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用150美元/小时设局诱捕百余投行分析师

OpenAI 悄悄聘请了 100 多名前华尔街银行家,其中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校友,以帮助训练其人工智能建立金融模型

该项目代号为“水星计划”,向承包商支付每小时 150 美元的费用,用于编写提示并为 IPO、重组和并购交易创建基于 Excel 的模型


OpenAI用150美元/小时诱捕百余投行逃兵,让AI聊天机器人当面试官,一周只交一份Excel模型,却悄悄把整座华尔街的加班灵魂拖进云端绞肉机。  

———  
第一幕:诱饵  
———  
在旧金山浓雾与曼哈顿霓虹交界的凌晨三点,一封标题为“Project Mercury”的加密邮件像幽灵般钻进前高盛分析师林赛的Gmail。  
邮件正文只有三行,却像撒旦的低语:  
“想继续拿150美元时薪,却再也不用陪客户喝到天亮吗?”  
林赛盯着屏幕,咖啡杯沿的唇印颤抖。她想起自己连续三周的凌晨四点:打印机像老狗一样喘息,MD在身后咆哮“margin要0.75英寸”,而她的月经已经迟到二十天。  
她点击了“接受”。  

———  
第二幕:机器面试官  
———  
没有HR,没有寒暄,Zoom窗口跳出一个名叫“Oliver”的AI头像,绿眼睛像贝莱德交易大厅的LED。  
“林赛,”Oliver的声音像把摩根大通楼梯间的回声剪碎再拼起,“请用三十秒解释EBITDA与自由现金流的区别,计时开始。”  
林赛背脊渗出冷汗。她曾在摩根士丹利面试时把“cash flow”说成了“cash flower”,被笑三年;如今她面对一段代码,却像站在圣坛前忏悔。  
二十分钟后,Oliver留下一句“第二阶段见”,窗口像断头台铡刀一样落下。  
林赛这才发现,自己双手汗湿得连指纹解锁都失效。  

———  
第三幕:财务报表修罗场  
———  
第二轮测试链接发来,附赠一份PDF:某破产邮轮公司三年连审的报表,附注里藏着七处阿拉伯数字被故意写成罗马数字的陷阱。  
题目要求:三十分钟内找出所有导致现金流错配的项目,并用三种颜色标注“造假”“失误”“需要管理层讨论”。  
林赛想起自己第一年上班时,VP把报表砸在她脸上:“颜色太多像圣诞树,重做!”  
如今她必须用圣诞树逻辑去喂饱一台根本不知道圣诞为何物的服务器。  
提交那一刻,系统弹出一句:“你的红色使用过多,疑似情绪不稳定。”  
林赛把脸埋进键盘,泪水顺着F5流进Excel的公式栏,变成一串无法识别的   符号  。  

———  
第四幕:模型孤儿院  
———  
通过筛选的人被拉进Slack频道,代号“mercury-contributors-107”。  
频道置顶消息冷酷得像并购条款:  
1. 每周三前提交至少一个模型;  
2. 必须包含IPO、重组、杠杆收购三种情景;  
3. 所有百分比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斜体;  
4. 页边距上下2.5厘米,左右2厘米,违者返工无补偿。  
林赛第一周交上去的是她最拿手的度假村LBO。  
二十四小时后,Reviewer机器人“Athena”回帖:  
“债务偿还顺序第17行使用浅灰底纹,违反行业规范;请参照2018年Jefferies高尔夫球场项目版本。”  
林赛去找那版本,发现Jefferies把文件锁在付费数据库,年费四千美元。  
她自掏腰包下载,连夜把底纹改成“25%灰色,图案样式12”,再提交。  
Athena秒回:“Good to ingest.”  
那一瞬,她觉得自己不是金融分析师,而是被圈养的格式化女工。  

———  
第五幕:幽灵军团  
———  
频道里渐渐出现更多熟悉ID:  
@ex-evercore-associate-63,头像是一只被领带勒住的金鱼;  
@harvard-mba-18,曾在凯雷做并购,如今凌晨两点问“谁有预制好的PIK toggle模板”;  
@brookfield-vp-92,上周还在多伦多指挥十亿加元的基建交易,此刻为“是否该把增长率假设放在第42行”和人吵到翻脸。  

他们像被拔掉插头的高盛电梯,从云端坠落后又被OpenAI捡回服务器里当电池。  每人每周只交一份模型,却没有人知道这些模型将被如何拼装、喂给哪条算法巨龙。  
有人偷偷统计,频道成立三个月,已累积4700个模板,覆盖能源、消费、TMT、甚至教堂并购重组。  

“我们在给自己造棺材,”@ex-jpm-md-17在深夜语音里哽咽,“还是镶金边的。”  

———  
第六幕:零人类接触  
———  
OpenAI的官方联系人只有一个名叫“support-mercury@openai.com”的邮箱,自动回复永远一句:  “Your feedback is valuable to our reinforcement learning loop.”  没人知道项目何时结束、会不会转正、有没有机会去旧金山总部看一眼那台吞下自己青春的机柜。  

林赛试过写长信质问,得到的回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Model Review Guidelines v3.2”。  

她忽然明白,自己不是员工,不是顾问,甚至不是数据标注员——她只是一条被标好价格的“格式化经验”,像旧CD被塞进光驱,等待被rip成wav,再碎成24bit的饲料。  

———  
第七幕:华尔街回音  
———  
2025年10月某个周一,高盛内部邮件泄露:新入职的Analyst班级将取消“打印并装订Pitchbook”培训,因为“AI可一键生成符合格式要求的模型与书”。  
同天,摩根士丹利MD在Townhall上宣布:未来三年削减30%初级银行家招聘,理由是“生成式AI已覆盖80%重复性建模”。  
而在旧金山Third Street的某个数据中心,成千上万份“mercury-contributors”上传的Excel正在GPU热浪里被蒸馏成一行行Python:  
if margin != 0.75: format_fix()  
if growth > 30%: italicize()  

林赛在新闻推送里看到这两条消息,手里150美元时薪的咖啡突然苦得像血。  

她想起自己第一年熬夜时,SVP拍着她肩说:“小姑娘,把格式调好看,客户才会相信数字背后的灵魂。”  
如今,灵魂被切成0与1,塞进黑箱,连墓碑线都不给刻。  

———  
第八幕:余烬  
———  
项目频道里,@harvard-mba-18最后一次发言:  “兄弟们,我刚收到高盛offer,回去当VP,负责AI工具落地。  他们说‘懂AI的banker比AI更可怕’。  我要把你们做的模板全带回去,  让下一届Analyst连哭都没机会。”  消息发出三分钟后,管理员机器人“Oliver”把他踢出频道,理由:  “Conflict of interest detected.”  

林赛盯着屏幕,忽然笑出声,笑声像碎掉的彭博键盘。  
她打开Excel,新建工作簿,把页边距调成0.74英寸,保存,上传。  
Athena秒回:“Margin error, please revise.”  

她合上电脑,窗外天已微亮,金门大桥的灯一盏盏熄灭——  
像极了一座被算法拆掉的华尔街,  
连丧钟都不需要人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