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群编程取代氛围编程:企业级开发速度与护城河


智能体群编程正在取代氛围编程,它通过多智能体分工、工具闭环和人类工程师的监督,把原本需要数周的企业应用压缩到几小时完成。速度与视角,成为新时代企业的真正护城河。

曾经风靡一时的“氛围编程”即开发者通过与大语言模型对话式交互来生成代码的方式——正迅速被一种更强大、更系统化的范式所取代:群体智能代理编程(Agentic Swarm Coding)。这一转变并非渐进演化,而是一次跨越式的跃迁,其影响力之深远,足以重新定义企业级软件研发的竞争格局。

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之一是马克·拉多克,他目前担任GALLOS科技公司的驻企企业家。在一次横跨大西洋的航班上,距离向关键客户展示产品仅剩不到48小时,平台仍远未完成。然而,就在飞机飞越冰岛之际,他所构建的“Claude代码集群”已经自动生成了超过50个React组件、三套企业级接口的模拟API以及完整的后台管理界面。整个过程耗时六小时,相当于传统团队需投入18个开发人日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不仅包含文档齐全、经过测试和安全审查的代码框架,还集成了可用于生产的Docker配置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水线。

落地后,拉多克坚定表示:“我再也不会用过去的方式创建软件公司了。”

这并不是孤立案例。过去几个月里,AI在复杂软件工程上的表现突然突破了一个临界点。很多老开发者说,这几乎是科幻小说在现实里上演。

几年前安德烈·卡尔帕斯提出的“氛围编程”(vibe coding)还算新鲜,如今已经被更系统、更工程化的“智能体群编程”替代。


一场夏天的飞跃:AI开发范式被彻底改写

威卡公司首席AI官瓦尔·伯科维奇直言:氛围编程已经是旧时代了。如今真正重要的,是多智能体协同的代理群编程。

这种模式能在短时间内交付功能完善的MVP乃至企业级版本一的应用。而他本人曾经是通用人工智能怀疑论者,如今也被亲身体验折服,就连团队里最挑剔、绰号“黑暗王子”的老工程师也被征服。

推动这种飞跃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第一,底层大模型的智能指数级提升。以开发测试基准SWE-bench为例,最新的OpenAI GPT-5成功率达到74.9%,比7月份o3模型的58.4%大幅跃升。Anthropic的Claude Opus 4.1和xAI的Grok 4同样进入了七成以上的成功率,这意味着模型不仅能写代码,还能规划、调试、解决复杂GitHub问题。

第二,架构的成熟。过去让单一AI去尝试全能,结果往往半途崩溃。如今的做法是把问题拆分,让不同AI扮演不同角色:规划者负责分解任务,编码者负责写代码,批评者负责审查。比如多伦多的鲁文·科恩就开发了Claude Flow框架,让十几个Claude实例并行完成规范、文档、CICD生命周期。甚至连模型切换都能做到:用Claude处理高层逻辑,用GPT-5产出代码,用Grok 4做快速迭代。

第三,工具真正融入开发流程。AI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调用grep搜索代码、pytest跑测试、make编译项目、git diff管理变更。这让生成的代码闭环落地,而不是停留在“看似能跑”的水平。

更关键的是,AI代理能长时间自主工作:二月份的Replit Agent 2只能坚持20分钟,如今Agent 3能连续跑200分钟。这意味着AI能持续思考、持续推进任务,而不再像早期那样动不动掉线。

代理工程师:人类的新角色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开发者会被替代,相反,人类角色更像“代理工程师”。

鲁多克的方法是先让AI写产品需求文档,再让另一位持怀疑态度的AI进行代码审查,最后自己再过一遍。真正的门槛不在写代码,而在于如何给AI提供合理的框架和监督。

比如他会指定某个AI代理扮演“15年资深安全专家”,专门挑出漏洞和隐患:这样一来,团队结构就像一支由初级开发、代码审查、资深安全顾问组成的完整工程小组。

伯科维奇的团队同样见证了AI群的能耐:他们不仅能写代码,还能自动生成安全审计报告、红队测试结果、合规文档以及企业级身份认证模块。

这种成果已经远远超越了原型,是真正可以部署的应用。

真相与挑战:并非每天都顺风顺水

当然,AI智能体群并不完美。

鲁多克坦言,有些时候AI表现惊艳,但有些时候简直像“熊孩子”,他不得不让多个AI并行产出同一任务,再挑最靠谱的结果。真正的瓶颈从写代码转移到验证代码,这也意味着开发者的时间被大量消耗在审查和调试上。

研究机构METR的报告指出,对于复杂任务,AI有时甚至会拖慢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因为审核代码的成本超过了写代码的时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一辈工程师对所谓的“全自动开发”始终保持怀疑,他们更想要的是强力工具,但依旧保留对过程的干预权。

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杰夫·迪恩曾被问到:什么时候能放心让AI写的代码驱动飞机飞行。他思考良久后反问:飞机上有乘客吗?全场哄笑,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很深刻——验证与安全依旧是最大挑战。

企业的新护城河:速度与视角

不管怎样,这个夏天的突变已经彻底改变了竞争格局。过去企业的护城河是代码、专利和工程积累,而现在,代码可以在几小时内由代理群完成。真正的差异在于:谁对问题有独特洞见,谁能用AI群以极快速度执行。

现代软件公司的壁垒是“独特的视角”和“难以置信的执行速度”!谁能率先学会 orchestrate(编排)这群代理智能体,谁就能在竞争里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