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日,《金融新闻》独家披露:全球存储霸主三星电子,正式宣布进军“高带宽闪存”(High Bandwidth Flash,简称HBF)市场!你可能还没听过HBF这个词,但它已经被业内称为“第二个HBM”:HBM就是那个让英伟达GPU性能飙升、价格翻倍的高带宽内存(HBM)!
为什么说HBF是“第二个HBM”?因为它要干的事,和HBM一样关键:为AI加速器提供海量数据的高速通道。但HBM有个致命短板——容量太小!而HBF,就是来补这个缺口的!
HBM是F1赛车,速度极快但油箱很小;HBF就是旁边那辆满载燃料的高速补给车,一边跑一边给赛车加油。两者配合,AI芯片才能真正跑出“超算级”性能。尤其现在的大模型,早就不是只会聊天的ChatGPT了,而是能生成高清视频、3D图像、多模态内容的“巨无霸”。这些数据量,动辄就是TB级别,光靠HBM根本扛不住!
所以,全球存储巨头们早就盯上了HBF这块“新蛋糕”。而这次,三星终于出手了!
要知道,三星可是全球NAND闪存市场的绝对王者。根据权威机构TrendForce最新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全球NAND市场(按营收计算)的份额高达32.9%,稳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三星一旦下场,整个HBF赛道的格局可能一夜改写!
目前,三星已经启动HBF产品的概念设计和早期研发工作。虽然官方还没公布具体参数、量产时间表,但内部人士透露,三星将充分利用过去在3D NAND、TSV堆叠、高速接口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快速推进项目落地。
说到技术,HBF的核心秘诀就是——把HBM用的“硅穿孔”(TSV)堆叠技术,移植到NAND闪存上!传统NAND是平铺式结构,带宽有限;而HBF通过垂直堆叠多个NAND芯片,并用TSV实现芯片间高速互联,不仅容量暴增,带宽也大幅提升。这种架构,让它既能当“大仓库”,又能当“高速路”,完美适配AI训练和推理场景。
其实,三星并不是第一个动手的。早在几个月前,韩国另一家存储巨头SK海力士就和美国闪迪(SanDisk)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制定HBF标准,并计划在2026年提供样品,2027年实现量产。而日本铠侠(Kioxia)更猛——今年8月直接亮出了一款5TB容量的HBF原型机,震惊业界!
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三星才是“胜负手”?很简单:技术+产能+生态,三星全都有!它不仅是NAND龙头,还是全球最大的DRAM厂商之一,同时自家还有Exynos芯片、AI服务器平台,甚至和英伟达、AMD、谷歌、Meta都有深度合作。一旦三星的HBF产品成熟,它完全可以“打包”卖给客户:HBM+HBF+控制器+固件,一站式解决方案!
业内一位资深分析师就直言:“三星的入局,不只是多了一个玩家,而是可能重新定义HBF的技术路线和商业节奏。作为NAND市场的领头羊,它的每一步动作,都会牵动整个产业链的神经。”
更关键的是,AI浪潮根本停不下来。从OpenAI的GPT-5,到谷歌的Gemini Ultra,再到Meta的Llama 3,所有大模型都在向“多模态+超大规模”狂奔。训练一次模型,动辄需要数万张H100 GPU,消耗的内存带宽和存储容量呈指数级增长。这时候,光靠HBM已经不够用了——必须引入HBF这样的“大容量高速缓存层”。
未来,我们很可能看到这样的AI芯片架构:顶部是8颗或12颗HBM3E,提供每秒数TB的极致带宽;底部或侧边集成HBF模块,提供数十TB的本地高速存储。GPU不用频繁去访问远处的SSD,延迟大幅降低,能效比显著提升。这对数据中心来说,意味着更低的TCO(总拥有成本)和更高的吞吐效率。
而这场内存革命的胜负,很可能就取决于谁先搞定HBF。SK海力士靠HBM已经吃到了英伟达的大单,现在想靠HBF再下一城;铠侠背靠西部数据,技术底蕴深厚;但三星,手握全球最完整的存储技术栈,又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一旦发力,恐怕谁都挡不住。
当然,挑战也不小。HBF的良率、功耗、散热、接口标准都还没完全统一。目前JEDEC(固态技术协会)正在推动HBF标准化,但各家方案差异较大。三星能否主导标准制定,将直接影响它未来的市场话语权。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天起,HBF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实打实的“兵家必争之地”。三星的加入,标志着这场AI内存大战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后划个重点:未来3-5年,HBF将和HBM一起,成为AI芯片的“标配双翼”。谁掌握HBF,谁就掌握了AI硬件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