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在特斯拉2025股东大会讲话:人形机器人、AI芯片、FSD与可持续丰裕时代


特斯拉2025股东大会披露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计划、AI5芯片突破、FSD即将实现无监督驾驶,并正式提出“可持续丰裕”新使命。


特斯拉正站在一个历史性拐点。这句话在过去几周里,马斯克已经说过三千遍了。但2024年,对特斯拉来说,真的不只是又一个普通年份,而是真正重塑未来的关键时刻。从Model Y全球销量第一,到能源业务翻倍部署,再到FSD安全性能十倍于人类司机,特斯拉正在用硬核数据兑现“改变世界”的承诺。

而这一切,只是序章。在2025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和董事会用长达数小时的演讲、问答和提案,勾勒出一个远超汽车制造的终极愿景——一个由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芯片与可持续能源共同构建的“可持续丰裕时代”。这不仅是一场股东大会,更是一次面向全人类的技术布道。



一、Model Y再登全球销冠,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

2024年,Model Y再次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不分燃油还是电动,不分品牌国别,它是地球上卖得最多的车。这不是偶然,而是特斯拉制造体系、成本控制与品牌口碑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今年初推出的全新Model Y,更是把产品力再次拉高,让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能源业务也在悄然起飞。全年部署31吉瓦时的储能系统,是2023年的两倍还多。这背后不仅是Megapack和Powerwall的全球热销,更是特斯拉将“车+能源”双轮驱动战略落地的真实写照。能源业务不只是补充项,而是未来虚拟电厂、电网优化与AI调度的核心载体。

更令人震撼的是,2024年特斯拉用户通过使用其产品,避免了近32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同比激增70%。这还只是开始。随着FSD和Optimus的普及,产品利用率将大幅提升,每台车、每块电池、每台机器人,都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活跃节点。



二、FSD安全性能十倍于人类,自动驾驶进入临界点

特斯拉从第一天起就把安全刻进基因。2024年,全球特斯拉车队每行驶680万英里才发生一次事故。这个数字是美国平均驾驶水平的十倍安全——换句话说,开特斯拉比开普通车安全十倍。而对比2018年,这个安全水平几乎翻了一番。

这一切的核心,正是Autopilot和FSD。随着FSD V14版本的推出,特斯拉已经进入“准无监督”阶段。马斯克甚至放话:“再过一两个月,你就可以在车里发短信甚至睡觉了。”这不是夸张,而是基于数十亿公里真实道路数据的安全自信。

但挑战依然存在。欧洲至今仍未批准FSD上路,哪怕是最基础的监督模式。马斯克形容与监管机构的对话“像卡夫卡小说一样荒诞”——明明有海量数据证明FSD更安全,却还要开无数委员会会议。他呼吁欧洲用户向监管施压:“你们的生命正在被官僚程序耽误。”

而在国内,特斯拉FSD预计将在2026年2月或3月获得全面批准。一旦实现,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FSD市场之一。



三、Cybercab即将量产:没有方向盘的未来出行

2025年4月,特斯拉将正式量产Cybercab——这是全球首款专为无监督自动驾驶设计的“机器人出租车”。它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没有后视镜,一切为最低每英里成本而优化。

更惊人的是生产方式。Cybercab的制造线更像消费电子工厂,而非传统汽车产线。马斯克的目标是实现“每10秒下线一台”,最终甚至压缩到5秒。这意味着单条产线年产能可达500万辆,远超Model Y的50万辆级别。

一旦Cybercab大规模上路,城市交通逻辑将彻底重构。总车辆数会下降,但总行驶里程会暴增——因为出行不再痛苦。你可以在车里看电影、工作、睡觉,城市通勤将变成移动的私人休息室。

马斯克感谢Waymo铺路:“他们为自动驾驶赢得了监管信任。”但他相信,特斯拉凭借成本、规模与AI闭环,将后来居上,让Cybercab“无处不在”。



四、Optimus:不是演示,是即将量产的“个人R2-D2”

如果说Cybercab是轮式机器人,那Optimus就是带手和脚的人形机器人。马斯克直言:“Optimus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超越手机、汽车,甚至所有消费品。”

他预测,未来全球将有“数十亿台”Optimus。工业场景需求可能是个人用途的3到5倍,但每个人都会想要一个“能帮你拿快递、做饭、照顾老人”的家用机器人。它不只是工具,更是伙伴——比R2-D2更聪明,比C-3PO更贴心。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三重闭环:  
第一,手部工程——人类手指的灵巧性极难复制,但特斯拉已突破;  
第二,真实世界AI——FSD积累的视觉感知与决策能力可直接迁移;  
第三,量产能力——全球唯一能同时搞定电池、电机、芯片、AI与大规模制造的公司。

2026年,Optimus V3将开始量产。V2.5已在工厂内部测试,V3被工程师称为“像真人穿机器人服装”。到2027年推出V4,2028年V5,每年迭代,成本将降至2万美元(当前币值),真正实现“人人可负担”。

