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再被唱多!目标价直指225美元,AI霸主地位无人能撼?

瑞穗证券上调英伟达目标价至225美元,看好其AI领导地位及未来数据中心超3000亿美元营收潜力。

2025年10月13日周一早上,知名投行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正式宣布,将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的股票目标价从原来的205美元,一口气上调至225美元!而且,他们还维持了“跑赢大盘”(Outperform)的评级,态度非常明确——继续看好!

现在的英伟达已经是一家市值高达4.45万亿美元的超级巨头,几乎等于半个苹果、一个半微软!在过去12个月里,它的营收暴增71.55%,这种增长速度放在任何行业都是现象级的。而瑞穗之所以敢在这个高位继续上调目标价,核心逻辑只有一个: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短期内根本没人能撼动。

瑞穗的资深分析师维杰·拉凯什(Vijay Rakesh)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英伟达不仅是AI芯片的提供者,更是整个AI基础设施生态的构建者。他预测,到2028年,仅AI数据中心这一块业务,英伟达就能创造超过3000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全年营收总和,而英伟达只是靠一个细分赛道就能做到。

不过,拉凯什也提到了一个关键挑战:客户的钱包正在变紧。他特别提到“Neocloud预算”正因英伟达下一代Rubin架构和AMD的Instinct系列芯片高昂定价而承压。换句话说,虽然大家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但价格实在太贵了,客户开始精打细算,更看重投资回报率(ROI)。这其实也说明,AI军备竞赛已经进入“理性投入”阶段,不再是无脑烧钱。

有意思的是,瑞穗并没有只捧英伟达一家。他们在报告中同时点名博通(Broadcom)和英伟达为当前市场“最被看好的两大玩家”,而AMD则因为拿下OpenAI的大单,也被认为具备“上行潜力”。这说明,在AI芯片这个战场上,虽然英伟达暂时领先,但博通靠定制AI芯片、AMD靠开放生态,都在悄悄追赶。

除了券商观点,最近围绕英伟达的新闻也是一波接一波。比如,美国商务部正在调查一家名叫Megaspeed的新加坡公司,这家公司居然和英伟达CEO黄仁勋有关联,涉嫌帮助中国公司绕过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这事虽然还没定论,但已经给英伟达的地缘政治风险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另一家投行Cantor Fitzgerald更是大胆,直接把英伟达的目标价喊到300美元!他们和英伟达高管深入交流后,对公司在AI基础设施上的布局信心爆棚。而在应用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拥抱英伟达的AI技术。比如生物制药公司Hoth Therapeutics刚刚采购了“英伟达AI企业版”订阅服务,用来加速新药研发;广告技术平台PubMatic通过和英伟达合作,把广告处理速度提升了整整五倍,大幅减少拍卖超时问题;还有IREN公司,已经签下多个基于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GPU的AI云合同,预计每年能带来2.25亿美元的稳定收入。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一件事:英伟达的影响力早已超出芯片本身,正在渗透到医疗、广告、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几乎所有高价值行业。它的GPU不再是“显卡”,而是新时代的“算力水电煤”。

说到分析师维杰·拉凯什,他可是华尔街科技硬件领域的老面孔了。作为瑞穗证券的高级董事总经理兼半导体研究主管,他长期覆盖英伟达、AMD、英特尔等核心芯片公司,观点经常被彭博、路透等主流财经媒体引用。他的报告向来以数据扎实、逻辑清晰著称,这次上调目标价绝非情绪化喊单,而是基于对AI产业链深度调研后的判断。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InvestingPro的数据显示,尽管英伟达财务健康、盈利能力极强,但当前股价已经明显高于其“公允价值”。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把未来几年的高增长全部定价进去了,一旦AI进展不及预期,或者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下滑,股价就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但无论如何,在2025年这个AI真正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关键年份,英伟达依然是那个站在浪潮之巅的“卖铲人”。只要全球还在建AI数据中心,只要企业还在训练大模型,对英伟达高性能GPU的需求就不会熄火。瑞穗的225美元目标价,或许只是新一轮上涨的起点。

所以,别再问“英伟达还能不能买”了。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看清它在AI时代的核心价值?当全世界都在为算力疯狂买单的时候,英伟达就是那个收钱最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