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机会:荷兰以技术外流为由突袭接管闻泰科技芯片厂


荷兰政府以技术外流为由,罕见干预中资控股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暂停中方董事长职务,引发地缘科技博弈新风暴。

荷兰政府罕见出手!中国控股芯片巨头被“接管”,背后博弈远超想象!

大家好,今天要聊的这条国际大新闻,绝对值得你花几分钟认真看完。就在2025年10月12日,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对总部位于荷兰尼梅亨的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采取“控制措施”——注意,不是收购,也不是国有化,而是动用了一项从未使用过的法律武器,直接介入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决策!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家中国企业控股的欧洲公司,会引发如此强烈的政府干预?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拆解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首先,安世半导体是谁?它原本是荷兰老牌电子巨头飞利浦(Philips)旗下的半导体部门,2018年被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Wingtech)以36.3亿美元高价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安世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地位不低,尤其擅长生产二极管、晶体管这类基础但关键的芯片,同时也在研发“宽禁带半导体”——这种技术对电动车、快充设备乃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都至关重要。可以说,它虽不是制造最尖端7纳米芯片的台积电,但却是支撑现代电子工业运转的“隐形支柱”。

那么,荷兰政府为什么要出手?官方给出的理由非常明确:担心关键技术外流。荷兰经济事务部在声明中强调,安世掌握的“关键科技知识”一旦被转移至其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可能对荷兰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为此,荷兰政府援引了《商品可获得性法案》(Availability of Goods Act)——这项法律此前从未被启用过,如今却成了干预企业的“尚方宝剑”。政府虽不持有安世股份,但从此拥有了否决或推翻公司管理层决策的权力,等于在董事会之上加了一道“监管锁”。

更戏剧性的是,就在政府宣布干预前几天,阿姆斯特丹法院已下令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董事会的一切职务,并将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非中国籍人士取而代之。这意味着,闻泰对安世的实际控制权已被实质性削弱。闻泰在上交所紧急公告中承认,其对安世的决策和运营效率“将受到临时限制”。

面对这一系列打击,闻泰科技反应激烈。公司公开指责荷兰政府的行为是“受地缘政治偏见驱动的过度干预”,甚至暗示这是一场由安世内部非中国高管策划的“隐蔽夺权行动”——他们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强行改变公司股权结构。闻泰强调,自己一直严格遵守各国法律法规,安世的运营也始终与母公司保持“防火墙式隔离”。

值得注意的是,荷兰政府特别澄清:此次行动“完全独立决策,没有美国参与”。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撇清关系,但现实恐怕没那么简单。就在上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升级对华科技战,扬言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100%关税。而早在2024年12月,闻泰科技已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理由是“协助中国政府获取具备敏感半导体制造能力的企业”。尽管荷兰与美国在芯片出口管制上长期协同,但这次荷兰坚称“纯属巧合”,显然想避免被贴上“追随美国”的标签。

其实,这已不是闻泰第一次在西方碰壁。此前,英国政府就曾强制要求其剥离位于纽波特的半导体工厂。如今荷兰再出重手,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资本掌控关键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警惕已从“个别案例”升级为“系统性防御”。

那么,这件事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它不只是大国博弈的缩影,更预示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加速“阵营化”。未来,像安世这样横跨中欧的企业,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政治审查与运营障碍。而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芯片供应的稳定性、电子产品的成本,甚至新能源车和AI技术的发展速度,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总结来看,荷兰政府此次罕见动用法律武器“接管”中资芯片厂,表面是技术安全考量,实则是全球科技主权争夺战的又一战场。中国企业出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制度性壁垒。



极客辣评:

低价抄底600745闻泰科技的机会,枪打出头鸟,闻泰科技作为中国半导体打响的第一枪,其龙头地位远超过光刻机和光通信、易中天那些低端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