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AI写东西这事,心里慌得一批:如果写作是思考…,那么,如果AI在写和阅读,会发生什么?
尤其是——商业世界里头,大家居然靠AI写报告、做计划、搞战略……问题是,本来就没几个人真的会去读这些东西,现在连写的人自己都没看懂自己写了啥?!
你品,你细品:
以前老板发个邮件,你还得硬着头皮翻两眼;现在AI一刷,“唰”一篇30页的《2025年跨维度战略布局白皮书》就出来了,标题高大上,内容像天书。结果呢?收件人看了一眼开头:“嗯……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好厉害。”然后直接拉到最下面点了个“已阅”。
更吓人的是——作者本人可能也没看完!
这不就跟考试抄答案一样吗?抄完了连题都没看,老师问一句“你写的啥意思?”当场傻眼。
你说这事儿多魔幻?
AI在疯狂写作,人类在假装阅读,整个公司就像一群人在演《职场真人秀》,台词都是AI写的,演员全靠即兴发挥。
还记得以前那些大佬喜欢写“万字长文”吗?
比如我偶像Steve(不是乔布斯那个Steve,是另一个Steve),一年憋一篇“神级备忘录”,发给几千号人,搞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认真学习。
但真相是啥?
真正从头看到尾的,估计不超过三个人:
- 一个是老板本人(因为他写的)
- 一个是他的心腹(因为不看会被炒)
- 还有一个……可能是保洁阿姨,那天正好顺手打印了当废纸擦桌子。
其他人呢?
顶多扫一眼PPT版,还是配图多的那种。要是哪页全是字,对不起,自动进入“假装看过”模式。
> “啊对对对,这个战略方向我很认同!”
> ——其实他连标题都没读懂。
所以别天真了!
你以为亚马逊那帮人真能把40页的产品需求文档(PRD)啃完?
醒醒吧!他们顶多看三个关键词:“省钱”、“上线快”、“背锅有人扛”。
就连组织架构图,你不画成树状图、不加颜色箭头,人家都不愿意点开。文字?直接滑走,比短视频还快!
再说点更扎心的:
不只是公司这样,科学界也差不多。
你想啊,科学家辛辛苦苦写篇论文,几十页数据图表,投稿到期刊。审稿人是谁?也是打工人啊!人家一天要看五篇,怎么读?
→ 看摘要 → 扫方法 → 查有没有引用自己的文章 → 好,通过!
至于实验能不能重复?数据有没有造假?
谁有空一行行核对啊!于是乎,一堆“水货研究”混进学术圈,搞得后来人都不信科学了——这叫“科研再现性危机”。
连申请科研经费的提案(grant proposal),也都变成了“讲故事大赛”:
谁编得感人,谁就能拿钱。真实数据?次要的。
再看华尔街,更离谱。
分析师天天出30页财报分析,模型复杂得像量子物理。
可实际上呢?基金经理看了吗?CEO看了吗?
No no no~他们只关心三件事:
Buy(买)、Sell(卖)、Hold(拿着别动)。
其他都是背景音乐。
几百亿美金的交易,靠的不是认真阅读,而是“我觉得这故事挺靠谱”。
所以我现在就想问一句:
当AI开始代笔,而人类早已放弃阅读——这个世界到底还有谁在认真思考?
难道以后开会都是这样的场景?
> 老板:“这份报告写得很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 助理:“谢谢夸奖。”
> 老板:“是你写的?”
> 助理:“不是,是我让AI写的。”
> 老板:“哦……那咱俩一起读一遍?”
> ……沉默十秒后……
> 老板:“算了,直接汇报PPT吧。”
说到底,我不是反对AI。
AI写东西快,能总结,还能模仿文风,甚至能帮你“把废话写得像真理”。
但我怕的是:
我们正走向一个人人都在生产信息,却没人愿意消化信息的时代。
就像小时候爸妈说:“电视看得太多,脑子变笨。”
后来来了MTV,节奏更快,剪辑更碎,有人说:“完了,下一代要废了!”
再后来有了抖音,15秒一个梗,现在谁还记得昨天刷过的视频讲了啥?
每一代老人都在喊:“年轻人注意力涣散!”
但这次不一样——
以前是人懒得读,现在是机器替你写,你也懒得问真假。
最后提醒一句: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点了“订阅”,还输入了邮箱,那你已经赢了大多数人——
至少你现在是真的在“读”。
> 毕竟,在这个AI满天飞、人人都假装很忙的世界里,
> 能安静地读完一段话的人,已经是稀有物种了。
——来自一个还在坚持写字的老家伙
(顺便求个关注,谢谢各位衣食父母)
输入你的邮箱 → 订阅 → 成为少数派读书人
[立即订阅] ← 别犹豫,不然AI马上就要替你决定看什么了!
---
彩蛋小结一句话:
> 当写作变成AI的事,阅读变成人类的奢侈品——
> 那未来的会议室里,可能只剩下一屋子人,对着一份没人懂的PPT点头如捣蒜。
救救阅读吧!不然下次连段子都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