更疯狂的是,马斯克预言Optimus将“消灭贫困”“提供超越人类的医疗”——当机器人承担所有重复劳动,人类将从生存压力中解放,转向创造、探索与真理追寻。



五、AI5芯片:专为特斯拉而生,功耗仅Blackwell三分之一

芯片,是AI与机器人时代的石油。马斯克坦言:“芯片和电力,是未来两大限制因子。”为此,特斯拉早已自研AI芯片,并即将推出AI5。

这款芯片专为特斯拉软件栈优化,不是通用GPU,而是极致高效的推理引擎。性能对标英伟达Blackwell,但功耗仅其三分之一,成本不到十分之一。秘诀在于:特斯拉全面采用整数运算(Integer-based inference),而非行业主流的浮点运算。整数逻辑更简单、更省电、更省硅面积——但前提是模型必须从训练阶段就适配整数。这正是特斯拉AI团队的秘密武器。

AI5将由台积电(台湾、亚利桑那、德州)和三星代工,未来甚至可能自建“TeraFab”巨型晶圆厂,目标月产能百万片晶圆。马斯克说:“我做梦都在画芯片版图。”

而这些芯片不仅用于汽车和Optimus,还将构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AI推理网络。设想一下:1亿台特斯拉汽车夜间闲置时,每台贡献1千瓦算力,就是100吉瓦的“移动AI超算”——自带电源、自带散热、遍布全球。目前市场对这一价值几乎为零定价,但马斯克认为,这将是特斯拉隐藏的“核弹级资产”。



六、可持续丰裕:特斯拉的新使命

特斯拉的初心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但今天,马斯克宣布升级使命为:“实现可持续丰裕”(Sustainable Abundance)。

什么是可持续丰裕?就是人类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医疗、住房、教育、娱乐——同时不破坏自然。保留雨林、国家公园、海洋生态,让文明与自然共存。这听起来像乌托邦,但马斯克认为,只有AI和机器人能实现它。

当Optimus承担所有劳动,当FSD让出行零成本,当太阳能+Megapack让能源近乎免费,稀缺将消失。金钱可能不再以美元衡量,而是以“瓦特”为单位——你能调动多少能源,就代表多少财富。

这不仅是经济变革,更是文明跃迁。马斯克推荐伊恩·班克斯的《文明》系列小说——那是一个由超级AI管理、物质无限、人类追求艺术与哲学的未来。他说:“这就是我想象的未来。”



七、股东提案激辩:xAI投资、劳工审计与公司治理

股东大会不仅是CEO秀场,更是权力博弈场。2025年,8项股东提案引发激烈争论。

最具争议的是Proposal 7:授权特斯拉投资xAI。提案人Stephen Hawk呼吁:“特斯拉必须掌握自己的AI命运,不能外包给外部公司。”他强调,xAI由马斯克创立,追求“最大真相”,与特斯拉使命高度一致。整合Grok模型可反哺FSD与Optimus,实现AI垂直整合。

虽然该提案为咨询性质,但赞成票超过反对票。董事会将认真考虑下一步。

另一项焦点是Proposal 9:供应链童工审计。提案方指出,刚果钴矿仍存在严重童工问题,特斯拉虽有“零容忍政策”,却缺乏第三方验证数据。他们要求独立审计,确保道德采购。董事会反对,称已投入大量资源审查供应链。

此外,多项提案涉及公司治理:  
- Proposal 10 要求废除3%持股才能提起派生诉讼的门槛(目前仅马斯克和少数机构满足);  
- Proposal 11 & 14 要求任何限制股东提案权的章程修改,必须经股东批准;  
- Proposal 4 & 13 推动董事每年改选,结束“三年任期制”,增强问责。

尽管多数提案未获通过,但它们揭示了特斯拉治理结构的深层矛盾: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股东权利受限、CEO权力过度集中。马斯克虽获75%股东支持其薪酬方案,但治理改革压力仍在积聚。



八、电池、锂矿与超级工厂:掌控核心资源

特斯拉深知,没有原材料,再好的设计也是空谈。公司在得州科珀斯克里斯蒂建设了中国以外最大的锂 refinery,初始产能50吉瓦时,并将扩建。同时,本地化正极工厂、4680电池产线均已投产,用于Cybertruck、Cybercab和Optimus。

Megapack也在进化:未来将集成35千伏输出能力,无需变电站,像Powerwall一样“即插即用”。这将极大加速电网储能部署。

马斯克强调:“美国发电能力约1太瓦,但平均使用不足一半。电池能让现有电厂效率翻倍——这比新建电厂更重要。”



九、未来三年:产能狂飙,产品矩阵全面爆发

2026年将是特斯拉产品大年:  
- Cybercab量产  
- Tesla Semi电动卡车在内华达工厂量产(百事已试用多年)  
- Optimus V3量产  
- 新Roadster发布(马斯克称“史上最震撼产品发布”,定档2026年4月1日)

车辆总产能目标:2026年底年化270万辆,2027年400万辆,2028年500万辆。这需要整个供应链同步提速——“复杂系统只以最慢环节为准”。

但马斯克信心十足:“这不是新章节,是全新一本书。”



特斯拉的故事,早已不是一家车企的奋斗史。它是AI、机器人、能源与人类未来的交汇点。当别人还在讨论电动车续航,特斯拉已在规划火星基地的Optimus部署;当对手还在优化营销策略,特斯拉已构建起从芯片到电网的垂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