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鲁克菲尔德与布鲁姆能源宣布50亿美元战略合作,以燃料电池技术打造新一代“AI工厂”,解决AI算力激增带来的电力瓶颈。
2025年10月13日,全球两大巨头——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和布鲁姆能源公司(Bloom Energy)正式官宣了一项高达5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这个合作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指未来十年最核心的战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尤其是为AI量身打造的“AI工厂”。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AI工厂?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为训练和运行大型人工智能模型而建的超级数据中心。这些地方不像传统数据中心那样只是存数据、跑程序,它们需要的是海量电力、超高速算力、极致稳定的供电系统,以及能快速部署的模块化架构。而传统电网根本扛不住这种爆炸式增长的用电需求。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仅美国AI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就将突破100吉瓦——这相当于100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
所以问题来了:电从哪里来?电网扩容动辄十年起步,审批、建设、输配电全链条卡脖子。这时候,布鲁姆能源的“燃料电池”技术就成了破局关键。布鲁姆能源总部位于硅谷,是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在全球1200多个地点部署了1.5吉瓦的低碳电力系统,客户包括甲骨文、Equinix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有美国电力公司(AEP)等大型公用事业企业。
他们的核心技术,就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这种技术可以直接把天然气、沼气甚至氢气转化为电能,效率高、排放低、响应快,最关键的是——完全不需要依赖传统电网!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哪怕是电网薄弱甚至没有电网的区域,快速部署一个高可靠性的电力系统,专供AI工厂使用。这种“表后供电”(behind-the-meter)模式,正是布鲁克菲尔德看中的核心价值。
布鲁克菲尔德是谁?它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总部在纽约,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过去几十年,它在全球投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通信塔、光纤网络等等。就在最近,它还和谷歌签下大单,承诺在美国供应高达3吉瓦的水电——这已经是国家级别的能源调度能力了。
而这次,布鲁克菲尔德专门成立了“AI基础设施战略”部门,由全球AI基础设施负责人西坎德尔·拉希德(Sikander Rashid)牵头。他说得很直白:“AI工厂必须像现代化工厂一样,讲究效率、速度和规模。但传统电网根本跟不上AI的用电节奏。布鲁姆的燃料电池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工具,让我们能在电网受限的市场里,依然快速建起世界级的AI算力中心。”
布鲁姆能源的创始人兼CEO K·R·斯里达尔(KR Sridhar)更是把话挑明了:“AI工厂不是普通的数据中心,它需要从第一天起就把电力、算力和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我们和布鲁克菲尔德的合作,就是要重新定义未来数据中心的蓝图。”
这次50亿美元的投资,将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布鲁姆的燃料电池系统,作为AI工厂的首选现场供电方案。目前双方已经在欧洲选址,预计年底前就会公布第一个联合项目。这意味着,从北美到欧洲,甚至未来可能扩展到亚洲,这种“去电网化”的AI基建模式将迅速铺开。
为什么这件事如此重要?因为AI的爆发已经不是“会不会来”,而是“来得太快”。大模型训练一次动辄消耗上万张GPU,耗电量堪比一座小城市。如果没有稳定、清洁、可扩展的电力支撑,再牛的算法也跑不动。而布鲁姆的燃料电池不仅供电稳定,还能实现99.999%的可用性——这对AI训练至关重要,一次断电可能让数周的训练成果归零。
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还能大幅缩短建设周期。传统数据中心从立项到投产往往要3-5年,而采用模块化燃料电池+预制化数据中心架构,可能12-18个月就能上线。在AI军备竞赛的时代,时间就是算力,算力就是竞争力。
布鲁克菲尔德手握5500亿美元的关键资产,在美国能源、公用事业和数字基建领域布局极深。它此前已投资了Compass数据中心、杜克能源佛罗里达公司、Colonial Enterprises和Hotwire Communications等企业。这次联手布鲁姆能源,不仅是技术整合,更是资本、工程、运营和能源的全链条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布鲁姆能源的燃料电池不仅能用天然气,未来还能无缝切换到绿氢,实现真正的零碳运行。这符合全球ESG趋势,也让AI的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于像你我这样关注可持续未来的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总结一下:这场50亿美元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买卖设备,而是一场关于“如何为AI时代供能”的范式革命。它标志着AI基础设施正式进入“电力先行、算力同步、资本驱动”的新阶段。未来谁掌握了高效、灵活、清洁的电力解决方案,谁就掌握了AI时代的入场券。
而布鲁克菲尔德和布鲁姆能源,显然已经抢到了第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