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一篇文章:生酮或是一种促衰老饮食!最新研究:较高的酮体水平,加速认知衰退,并增加痴呆死亡率 引起了生酮(keto:KD)饮食者的哗然,生酮饮食最大的好处是对大脑有益,甚至能减轻抑郁症等精神问题,那么为何这篇文章说生酮饮食正好相反,甚至增加与认知能力下降、脑结构异常和痴呆症的风险?
网易的依据来自于:一项重要的研究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ging and Disease》期刊上发表,该研究分析了美国心血管健康研究(CHS)队列中1850名老年参与者的血浆样本,通过NMR测量了酮体(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丙酮酸和柠檬酸水平,并评估了认知能力,还使用MRI测量了大脑,分析了循环酮体、丙酮酸和柠檬酸对认知结果的影响。
研究人群
CHS 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美国四个国家的 65 岁及以上成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该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此前已在其他地方描述过 [ 16 ]。简而言之,参与者是从 Medicare 资格名单中随机抽样的。资格标准包括年龄≥65 岁、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留在该地区、未住进机构、未在家中使用轮椅或未接受癌症治疗。
所有参与者在入组时均完成了评估病史的标准化问卷,并接受了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 1989-1990 年招募了 5,201 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
- 1992-1993 年又招募了 687 名以非裔美国人为主的参与者。
- 1989 年至 1999 年每年进行一次随访诊所访问并进行中期电话随访,直至现在,每两年进行一次电话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血酮水平,尤其是β-羟基丁酸(BHB)水平较高,与加速认知衰退和增加痴呆死亡率相关。具体来说,β-羟基丁酸水平较高与认知衰退较快(β,-0.10;95% CI,-0.15 至 -0.05;P调整<.001)和痴呆相关死亡率(HR/SD,1.29;95% CI,1.07 至 1.56;P调整=0.023)相关。而较高的丙酮酸和柠檬酸水平则与减缓认知衰退和降低痴呆风险相关。丙酮酸浓度越高,认知衰退速度越慢、脑室越小、痴呆风险越低(HR/SD,0.87;95% CI,0.77 至 0.97;P=0.013;P adj =0.073)且痴呆死亡率越低。柠檬酸浓度越高,认知衰退速度越慢且痴呆风险越低。
此外,另一项研究使用多变量线性混合模型评估了9年认知衰退,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评估了6年痴呆发病率和22年痴呆相关死亡率。1992-94年使用MRI测量白质病变和脑室大小,并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这些研究方法为理解能量代谢物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循环酮体与认知衰退速度越快和痴呆死亡率越高有关,而丙酮酸和柠檬酸与痴呆风险越低有关。这些发现对于理解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这种坏消息?
循环酮体在老年人认知衰退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根据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在《Aging and Diseas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较高的血酮水平,尤其是β-羟基丁酸(BHB)水平较高,与加速认知衰退和增加痴呆死亡率相关。这表明在老年人中,循环酮体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认知功能的下降和痴呆风险的增加有关。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生酮饮食(KD)及其产生的酮体,如β-羟基丁酸(BHB),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认知功能有益。例如,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即使在小鼠衰老晚期阶段开始进行周期性KD干预,也能显著改善其记忆力,提升突触可塑性,从而逆转认知功能衰退。此外,生酮饮食通过调节皮层突触蛋白质组,特别是激活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生酮饮食引起的突触蛋白质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对短暂的接触生酮饮食后就已经开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变得更加明显。这表明酮体可能不仅作为一种能源,还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循环酮体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取决于酮体水平的高低、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酮体暴露的时机和持续时间。
这种电话随访的分析样本的研究在生物研究中处于什么水平?
在生物研究中,样本分析是一个基础且关键的环节,它通常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为后续的假设检验和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样本分析的水平可以根据其在研究中的作用、采用的技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结果的可靠性来评估。
在生物研究中,样本分析的局限性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样本选择的偏差:如果样本选择不是随机的,或者样本量不足,可能导致样本无法代表整个研究群体,从而产生样本偏差或选择性偏差。
- 样本量不足: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较小的样本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统计功效不足,难以检测到小的效应大小,或者难以推广到更大的群体。
- 数据收集方法的局限性: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例如,依赖自我报告的数据可能受到报告偏差的影响。
- 研究设计的限制:研究设计可能没有考虑到所有潜在的混杂因素,或者无法完全控制实验条件,这可能导致结果的解释受到限制。
- 研究范围的局限性:研究可能只关注特定的区域、人群或时间跨度,这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 文化和其他偏见:研究可能受到文化背景或其他形式偏见的影响,这可能影响数据的收集和解释。
- 长期跟踪的挑战:在长期跟踪研究中,可能会遇到参与者流失、数据收集的连续性问题,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变量控制问题。
- 不良反应的考虑:在生酮饮食研究中,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胆固醇升高和肾脏负担增加等,这些都需要在研究中予以考虑。
- 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不同研究的结果可能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设计、样本大小、饮食干预的时长等因素有关。
- 研究的适用人群和干预时机:生酮饮食可能对某些人群(如癫痫患者、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等)更有益,但对其他人可能效果有限,这表明研究的适用人群和最佳干预时机需要进一步探索
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科学研究?
基于基因表达和各种通路轴的机制研究,包括因果研究才是真正科学研究。
哥本哈根大学虽然是以生命科学为见长的世界著名大学,但是以电话随访结果发表这种非凡主张的观点同时,应该列举出非凡证据,在这方面该大学研究人员缺乏其所在大学应有的严谨,该大学曾经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和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有关。
从搜索结果看,该论文未引起任何业内关注,除了网易这篇新闻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