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拟向OpenAI提供千亿美元支持,首创AI芯片租赁模式,共建10吉瓦数据中心,总投资或达6000亿人民币,重塑AI基建融资逻辑。
【震惊!英伟达与OpenAI联手搞出AI基建“芯片租赁”新模式,千亿级数据中心计划曝光!】
英伟达和OpenAI“芯片租赁”计划的总投资规模高达5000亿到6000亿人民币(约合700亿到850亿美元),光是英伟达的芯片和网络设备就要花掉3500亿到4500亿人民币!
重点:OpenAI和英伟达正在讨论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OpenAI不再一次性购买昂贵的AI芯片,而是向英伟达“租赁”这些芯片,租期大概五年。
这种模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你租手机、租电脑?但这次租的是价值几十万美元一块的H100或B100 AI芯片!
而且,英伟达还承诺提供高达1000亿美元(约合72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帮助OpenAI自建数据中心。
更劲爆的是,英伟达今年就先砸100亿美元现金入股OpenAI,按5000亿美元估值算,拿下约2%的股权。
为什么OpenAI要这么干?很简单——没钱!
别看OpenAI有ChatGPT这个全球爆款,但它每年烧钱速度吓死人。
据内部预测,到2029年,OpenAI累计现金消耗可能高达1150亿美元(约合8300亿人民币)!这么大的窟窿,光靠微软和谷歌输血根本不够。过去,OpenAI只能向微软Azure、甲骨文(Oracle)等云服务商租用搭载英伟达芯片的服务器,光是到2030年预计就要花掉4500亿美元(约合3.2万亿人民币)的租金!这还不包括自建数据中心的土建、电力、冷却等成本。
现在,英伟达直接跳出来当“房东+投资人+技术顾问”三位一体的角色。OpenAI选好数据中心地址,英伟达帮忙出设计建议,但最终拍板和产权归OpenAI。最关键的是,通过租赁模式,OpenAI能省下10%到15%的硬件成本——别小看这个数字,在千亿级投资面前,省下的就是几百亿真金白银!而且,芯片技术更新太快,今天买的H100,三年后可能就被B200淘汰了。租芯片,等于把技术过时的风险甩给了英伟达。
那英伟达图什么?难道不怕OpenAI赖账?当然有风控!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可能会专门成立一个融资实体,用这些芯片作为抵押去银行贷款,然后OpenAI的租金就用来还贷。这样一来,英伟达既锁定了长期客户,又把风险转嫁给金融机构,自己还能赚设备租金+股权增值+未来AI生态话语权,简直是一箭三雕!
更夸张的是,这个合作计划最终要建成10吉瓦(GW)的数据中心容量!什么概念?1吉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10吉瓦,足够同时点亮好几个像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要知道,截至2023年,微软整个Azure云平台的总容量才5吉瓦左右。OpenAI这是要单干出两个Azure的算力规模!
业内专家、Hydra公司CEO亚伦·金(Aaron Ginn)直接放话:“这种芯片租赁+融资捆绑的模式,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否则根本建不出足够支撑AGI(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中心。”Hydra这家公司专门帮数据中心运营商用英伟达芯片赚钱,虽然没参与这次交易,但他的判断极具参考价值。
其实,OpenAI不是第一个想到用芯片当抵押融资的。最近几年,不少数据中心运营商已经开始拿英伟达芯片去银行质押,撬动数十亿美元贷款。但像OpenAI这样,直接和芯片制造商谈“租售+股权+基建”一揽子方案的,还是头一回。这标志着AI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从“买断硬件”转向“按需租赁+风险共担”。
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上个月就放风说正在探索“全新的数据中心融资方式”,前两天更是在社交平台直言:“算力就是收入的钥匙,我们有些非常有趣的新点子。”现在看来,这个“新点子”就是和英伟达联手打造的“芯片租赁+股权融资+共建数据中心”超级组合拳。
但挑战依然巨大。即便有英伟达输血,OpenAI仍需自筹数千亿美元用于土地、建筑、电力接入、冷却系统等非芯片支出。而且,10吉瓦的电力需求,光是电网审批就可能卡住脖子。美国多个州已出现数据中心抢电导致居民用电紧张的新闻。环保组织也在质疑:如此庞大的能源消耗,是否与全球减碳目标背道而驰?
不过,对AI行业而言,这或许只是开始。如果OpenAI和英伟达的模式跑通,未来Anthropic、xAI、谷歌DeepMind等公司很可能效仿。芯片租赁或将成为AI军备竞赛的新标配。英伟达也不再只是卖芯片的硬件商,而是升级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银行”——既提供算力,又提供资金,还绑定生态。
总结一下:OpenAI缺钱建数据中心,英伟达有钱有芯片但想锁定长期客户,双方一拍即合,搞出“租芯片+投股权+共建”的超级合作。总投资或达6000亿人民币,目标建成10吉瓦算力,相当于再造两个微软云。这不仅是商业创新,更是AI基础设施范式的革命。
最后划重点:这场合作若成功,将彻底改变AI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扩张逻辑——不再比谁融资多,而是比谁的融资模式更聪明。而英伟达,正从芯片霸主悄然转型为AI时代的“算力银行家”。
(本文基于《The Information》独家报道深度解读,细节来自多位直接参与谈判的高管,部分条款仍在协商中,存在变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