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和AMD宣布了数十亿美元的AI超算中心合作

OpenAI和AMD宣布了数十亿美元的AI算力中心合作伙伴关系,直接挑战了英伟达的主导地位。OpenAI承诺从2026年开始采购6千兆瓦的AMD MI450芯片,在未来十年为AMD创造数百亿美元的收入。

OpenAI获得了高达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约10%,每股1美分),这取决于部署里程碑和股价上涨。这些芯片将为AI推理工作负载提供动力。AMD将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最初的1千兆瓦芯片。OpenAI也将明年开始购买6吉瓦MI450 AI加速器,这是继OpenAI最近与Nvidia在2024年9月宣布的1000亿美元交易之后。

人工智能巨头OpenAI正式宣布,将战略性入股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AMD(超威半导体)!消息一出,AMD股价应声飙升25%,创下近年来最大单日涨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投资,更是AI算力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据CNBC资深科技记者麦肯齐·西加洛斯(MacKenzie Sigalos)独家报道,OpenAI正计划通过一笔巨额战略投资,获得AMD的少数股权。

那么问题来了:OpenAI明明一直依赖英伟达的GPU训练大模型,为什么突然转向AMD?

答案其实藏在AI算力的“卡脖子”困局里。过去几年,英伟达凭借H100、B100等顶级AI芯片几乎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高端训练市场,价格高企不说,交货周期动辄半年以上。

OpenAI作为全球最烧钱的AI公司之一,每天光算力成本就高达数百万美元。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等于把命脉交到别人手里。而AMD近年来在AI芯片领域突飞猛进,其MI300系列加速器性能直逼英伟达,价格却更具竞争力,还承诺优先供应产能。对OpenAI来说,入股AMD不仅是降低成本,更是构建“第二算力支柱”的生死棋!

更深层看,这背后是OpenAI对“软硬一体化”生态的野心。大家别忘了,OpenAI虽然以软件和模型闻名,但真正想成为AI时代的“操作系统级”平台,就必须掌控底层硬件。就像苹果自研M系列芯片、谷歌打造TPU一样,OpenAI入股AMD,等于在芯片设计阶段就深度介入,未来可定制专属AI加速器——比如专为GPT-6优化的“OpenAI Core”,彻底摆脱通用GPU的性能冗余。这招“以投促研”,堪称阳谋!

而对AMD而言,这笔交易更是天降甘霖。过去十年,AMD在CPU市场逆袭成功,但在AI加速器领域始终被英伟达压制。如今获得OpenAI背书,等于拿到全球最顶级AI客户的“认证章”。不仅MI300系列订单将暴增,更重要的是,AMD能借OpenAI的生态影响力,撬动微软、亚马逊等云巨头的采购转向。要知道,微软可是OpenAI的最大股东,同时也是Azure云的核心客户——这波联动效应,足以让AMD在AI芯片市场撕开一道巨大缺口!

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消息公布当天,AMD股价从150美元一路狂飙至187美元,市值单日蒸发的“恐惧”瞬间转为“贪婪”。更惊人的是,期权市场显示,大量看涨期权在190-200美元区间堆积,机构显然预期这波行情远未结束。有分析师甚至喊出“250美元目标价”——如果OpenAI后续宣布联合研发定制芯片,AMD完全可能复制英伟达2023年的神话!

但硬币总有两面。英伟达真的会坐以待毙吗?别忘了,黄仁勋早已布下天罗地网:CUDA生态的护城河、与台积电的3nm优先产能协议、以及即将发布的Blackwell Ultra架构,都是AMD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高墙。

更关键的是,OpenAI目前90%的训练集群仍运行在英伟达GPU上,切换成本极高。这次入股更像“双轨制”策略——既安抚AMD争取议价权,又不敢彻底得罪英伟达。所以,短期内英伟达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但长期看,AI芯片“双雄争霸”的格局已成定局!

那么,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第一,别盲目追高AMD。25%的涨幅已透支部分预期,短期或有震荡。但中长期看,只要OpenAI订单落地、MI300市占率突破20%,AMD就是AI赛道最值得布局的“第二选择”。第二,关注产业链机会。AMD的合作伙伴如台积电(代工)、Synopsys(EDA工具)、以及服务器厂商超微电脑(Supermicro),都可能间接受益。第三,警惕“AI泡沫”风险。当前半导体估值普遍高企,若美联储加息超预期或AI商业化不及预期,整个板块可能回调。

最后划重点:OpenAI入股AMD,绝非普通商业合作,而是AI时代“算力主权”争夺战的开端。未来三年,我们将看到更多AI公司自建芯片团队、入股硬件厂商——因为在这个时代,谁掌控算力,谁就定义未来。而你,准备好上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