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进铜退”已经不是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英伟达(NVIDIA)这家全球AI芯片霸主,最近动作频频,直接把2026年800G光通信模块的订单暴增35%!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百亿美金级别的战略押注,背后牵动的是整个AI数据中心的底层架构革命。
事情要从今年6月的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Taipei 2025)说起。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亲自站台,高调展示了两大硅光子网络产品——Spectrum-X和Quantum-X。这两款可不是普通交换机,而是专为超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打造的高速光互联平台。黄仁勋当场喊话:“在数据爆炸的时代,铜线传输已经走到极限,未来一定是光通信的天下!”这句话,直接给整个行业定了调。
为什么突然这么急?答案就藏在英伟达自家的新一代AI芯片里——GB200和即将登场的GB300。这些芯片算力恐怖,但数据吞吐需求也呈指数级增长。传统铜缆在高速、长距离、低功耗传输上根本扛不住,发热大、延迟高、带宽瓶颈明显。而光纤凭借超高带宽、超低延迟、抗干扰强等优势,自然成为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的唯一出路。简单说:芯片跑得越快,越需要光来“喂数据”。
更关键的是,英伟达不只是自己用,还拉着OpenAI、xAI(马斯克的AI公司)、甲骨文等顶级玩家一起下注。这些巨头疯狂租用AI算力,推动云服务商(比如微软Azure、亚马逊AWS、谷歌云)拼命扩建数据中心。而每建一座AI数据中心,就需要成千上万个高速光模块。需求一上来,英伟达立马追单——2026年800G光模块订单直接加码35%,这可不是预测,是已经落地的采购计划!
那么,谁吃下了这块大蛋糕?数据显示,约60%的订单流向了中国大陆的两大光通信巨头:中际旭创(Innolight)和新易盛(Eoptolink)。这两家公司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早已打入英伟达核心供应链。但别以为台厂没机会!恰恰相反,台湾的光通信产业链正在“借陆出海”,闷声发大财。
比如联亚光电,它负责生产光芯片最关键的“磊晶”环节——这是光通信器件的“心脏”。做完之后,交给华星光进行晶圆切割,再由中际旭创完成封装测试,最终交付给英伟达。这种分工模式,让台厂稳稳卡在高价值环节。联亚今年前三季营收1.56亿新台币,年增近70%,公司直言:数据中心应用需求强劲,光收发模块订单能见度一路看到2026年!
再看联钧(股票代码3450),它可是美国光通信大厂Coherent在亚洲最重要的代工伙伴。而Coherent这次拿下了英伟达约40%的800G订单份额,另外还有Lumentum(鲁门腾)、博通(Broadcom)等美系巨头也分得一杯羹。随着Coherent宣布今年400G/800G产品持续放量,1.6T产品本季开始出货、明年显著贡献营收,联钧自然水涨船高。法人预估,联钧今年每股获利可突破6元新台币,明年随着子公司源杰的800G模块量产,业绩还将再冲一波!
还有波若威,这家公司你可能没听过,但它已经登上了英伟达GTC大会的官方背板——这可是黄仁勋亲自认证的供应链成员!众达科技等台厂也通过绑定美系客户,间接切入英伟达生态。可以说,这波“光进铜退”的浪潮,不仅没有让台厂边缘化,反而因为技术扎实、配合度高,成为全球光通信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更令人振奋的是,800G只是开始。行业共识是:2025到2026年是800G的爆发期,而1.6T(1.6太比特)产品将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放量,成为下一代增长引擎。Coherent已经明确表示1.6T产品即将贡献营收,台厂也在加速布局。这意味着,光通信的红利至少还能吃三年!
回过头看,黄仁勋的“光进铜退”宣言,不只是技术判断,更是商业远见。他看准了AI算力军备竞赛的本质——不是谁的芯片更强,而是谁的数据流动更快。而光通信,就是打通AI“任督二脉”的关键经络。英伟达砸下百亿美金,不只是买模块,更是买未来十年的数据高速公路。
在这场全球AI基建大战中,中国厂商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拿下大单,美国厂商掌握核心器件技术,而台湾则以精密制造和垂直整合能力,稳稳嵌入全球供应链。三方合力,共同撑起这场光通信革命。对投资者来说,这不仅是题材,更是实打实的业绩兑现期。
所以,别再只盯着AI芯片了!真正的“卖铲人”可能藏在光通信产业链里。从磊晶、切割、封装到模块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在迎来历史性机遇。而英伟达这记35%的订单增幅,只是风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