕捉更细微的兴趣信号,从而实现更精准的广告匹配。结果显而易见:Instagram广告转化率提升约5%,Facebook提升约3%;用户在两大平台的日均使用时长分别增加5%和6%,进一步扩大了可变现的广告库存。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均广告收入(ARPP)的触底反弹。本季度ARPP同比上涨近2美元,达到13.65美元,虽略低于去年四季度创下的14.25美元历史高点,但已明确释放出复苏信号。要知道,上一季度ARPP还是同比下降的。这种由负转正的拐点,往往预示着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开启。

四、2026年才是Meta AI故事的高潮:利润与效率的双重飞跃

如果说2025年是Meta AI能力的“验证之年”,那么2026年将是其全面兑现价值的“收获之年”。公司管理层在财报中多次暗示,随着AI在内部开发、内容审核、客户服务等更多场景的落地,运营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eta预计到2026年,其AI系统将具备“中级软件工程师”的编码与调试能力——这意味着大量重复性技术工作将被自动化取代,人力成本结构将发生根本性优化。

与此同时,Advantage+平台的渗透率仍在快速攀升。目前已有超过400万广告主使用至少一种生成式AI创意工具,而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随着更多中小企业加入AI广告生态,Meta的广告收入不仅将保持量的增长,更将实现质的飞跃——因为AI驱动的广告天然具备更高的转化率与客户留存率。

结合当前20%以上的连续季度收入增速与不断扩张的利润率,市场有充分理由相信:Meta在2026年将迎来利润与收入的“双击”时刻。届时,那些曾质疑其AI投入过重的声音,或将被强劲的财报数据彻底淹没。


五、为什么Meta的AI故事与众不同?因为它用利润证明了一切

在Mag 7(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英伟达、特斯拉、Meta)中,Meta或许是唯一一家将AI能力深度融入核心商业模式并迅速转化为利润的公司。英伟达靠卖AI芯片赚钱,微软靠Azure云服务变现,而Meta则直接用AI改造了全球最大的数字广告网络——一个每天触达30亿用户的超级变现引擎。

更重要的是,Meta没有依赖外部客户来验证其AI价值,而是先在内部“自用自证”:先提升自身广告效率,再将成熟工具开放给广告主。这种“内生-外溢”的路径,不仅降低了技术落地的风险,也确保了商业回报的确定性。

当其他公司还在争论AI能否带来收入时,Meta已经用利润证明:AI不仅能带来收入,更能带来高质量、可持续、高利润率的收入。

结语:  
在这个被AI叙事裹挟的时代,Meta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回答最复杂的问题——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利润。当市场还在为“AI收入”狂欢时,Meta已悄然站在了AI盈利的制高点。2026年,或许我们将见证这家社交巨头真正加冕为“AI七巨头”中最被低估的利润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