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服务器内部“去线化”风暴来了】
NVIDIA最新一代AI服务器平台“Kyber”的内部架构重构,彻底干掉了过去NVL72平台上那成千上万根铜缆组成的“脊柱”。听起来好像只是少了点线?错!这事关整个AI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利益再分配,尤其是对Amphenol(安费诺)这家公司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要知道,过去在NVL72架构里,为了连接72块GPU和对应的NVSwitch交换芯片,每台机柜里塞了超过5000根短距离同轴或双轴铜缆,总长度接近2英里(约3.2公里)!光铜就用掉好几吨,更别提组装复杂、功耗高、故障率高、维护难。
而NVIDIA这次在Kyber上直接祭出“无缆中板”(cable-free midplane)——用一块超大被动中板,前后插满计算板和交换板,彻底告别那些乱麻一样的内部线缆。这个转型不只是为了整洁,更是为了降功耗、提带宽、降故障率,以及为下一代Rubin平台铺路。
但你可能会问:没了这些线,安费诺岂不是要亏惨?别急!恰恰相反,这次安费诺不仅没亏,反而可能赚得更多——因为NVIDIA选中了他们家的Paladin HD2高密度板对板(B2B)连接器,作为Kyber中板的“独家接口”。
这就意味着,以前靠卖线缆挣的钱,现在换成靠卖连接器挣,而且单价更高、数量更多、风险更低。这才是真正的“结构化升级”。
【架构对比:NVL72 vs Kyber——谁在“吃铜”谁在“吃硅”】
先来说说NVL72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NVL72(NVIDIA DGX GH200的机柜级互联方案)采用的是“分散式NVLink脊柱”:72颗Grace Hopper GPU分成多个节点,通过数千根短距铜缆,连接到多个NVSwitch交换芯片。每根线都要定制长度、屏蔽、阻抗匹配,成本高、交付周期长、现场插拔容易出问题。而且这些线缆堆在一起,风道受阻、散热变差,还得额外配风扇降温。
而Kyber,本质上是把这种“自由线缆连接”彻底重构为“插槽化背板连接”。每台Kyber机柜包含4个“罐体”(canister),每个罐体内置一块巨型中板,上面排列着18列×4行=72个高密度连接器位点。前面插18块计算板(每板4 GPU),后面插NVLink交换板。所有互联都通过中板完成,不需要一根内部铜缆!NVIDIA自己都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机柜内部实现完全无缆的NVLink互联。”
关键来了:这块中板上用的连接器,据安费诺官网技术文档和行业媒体EEWorld确认,就是他们家的Paladin HD2系列,而且是“独家指定”(exclusive mid-plane connector)。这意味着,安费诺不仅卖中板上的母座,还要卖每块计算板/交换板上的公头——单个连接点就有两个连接器!每块中板72个位点×2面 = 144个连接器,加上板卡端的144个,单罐体接近300个高价值连接器。4个罐体就是1200个以上!而NVL72时代,虽然线缆数量多,但单根线价值有限,且安费诺还需承担线缆组装、测试、售后等复杂供应链风险。
更别说,Paladin HD2支持224G PAM4信号速率,完全匹配NVIDIA下一代NVLink 5.0的演进路线(当前NVLink 4.0为112G PAM4)。这不仅是现在赚钱,更是锁定了未来Rubin、Ultra甚至Blackwell后继平台的入口。
【价值迁移:从“线缆”到“连接器”,安费诺的生意模式升级】
很多人以为安费诺只是卖线的,其实大错特错。作为全球连接器巨头,安费诺的真正护城河在于高速互连解决方案——尤其是板对板、夹层、背板这类高密度、高可靠、高带宽的连接器。线缆业务虽然量大,但毛利率低、定制化强、交付压力大;而连接器是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元器件”,一旦被设计进平台,就具备长期、稳定、高毛利的特性。
在Kyber架构下,安费诺的业务结构发生根本性优化:
1. 连接器数量暴增:单机柜连接器数量从NVL72时代的“零”(因为全用线)跃升到1000+个高价值B2B连接器。
2. 单价更高:Paladin HD2属于超高密度、超高速连接器,单价远高于普通铜缆组件。
3. 风险更低:无需处理复杂线缆束的制造和现场部署,故障率大幅下降。
4. 绑定更深:一旦成为“独家”供应商,后续平台迭代很难被替换,形成技术壁垒。
此外,安费诺在Kyber平台上的收益还不止于中板连接器。他们继续提供OSFP/MCIO光模块笼子(cages)、电源连接器(尤其是支持800V直流配电的新一代产品)、以及Spectrum-X/ConnectX网络侧的I/O互连方案。这些都属于AI机柜的“刚需配件”,且随着AI集群规模扩大而稳步增长。
所以别看NVIDIA喊着“去铜化”、“减线缆”,对安费诺来说,这反而是“价值上移”——从低毛利、高风险的线缆组装商,升级为高毛利、高壁垒的高速连接器核心供应商。
【市场误判:会不会靠“罐体间互联”补回线缆损失?】
有朋友可能会问:虽然罐体内部无缆了,但4个罐体之间总得连吧?难道不会催生新的线缆需求?
