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合纵连横:英伟达博通等巨头乖乖入局算力

山姆·奥特曼通过高超谈判术,将英伟达、软银、甲骨文、AMD、博通等巨头深度绑定于OpenAI的天量算力计划,引发数千亿美元市值波动,使一家未盈利公司成为全球AI生态核心。

本文改编自《华尔街日报》2025年10月22日深度调查报道

一个还没真正赚钱的AI公司,居然让全球最牛的科技巨头排队送钱,动不动就是几千亿、上万亿美元的合同砸过去!而这一切,全靠一个人——山姆·奥特曼。这位40岁的AI教父,正在用一张嘴、一个愿景,把整个硅谷的命运绑在他那艘还没造完的“诺亚方舟”上。

故事得从今年1月说起。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在亚洲过完农历新年,心情还不错。结果一睁眼,就看到新闻:软银老板孙正义和山姆·奥特曼站在白宫,宣布要搞一个史上最大AI基建项目,叫“星门”,计划砸500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黄仁勋当场就坐不住了——过去快十年,不都是我英伟达的芯片在喂饱OpenAI吗?怎么这种历史性时刻,站他旁边的人不是我?

这种“错失恐惧症”(FOMO)瞬间点燃了黄仁勋的斗志。他立马秘密联系山姆·奥特曼,提出一个更狠的方案:别跟软银玩了,我英伟达自己出钱、出芯片、出资源,帮你把数据中心建起来!短短几个月后,双方在英伟达总部官宣:1000亿美元直接投资,外加最多500万颗AI芯片租赁,总价值高达3500亿美元!更夸张的是,英伟达还愿意为OpenAI的部分贷款做担保——万一山姆还不上钱,黄仁勋可能得背几百亿债务!但黄仁勋却在发布会上豪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计算项目!”你说疯不疯?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山姆·奥特曼精心设计的“巨头竞标战”。

他太懂硅谷大佬的心理了——谁都不想被落下,谁都想当AI时代的“关键先生”。他先去找微软CEO纳德拉,说:“咱们一起投1000亿美元建‘星门’吧!”纳德拉笑着摆手:“我今年云支出800亿就够多了。”他又跑去台积电,提出一个7万亿美元的全球芯片厂计划,结果被CEO魏哲家当场泼冷水:“他太激进了,我不信。”

接连碰壁后,山姆盯上了孙正义。

这位软银掌门人刚因WeWork巨亏160亿美元,正急需一个翻身仗。更关键的是,孙正义痴迷“奇点”——就是AI超越人类智能的那一刻。两人在东京郊外那座被圈内人称为“凡尔赛宫”的豪宅里共进早餐,山姆一边吃炒蛋一边画饼:“没有算力,奇点就是空谈。既然越多越好,那就干票大的!”孙正义当场拍板,牵头5000亿美元“星门”计划。

虽然后来双方在选址上闹矛盾,实际落地寥寥无几,但这场高调官宣就像点燃了引信——整个科技圈彻底疯狂了!

原本,微软是OpenAI的独家云服务商,靠着这层关系股价连年暴涨。但面对山姆永无止境的算力需求,纳德拉开始犹豫。他在达沃斯被问到“星门”时,轻描淡写地说:“我只认800亿。”私下里,微软甚至取消了部分数据中心租赁,还松口允许OpenAI找其他云厂商。

结果甲骨文火速杀出,签下3000亿美元天价合同!消息一出,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近40%,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度登顶世界首富。这对一家长期在云市场挣扎的老牌数据库公司来说,简直是逆天改命!

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6月底。有媒体爆料OpenAI开始用谷歌的TPU芯片跑ChatGPT,英伟达总部瞬间炸锅。黄仁勋立刻打电话质问山姆,结果山姆否认,英伟达马上转发辟谣声明,紧接着就是那笔千亿级协议落地。而谷歌也没闲着——今年春天,OpenAI已与其签下首个云服务合同,虽然还没大规模用TPU,但“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这时候,AMD CEO苏姿丰也坐不住了。她在圣何塞AI大会上亲自迎接山姆,上台第一句话就问:“我能叫你AI偶像吗?”这位芯片女王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打破英伟达垄断了。她不仅让OpenAI深度参与新一代MI450芯片设计,还开出惊人条件:只要OpenAI采购6吉瓦算力,AMD就送你未来10%的股权!这相当于直接给补贴。10月6日协议公布当天,AMD股价飙涨24%,创历史最大单日涨幅。黄仁勋事后在电视上都忍不住吐槽:“产品都还没造出来,就敢送10%的公司?”

紧接着,博通也杀入战场。这家网络芯片巨头从2024年初就和OpenAI联合研发定制AI芯片。在英伟达官宣后,谈判加速,最终达成与英伟达同等规模的10吉瓦算力供应协议。

至此,全球半导体四大巨头——英伟达、AMD、博通,加上制造端的台积电——全被山姆·奥特曼收入囊中。

但最魔幻的是什么?OpenAI今年预计收入才130亿美元,却已经签下超过6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账单!光是英伟达和甲骨文两笔,未来每年就要付600亿美元,是当前收入的4倍还多。再加上AMD、博通、微软等其他承诺,总成本可能逼近万亿美元。可市场完全不在乎——过去两个月,只要哪家公司宣布和OpenAI合作,股价立马暴涨。四家公司单日合计市值飙升6300亿美元,直接推高美股大盘创历史新高!

山姆·奥特曼的底气,来自他2019年写的一篇博客:“最成功的人几乎偏执地相信自己……但光相信不够,你还得让别人也信。”他做到了。从ChatGPT到Sora视频生成应用,OpenAI持续推出病毒级产品,证明技术能落地。但他真正的野心更吓人: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算力——相当于整个德国的用电量,成本超10万亿美元!他说:“我一次次学到,你必须相信指数增长。我们人类大脑无法理解它,但你就是得信。”

如今,OpenAI的命运早已不是一家初创公司的成败,而是牵动全球科技命脉的“大到不能倒”实体。所有巨头都在赌:赌山姆是对的,赌AI真能带来无限回报,赌这场由一个人点燃的算力狂潮不会变成泡沫。但万一他错了呢?那些循环注资、交叉担保、提前锁定的天价订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整个科技股的导火索?没人敢想,也没人愿意停下——因为在这场由山姆·奥特曼导演的AI盛宴中,缺席,就意味着彻底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