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决定不使用一个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选择权,这个选择权原本是用来从CoreWeave购买更多数据中心容量的。这个决定显示出,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开始调整和定制他们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预算。
CoreWeave正准备进行今年最受关注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并且很快就找到了另一个买家:OpenAI上周抢购了合同。同时,微软也重申了其在AI领域投入800亿美元的计划。周二,Nvidia的CEO黄仁勋在公司的年度会议上对数千名热切的粉丝表示,人们对AI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而限制因素是运行越来越庞大的数据中心所需的原始功率。
CoreWeave和微软都拒绝发表评论。
英国《金融时报》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微软“放弃了部分承诺”,但CoreWeave对此提出质疑。
CoreWeave的IPO寻求融资高达27亿美元,被视为对更广泛AI领域的试金石。这是自2022年ChatGPT发布其软件以来,纯AI公司首次大规模公开募股。
2月份,一份分析师报告暗示微软将退出数据中心租赁,此举引起投资者恐慌。微软对此予以强烈反驳。市场对任何AI支出可能下降的迹象都变得极为敏感。
这并不是微软撤出AI的迹象——“我们的800亿美元很值得,”萨蒂亚·纳德拉在CNBC上表示——但这表明该公司在决定何时何地投入资金方面更加谨慎。与此同时,OpenAI最大的支持者是微软,这意味着OpenAI向CoreWeave支付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微软。
问题就在这里:
AI经济目前是一个闭环,除非大中型企业等更广泛的经济参与者开始在AI软件和服务上投入真金白银,否则这种状态将一直持续下去。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来自少数几家公司——主要是Nvidia和微软——它们本身依靠公众股东的善意来继续承销这一切。
OpenAI的CEO 山姆奥特曼在CoreWeave的路演视频中表示:“CoreWeave是我们最早也是最大的计算合作伙伴之一”,并补充说,CoreWeave的计算能力“促成了我们最著名的一些模型的诞生”。
“CoreWeave搞清楚了如何在硬件上进行创新,如何在数据中心建设上进行创新,以及如何非常非常快速地交付成果。”
杰弗里·伊曼纽尔 (Jeffrey Emanuel) 就是那个提出DeepSeek敲响警钟导致科技股暴跌的怀疑论者,他将CoreWeave与WeWork进行了比较:“就像WeWork在疫情期间租用长期租约并失去短期租约持有人时遇到债务偿还问题一样,CoreWeave的业务可能无法继续快速增长收入。”
欧洲宠儿Mistral AI的CEO Arthur Mensch向《财富》杂志表示,该公司目前对IPO不感兴趣。
网友1:
投资阿里巴巴的软银孙正义因为WebWork巨额亏损,使得西方人已经丧失了对孙正义的信任,他的游戏已经结束,他参与的5000亿美金星际之门的投资因此被看空。
网友2:
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公司购买 GPU 并非纯粹为了内部使用;而是大、中、小公司向 Azure 和 GCP 等超大规模提供商付费,以租用云容量用于 AI 用例。(反对者认为,人们可能不去云服务商租AI,而是选择本地部署,在自己家用PC或自己机房里部署运行本地大模型,这对企业隐私是一种保护,类似私有云与公有云的分裂一样。)
网友3:
Nvidia 根本没有发明 AI,显然也不是 Transformer 架构或深度学习的发明者。Google 确实发明了 AI,但它是基于 50 多年的研究。AI 和神经网络的概念早在 1944 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时就已存在,甚至更早。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日常使用的大多数人工智能都不使用 Nvidia 硬件。其中大部分运行在 CPU 上,而不是 GPU 上,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多数运行在 Nvidia 未涉足的智能手机上。
如果 Nvidia 今天停止生产任何新的 GPU,经过 1-2 年的适应后,一切都会像以前一样继续下去,就像其他制造商(短期内是 AMD 和 Intel)一样,没有人会真正关心。
是的,Nvidia 很棒,但是你给予它太多的赞誉。
网友4:
GPU 执行任务的速度比 CPU 快 10-20 倍,实际上不是 1000 倍,如果当时没有 Nividia,那么在 Nvidia GPU 上加速工作负载的少数关键工程师也会在 AMD GPU上加速。也许速度会慢一倍,但仅此而已。
现在 Nvidia 确实是最好的,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垄断了效率。但情况已不再如此。他们会消失吗?人们会转而使用,仅此而已。
我非常有信心在未来 2-3 年内没有竞争对手能够与 Nvidia 抗衡,但更长远来看,竞争要么是我们迎来下一个 AI 寒冬,Nvidia 的销售崩溃,要么人们仍然对与 AI 相关的事物持乐观态度,并且会有很多竞争对手。
大多数尝试可能都会失败,但关键在于Nvidia的硬件服务器售价是其成本的10倍。面对竞争,Nvidia可能不得不以5倍的成本价出售产品……而且,它可能会取代自己的一部分业务,比如推理(长远来看,这将占据数据中心使用量的80%)。
我认为,按照目前的价格,Nvidia的长期前景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因为Nvidia要么能在未来10年内保持其垄断地位,并在销售额上实现10倍的增长,要么可能在数据中心领域被完全取代,重新变回一个主要服务于游戏玩家的公司,而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我相信短期内没有人能够取代它们……但是,如果人工智能不能带来巨额利润(目前还没有),那么人工智能的支出随时可能崩溃。
因此,我认为在个人的投资组合中,Nvidia的股票占比不应该超过几个百分点,而这已经通过投资SP500或全球ETF实现了。
网友5:
大资金基金现在希望看到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获得回报。“下一个能赚大钱的伟大人工智能产品在哪里?”聊天机器人已经失去了光彩。他们现在希望看到一些在家庭或办公室无处不在的东西。在那之前,他们会原地踏步,等待。我开始真正相信 NVDA 会持平,直到 10 月至 1 月,届时 Blackwell 的数据最终会出来。
网友6:
这些市场观察者和博主认为,唯一值得关注的AI证据就是他们眼前那些正在进行大规模融资或准备上市的公司。这种想法纯粹是智力上的懒惰。AI的使用趋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型,不会每季度都轻松地提升10%的效率。相反,AI正在彻底改变白领工作的方式。这些人显然不知道如何理解这一点,更不用说用模型来预测了。
说到效率,那些能够提升效率的AI应用已经在开发或投入使用了,而未来的“代理智能体AI”会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举几个例子:
- META正在用AI提高广告效果的效率。
- 汽车公司正在用AI开发自动驾驶功能。
- 谷歌在2024年表示,其25%的代码是由AI编写的(来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jackkelly/2024/11/01/ai-code-and-the-future-of-software-engineers/),预计这一趋势会加速。
- AI正被用于药物研发和药物再利用,随着效率的提升,这一趋势也会加快。
- 另一方面,一些小型非营利组织正在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来完成文案写作和营销任务,而这些任务原本会外包给人类。
- 客户服务和支持应用,比如Dun and Bradstreet数据代理,也是AI的应用领域。
这些都是很容易找到的例子,我相信在更多行业领域中还有更多类似的应用。这些博主真该做点基本的功课了。
网友7:
未来大模型运行方式类似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分裂,不是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原因使用公有云,尤其大模型相比云计算更偏重数据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