答案是:可能性极低,且NVIDIA的战略方向明确反对。
根据ServeTheHome、SemiAnalysis等一线行业媒体从OCP大会和供应链获得的消息,Kyber的4罐体互联,并非通过传统线缆,而是通过NVLink交换板+固定背板通道实现的。也就是说,跨罐体通信依然走“板级交换+背板互联”,而不是拉一堆新线。NVIDIA反复强调“减少铜用量数吨”,这不仅是营销话术,更是工程现实——线缆越多,信号完整性越难控制,功耗越高,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越低。
早期有传言称测试阶段曾用高密度线缆临时连接罐体,但量产方案已明确转向“全背板化”。就连2026年将发布的Rubin平台(NVL144架构)也延续这一思路,其MGX中板同样采用安费诺Paladin系列连接器。
这说明“无缆化”不是Kyber的临时实验,而是NVIDIA未来5年AI服务器架构的底层哲学。
因此,任何指望“罐体间线缆反弹”来弥补NVL72线缆损失的预期,都是对NVIDIA技术路线的误读。趋势只会更彻底地远离自由线缆,拥抱高密度集成背板。
【对安费诺的投资逻辑:结构性增长,而非周期性波动】
把Kyber放进安费诺的长期成长故事里看,这件事的意义远超单一代工订单。
首先,它验证了安费诺在AI高速互连领域的技术领导力。Paladin HD2能在224G PAM4下稳定工作,说明其信号完整性、散热、机械可靠性都达到顶级水平。这种能力不是竞争对手一两年能复制的。
其次,它打开了“硅旁边的价值”(connector silicon adjacency)新范式。过去连接器只是辅助,现在它直接决定GPU和NVSwitch之间的通信效率——连接器成了AI计算链路的关键一环。安费诺因此从“配件商”变成“性能伙伴”。
第三,独家供应关系带来定价权和份额保障。如果Paladin HD2确实是Kyber的唯一合格连接器(目前所有证据指向如此),那么只要Kyber出货,安费诺就能稳稳吃下这部分营收。而考虑到NVIDIA对AI服务器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Kyber的出货量只会越来越大。
最后,这个故事还有“外溢效应”:如果Rubin甚至Blackwell Ultra也沿用Paladin平台,安费诺的连接器红利将延续到2026-2027年。而其他AI芯片厂商(如AMD MI300X、Intel Gaudi)在设计新一代服务器时,也可能参考NVIDIA的架构,从而带动Paladin生态的进一步扩张。
所以对投资者来说,这不再是“安费诺能不能接到单”的问题,而是“单子的结构变了,价值更高了”。
【风险提示:独家地位是否稳固?Rubin能否提前放量?】
当然,好事也不能盲目乐观。有三大关键观察点需要持续跟踪:
第一,独家地位是否会被打破?目前所有公开资料都称Paladin HD2是“exclusive”,但科技行业最怕“二供”出现。一旦Molex、TE Connectivity或富士康旗下的连接器部门通过认证,安费诺的议价能力和毛利率就会承压。因此,2025年OCP峰会和各大ODM(如纬创、广达、浪潮)的BOM清单将是重要验证窗口。
第二,Rubin平台是否提前采用Paladin?Rubin原计划2026年量产,但若NVIDIA因AI需求暴增而加速Rubin部署,且其NVL144架构同样采用Paladin B2B连接器,那安费诺的增长曲线将比预期更陡峭。SemiAnalysis已披露Rubin的daughtercard设计确实使用Paladin,这是一大利好信号。
第三,是否有架构回摆风险?虽然目前趋势是“去线化”,但如果未来NVLink距离需求突破背板极限(比如跨机柜),NVIDIA仍可能引入有源光缆或超高速铜缆。不过,短期内(2025-2026)这种可能性极低,毕竟Kyber的核心卖点就是“简化、可靠、低功耗”。
【结尾:AI硬件红利正在从“芯片”流向“连接”】
朋友们,AI算力军备竞赛已经进入深水区。过去大家只盯着NVIDIA的GPU、AMD的MI300、Intel的Gaudi,但现在你会发现,真正的胜负手,往往藏在那些看不见的“连接”里。
安费诺这次靠Paladin HD2卡位Kyber,不仅是商业胜利,更是技术范式的胜利。它告诉我们:在AI服务器里,连接器不再是配角,而是决定系统上限的关键部件。谁掌握高速互连,谁就掌握AI基础设施的咽喉。
所以,别再只盯着芯片股了。像安费诺这样“闷声发大财”的连接器巨头,正在吃掉AI浪潮中最稳、最硬、最持久的那一块蛋糕。
记住一句话:GPU负责算力,连接器决定算力能不能跑满。在Kyber时代,安费诺,就是那个让算力跑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