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0亿美刀投资英特尔 股价大涨30%

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达成多代x86处理器合作,将共同开发集成RTX显卡的SoC芯片及定制数据中心CPU,并通过50亿美元股权投资深化战略绑定,预计将重塑游戏本与服务器市场格局。

当了二十多年死对头的英伟达和英特尔竟然突然官宣联手了!这简直就是牙膏厂和老黄家的世纪大和解啊!接下来我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改变整个电脑和服务器市场的格局!


这次合作双方签的是长达多年的"世代级"协议。简单来说就是要一起搞x86架构的新一代处理器,覆盖范围从你们玩游戏的电竞本到云计算公司的数据中心,全线打通!最劲爆的是英伟达还要掏出50亿美元真金白银买英特尔股票,按照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差不多能拿到5%的股份,这简直就是战略投资级别的绑定啊!

先说和咱们游戏玩家最相关的部分!
两家要搞"英特尔x86 RTX系统级芯片",这名字听着就带感对不对?其实就是在同一个处理器封装里,左边放英特尔的x86计算芯片,右边塞英伟达的RTX显卡芯片,然后用英伟达家的NVLink技术把两者连通起来。这个NVLink可不得了,传输速度比现在主板上的PCIe接口快了整整14倍,延迟还更低!这意味着以后玩3A大作时,数据在CPU和GPU之间传输几乎零等待!

而且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款芯片还将支持统一内存访问(UMA),也就是说CPU和GPU可以共享同一块内存池,不再需要各自为政地分配显存和内存。这在集成显卡领域是个巨大的飞跃,以前Intel和AMD搞融合芯片的时候,GPU只能用自己的小块显存,效率很低。但现在不一样了,英伟达的技术加持让这个整合方案真正具备了高性能游戏能力。未来搭载这种芯片的笔记本,可能不需要独立显卡就能流畅运行《赛博朋克2077》这类3A大作,这对于轻薄本和迷你主机市场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突破。

再来说说应用场景。这类芯片主要瞄准的是轻薄游戏本和小型台式机市场。明摆着就是要和AMD的APU抢饭吃!有意思的是英特尔自己的Xe核显还会继续留在主流产品线里,而英伟达则会负责自家GPU驱动的更新维护。

想想看,你现在买的那些标榜“全能”的轻薄游戏本,其实显卡性能往往很一般。但以后有了英伟达+英特尔的组合拳,既能保证续航和体积,又能提供接近入门独显的图形性能,竞争力直接拉满:既带着英特尔的处理器性能,又有英伟达显卡的光追效果,这波简直是玩家福音啊!

要知道英特尔在全球笔记本处理器市场的份额高达79%,而英伟达占据了全球92%的游戏显卡市场,这俩巨头一旦联手,AMD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它的Ryzen APU系列,恐怕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据中心这边更是大招频出!
英特尔将要为英伟达的客户量身定制x86架构的服务器CPU,这些芯片都会打上英伟达的商标直接卖给各大云服务商和企业客户。虽然具体规格还没公布,但确定都会用上NVLink互联技术。这步棋完美契合英特尔IDM 2.0战略中关于代工服务的规划,据说英伟达已经在测试英特尔18A制程的 prototype芯片了!

说明英伟达已经不满足于只做GPU了,它要全面进军CPU市场,打造完整的AI计算平台。而英特尔则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赢得高端客户订单,提振其萎靡已久的代工业务。

这里必须提一下技术细节。这些定制CPU很可能会采用英伟达最新的NVLink Fusion技术,实现CPU与GPU之间的深度协同。相比目前主流的PCIe连接方式,NVLink能让数据流动更快、更高效,特别适合AI训练、大模型推理等高负载任务。要知道现在大多数服务器里,CPU和GPU就像两个隔着墙说话的人,沟通效率受限。但有了NVLink,它们就成了面对面聊天,配合默契度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50亿投资战略意义
再说回那50亿美元的投资。英伟达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买入英特尔股票,总价50亿美金,拿下约5%的股权。这个价格比市价低了6%,算是给了英特尔一个友情价。这笔交易背后意义深远——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信心投票。要知道最近几年英特尔日子不好过,制程落后、市场份额被蚕食,股价一度低迷。

但短短几个月内,美国政府投了90亿、软银投了20亿、现在英伟达又来了50亿,合计超过160亿美元的资本注入,简直就是一场“救市行动”。特别是美国政府持股近10%,明显带有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意图。

从行业格局来看,这场合作打破了长期以来“AMD+英伟达”或“英特尔+独立显卡”的传统搭配模式。

以前我们总说生态系统很重要,但现在是两个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英伟达的CUDA软件栈加上英特尔的x86硬件平台,等于把软硬两端最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说:“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整个计算堆栈,而这次合作正是新时代的起点。”
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也回应称:“我们将携手推动未来的计算 workload 创新。”

当然也有疑问:英特尔自己的核显Xe架构会不会因此被边缘化?答案是不会。知情人士明确表示,这种联合开发的产品属于高端特供路线,主流市场依然会使用英特尔自研的集成显卡。也就是说,普通用户买的i3/i5/i7处理器还是会带Xe核显,只有特定型号才会搭载英伟达RTX芯粒。这也避免了内部资源冲突,确保产品线清晰。

总结一下
这场合作标志着三大趋势:
第一,芯片行业从竞争走向协作,巨头们开始抱团;
第二,异构集成成为主流,CPU、GPU、内存、IO都在往一个封装里塞;
第三,AI驱动下的算力需求正在倒逼整个产业链重构。

英伟达赢了技术话语权,英特尔赢了资金和订单,消费者赢了更高性能的产品,唯一输的可能就是AMD了。



极客辣评:

英伟达要往英特尔砸 50亿美元,这事儿影响非常大。
英特尔这几年一直被对手甩在后面,存在感越来越弱,现在有了这笔钱支持,等于重新拿回了一些面子。
对英伟达来说,这一步棋不光是投资,还能在华盛顿博好感,同时留个后手:一旦台积电供应链出问题,英伟达还能靠英特尔来分担生产。

这样一来,英特尔手上就有两个大靠山:美国政府 + 英伟达。
过去它在制造和市场份额上接连摔跟头,现在终于能缓一口气。
新上任的CEO 谭立夫(Lip-Bu Tan)本来急需一场胜利,这合作正好送上门。

从技术角度看,格局也变了。
英伟达在AI服务器里一家独大,就是因为它的芯片用自家特有的高速连接,别人比不过。
现在把英特尔的CPU也拉进来,等于把英特尔带进了这个“闭环”,英伟达继续称霸,英特尔还能多一条赚钱渠道。
AMD就有点惨了,本来在PC和数据中心里势头正猛,现在可能会被挡在外面。
博通(Broadcom)也头疼,它的连接技术一旦被英伟达体系取代,地位就不那么重要了。

台积电虽然没被点名,但风险很明显:
英伟达现在主要靠它代工,但如果跟英特尔合作越来越深,说不定未来会把部分生产拉回美国。
就算只是有这种可能性,也足够让台积电压力山大。

从更大格局看,这完全契合华盛顿的工业战略:
美国国内芯片联盟更强了;
英特尔找到回归舞台的方法;
英伟达不仅稳住了老大位置,还顺便在政治上刷分。
其他对手要爬坡会越来越难,整个芯片行业的力量对比开始倾斜。

股市已经有反应:
英特尔盘前大涨 28%,英伟达也涨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