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士三星HBM火力全开!NAND却惨遭抛弃?

SK海力士全力押注高带宽内存(HBM),2025年DRAM月产能将飙升至62万片,逼近三星;而NAND业务则因需求疲软、利润低迷被战略性收缩。

一边是高带宽内存(HBM)需求如火山喷发,引爆DRAM产能军备竞赛;另一边,曾经风光无限的NAND闪存却门可罗雀,连巨头们都开始“战略性撤退”。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韩国存储芯片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

先说重点:SK海力士刚刚放出重磅消息——到2025年下半年,其DRAM月产能将一口气冲上62万片晶圆!你没听错,62万片!要知道,就在2023年,它的月产能还只是30多万片的水平。短短三年时间,几乎翻了一倍!这背后,到底是谁在疯狂“下单”?答案只有一个:人工智能!

没错,就是AI!特别是英伟达(NVIDIA)和谷歌(Google)这些AI巨头,对HBM的需求简直到了“饥渴”的地步。HBM,全称High Bandwidth Memory,中文叫高带宽内存,它可不是普通内存条。它是把多个DRAM芯片像叠积木一样垂直堆叠起来,再通过硅通孔(TSV)技术高速互联,从而实现超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这正是训练大模型、运行AI芯片所急需的“血液”。

但问题来了:制造HBM极其“吃”产能!一片HBM可能要用掉4片、8片甚至12片DRAM裸片(die)。随着HBM3E、HBM4堆叠层数越来越高,消耗的DRAM晶圆就越多。据业内消息,SK海力士今年已有整整30%的DRAM总产能被HBM“吃掉”,而到了2027年,这个比例可能飙升到40%!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工厂都在为AI造“粮草”。

为了满足这波史无前例的需求,SK海力士已经火力全开。他们位于韩国清州的全新DRAM晶圆厂——M15X,将在2025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初期月产能1万片,别小看这个数字,它可是专为HBM核心芯片量身打造的先进产线。更狠的是,到2026年第四季度,M15X的月产能将一路爬升至5万片!而这5万片,绝大部分都会直接流向HBM生产线。

算上M15X的贡献,再加上现有产线的优化和扩产,SK海力士在2025年底的DRAM总产能将达到惊人的62万片/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终于追平了长期霸占全球DRAM产能榜首的三星电子!要知道,三星目前的DRAM月产能也就在65万片左右的“中高位”水平。SK海力士这一波操作,堪称“逆袭”。

但三星也不是吃素的!面对HBM市场的巨大蛋糕,三星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正在平泽的P4生产线疯狂下设备订单,全力扩充DRAM产能。更重要的是,三星已经在HBM4的研发上取得关键进展,并有望在明年成为英伟达的第二家HBM4供应商!这意味着,未来HBM市场将不再是SK海力士一家独大,而是进入“双雄争霸”时代。

有趣的是,这场DRAM的狂欢,却丝毫没有波及到另一个存储领域——NAND闪存。恰恰相反,SK海力士对NAND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极度保守。

为什么?因为NAND市场现在“冷得像冰”。虽然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在数据中心需求带动下略有回暖,价格也小幅反弹,但手机、PC这些消费电子主力市场依然毫无起色。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厂商库存高企,谁还敢大举扩产?

更麻烦的是,日本铠侠(Kioxia)等竞争对手却在悄悄准备NAND产能扩张。一旦他们大规模释放产能,刚刚有点起色的价格可能瞬间崩盘。所以,SK海力士和其他芯片大厂现在对NAND投资极其谨慎——不是不投,而是只做“转换投资”,比如把老旧的NAND产线改成更先进的制程,而不是新建工厂。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DRAM的利润率远高于NAND,而且晶圆厂的无尘车间空间极其宝贵。既然DRAM这么赚钱,干嘛还要把黄金地段留给不赚钱的NAND?”更扎心的是,目前NAND厂商的产线利用率根本没拉满,很多工厂甚至只开七八成。当务之急是先把库存消化掉,而不是生产更多卖不出去的芯片。

所以你看,同样是存储芯片,DRAM和NAND的命运却天差地别。AI的崛起,彻底重塑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资源分配逻辑。谁抓住了HBM,谁就抓住了未来三年的利润引擎;谁还在盲目扩NAND,谁就可能被市场反噬。

而SK海力士,显然已经把全部赌注押在了AI这条赛道上。从产能布局到技术路线,从客户绑定到资本开支,每一步都精准踩在HBM爆发的节奏上。他们不仅提前卡位英伟达供应链,还深度绑定谷歌等云巨头,构建起强大的护城河。

但风险也显而易见。过度依赖HBM,意味着一旦AI投资热潮退潮,或者HBM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革(比如CPO、存算一体等新技术成熟),SK海力士将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风险。毕竟,HBM产线很难快速转产普通DRAM或NAND。

不过,至少在2025年之前,这波AI红利还会持续。英伟达的Blackwell芯片、谷歌的TPU v5、微软的Azure AI集群……每一个都是HBM的“吞金兽”。市场预计,2025年HBM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在这样的背景下,SK海力士的激进扩产,与其说是冒险,不如说是一场精准的“顺势而为”。

反观三星,虽然起步稍晚,但凭借其全产业链优势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完全有能力后来居上。尤其是在HBM4标准即将落地的关键节点,谁能率先量产、谁的良率更高、谁的成本更低,谁就能拿下英伟达下一代GPU的大单。这场存储芯片的“AI军备竞赛”,才刚刚进入高潮。

最后再强调一遍:DRAM热火朝天,NAND寒风刺骨。这不是周期波动,而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性转变。未来的存储市场,将不再是“量”的竞争,而是“质”与“专用性”的较量。HBM,就是这场变革的起点。

所以,如果你是投资者,请紧盯HBM供应链;如果你是工程师,请深耕先进封装与高速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