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战略转向智能眼镜,暂停Vision Air开发;M5 iPad Pro与升级版Vision Pro本周发布,M5 MacBook Pro分阶段上市;公司重组健康与操作系统团队,全力押注AI与服务生态。
苹果彻底转向智能眼镜!Vision Pro成小众玩具,M5 MacBook Pro即将登场
2025年10月12日,彭博社王牌记者马克·古尔曼在他的《Power On》专栏中爆出了一个足以震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重磅消息:苹果公司正在全面战略转向——彻底放弃原本计划中的“Vision Air”轻量版头显,转而集中全部资源押注下一代智能眼镜!这个决定看似突然,实则深思熟虑,背后藏着苹果对市场、技术与未来十年生态布局的终极判断。
要知道,苹果可是全球最富有的科技巨头之一,手握数千亿美元现金,拥有数万名顶尖工程师,制造能力无人能及。按理说,同时开发高端头显和轻量眼镜根本不是问题。但古尔曼一针见血地指出:苹果的DNA从来不是“什么都做”,而是“只做能卖上亿台的产品”。从iPhone到AirPods,从Apple Watch到Mac,无一不是大众市场的爆款。而Vision Pro呢?尽管技术惊艳、体验震撼,但高达3500美元的售价、沉重的佩戴感、封闭的使用场景,以及极其有限的应用生态,让它注定只能成为小众专业设备——就像Mac Pro或Pro Display XDR那样,服务于极少数高端用户。
苹果高层显然已经意识到:全封闭式混合现实头显短期内根本无法成为主流消费产品。Meta的Quest系列即便价格压到500美元以下,销量依然不温不火,这已经说明问题。与其继续在“Vision Air”这种可能仍卖不动的设备上烧钱,不如把工程师全部调往智能眼镜项目——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入口。
说到智能眼镜,Meta最近推出的雷朋智能眼镜(Ray-Ban Meta)虽然还像原型机,但已经展现出巨大潜力。你可以不掏手机就看消息、接电话、拍照录像,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毫无负担。古尔曼亲测后直言:这种形态才真正具备成为“下一个Apple Watch”甚至“未来iPhone替代品”的基因。而Vision Pro?它永远做不到这一点——你不可能戴着一个遮住整张脸的头显去上班、约会或逛街。
因此,苹果暂停Vision Air、全力冲刺智能眼镜,是极其理性的战略收缩。更关键的是,这两条产品线背后其实是同一支团队在开发,技术资源高度重叠。如果强行双线作战,只会分散火力、拖慢进度。现在集中攻坚,反而能更快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好消息是,Vision Pro并不会消失。苹果正在为其升级更快的芯片,并改进头带设计,新款即将发布。未来,Vision Pro可能作为“Vision”产品线的旗舰存在,而下方则会衍生出多个层级:无屏智能眼镜(基础款)、带微型显示屏的眼镜、真正意义上的AR增强现实眼镜,最终才是高端头显。这种“金字塔式产品矩阵”,正是苹果最擅长的打法——看看iPhone就有标准版、Plus、Pro、Pro Max,iPad、Watch、AirPods也全是多型号覆盖不同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谷歌等竞争对手也在走类似路线。三星本月将发布对标Vision Pro的高端MR头显,但他们自己都承认这玩意儿不会大卖,真正的重心早已转向与谷歌合作的智能眼镜项目。整个行业正在从“头显热”冷静下来,回归到更实用、更日常的可穿戴形态。
那么苹果的智能眼镜凭什么能赢?古尔曼分析了三大优势:第一,苹果在工业设计和佩戴舒适度上无人能及,想想AirPods和Apple Watch就知道;第二,自研芯片能力超强,M系列和H系列芯片能实现极致能效比;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深度融入苹果生态。你的智能眼镜将无缝连接iPhone、Mac、iPad,调用iCloud数据、Siri语音、健康信息,这种体验是Meta或谷歌难以复制的。
但挑战同样巨大:AI能力。智能眼镜的核心不是显示,而是“智能”。它需要实时理解环境、预测用户意图、提供上下文服务。如果苹果不能在AI上取得突破,再好的硬件也只是空壳。好在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全力招募AI人才,甚至可能设立新的AI部门负责人。
除了眼镜,古尔曼还透露了苹果近期产品线的密集更新计划。就在本周,苹果将在线发布多款新品,包括搭载M5芯片的全新iPad Pro、升级芯片和头带的Vision Pro。而大家最关心的M5 MacBook Pro?其实基础版14英寸机型已经准备就绪!因为M5芯片已在iPad Pro上量产,说明良率和产能没问题。但高配的M5 Pro和M5 Max芯片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大规模供货,所以16英寸和高配14英寸机型会稍晚发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苹果门店里基础款M4 MacBook Pro库存紧张——显然是在为M5换代清仓。
此外,AirTag 2、HomePod mini升级版、Apple TV新机顶盒、iPad Air、入门级iPad、双款外接显示器、M5 MacBook Air、甚至传闻中的iPhone 17e,全都排在2026年上半年的发布日程上。未来六个月,苹果将迎来史上最密集的产品更新潮!
内部组织架构也在剧变。随着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即将退休,他手下的健康与健身团队被重组:健康(Health)和健身+(Fitness+)合并,由苏布尔·戴赛(Sumbul Desai)统一领导,并划归服务业务负责人埃迪·库伊(Eddy Cue)管辖。这预示着明年将推出付费的“Health+”订阅服务。
同时,watchOS操作系统团队正式并入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领导的软件工程大部门,意味着苹果所有操作系统(除tvOS外)都将由他统管。
而Apple Watch硬件开发则完全交由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和尤金·金(Eugene Kim)负责。
这场重组标志着苹果过去十年“威廉姆斯时代”的终结,公司正朝着更聚焦AI、服务与生态整合的新阶段迈进。
在读者问答环节,古尔曼透露iOS 26.1测试版运行流畅,“液态玻璃”界面优化了图标透明效果;iPad重新引入“滑动覆盖”(Slide Over)多任务模式,但需长按窗口左上角“交通灯”按钮才能调出。
关于Apple Watch是否被冷落?他明确否认:虽然近年升级放缓,但手表仍是苹果微型化技术、健康传感器和低功耗芯片的试验田,未来将深度融入AI功能,只是带摄像头的版本已被推迟。
至于AirPods,Pro 3刚发布,H3芯片已在研发中,主打更低延迟和更高音质;入门级AirPods 5也将加入体温传感器等健康功能,并探索AI与摄像头集成的可能性。
总结来看,苹果正经历一场静默但深刻的转型:从炫技的头显回归实用的智能眼镜,从硬件堆砌转向AI驱动,从单一爆款走向生态协同。
苹果放弃头显梦,All in智能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