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OpenAI AMD通过循环投资与采购协议推动AI万亿泡沫,分析师警示其模式类似互联网泡沫,真实盈利能力存疑,系统性风险正在累积。
本文由彭博社资深科技记者艾米丽·福加什(Emily Forgash)与阿格尼·高什(Agnee Ghosh)联合撰写。两人长期追踪人工智能、半导体与科技资本市场的交叉动态,尤其擅长揭示科技巨头之间错综复杂的资本与战略合作。艾米丽曾多次报道OpenAI、NVIDIA等公司的融资与战略动向,而阿格尼则专注于芯片产业与地缘科技竞争,两人合作的深度报道屡次引发市场震动。
AI泡沫正在被NVIDIA(英伟达)和OpenAI联手“吹”成一个万亿级的超级气球!
就在两周前,英伟达突然宣布:要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注意,不是100亿,是1000亿!这笔钱用来干啥?建数据中心。而且不是普通的数据中心,是那种规模大到能给一座大城市供电的超级AI工厂。更关键的是,OpenAI当场承诺:这些数据中心里,全部塞满英伟达的AI芯片。你投我钱,我买你芯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左手倒右手”的味道?
果然,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分析师直接开炮:这不就是典型的“循环交易”吗?钱从英伟达口袋出来,绕一圈又回到英伟达的财报里,表面看是巨额投资,实际上可能只是数字游戏。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不,OpenAI根本没停手!就在本周一,它又火速和英伟达的老对手AMD(超威半导体)签下天价协议——未来几年要采购“数百亿美元”级别的AMD芯片。更离谱的是,作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还可能成为AMD的最大股东之一!你没听错,一家AI公司,要去控股芯片巨头。
这操作,简直把“闭环”玩到了极致。英伟达投我,我买英伟达芯片;AMD合作我,我入股AMD。整个AI生态,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本旋转门,钱在里面高速流转,但真正产生利润的出口,却迟迟没打开。
要知道,OpenAI至今还没实现正向现金流,自己都承认:要到2029年甚至更晚,才可能赚钱。可它现在张口就是“万亿级投资”,闭口就是“全球建AI基建”。钱从哪来?全靠这种“你投我、我买你、你再投他、他再租给我”的复杂交易网。
更吓人的是,这股风已经刮遍整个科技圈。就在英伟达和OpenAI官宣1000亿合作的第二天,甲骨文(Oracle)也跳出来:我们和OpenAI签了30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协议!而甲骨文建这些中心用的芯片,又是——你猜对了——英伟达的。也就是说,英伟达的钱投给OpenAI,OpenAI拿去和甲骨文合作,甲骨文又把钱花回英伟达买芯片。三家公司,形成一个完美的“资本三角”。
但现实很骨感。最新内部文件曝光:甲骨文靠出租英伟达服务器,每赚1美元,毛利润只有14美分!这哪是赚钱,简直是烧钱买吆喝。消息一出,甲骨文股价应声大跌,连带整个科技板块都抖三抖。
还不止这些。马斯克的xAI也加入战局!英伟达计划向xAI投资20亿美元,而xAI这轮融资总额高达200亿美元。怎么用?成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V),专门买英伟达芯片,再租出去收租。又是“投资—采购—回租”的闭环!
再看另一家明星公司CoreWeave(核心浪潮),今年刚上市就爆红。为什么?因为英伟达不仅在IPO时拿了它7%的股份,还承诺未来花63亿美元买它的云服务——而CoreWeave卖的,正是英伟达芯片的算力。与此同时,OpenAI在CoreWeave上市前拿了它3.5亿美元股权,最近又把云合作规模扩大到224亿美元。你看,英伟达、OpenAI、CoreWeave,三家又绑成铁三角。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产业协同吗?AMD CEO苏姿丰(Lisa Su)就公开表示,和OpenAI的合作是“良性正向循环”。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也强调,AI算力需求爆炸,必须全行业联手。
这话没错,但问题在于:需求是真的,可变现能力是假的。哈佛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保罗·卡瓦奥(Paulo Carvao)一针见血:这和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太像了!当年那些.com公司互相买广告、刷流量,假装增长;今天这些AI公司互相投资、互签大单,假装盈利。区别只是,今天的账面数字更大,动辄千亿万亿。
英伟达当然要撇清关系。他们坚称:“我们投资的公司,完全可以不用我们的芯片。”CEO黄仁勋(Jensen Huang)还特意上CNBC澄清。但现实呢?几乎所有拿到英伟达投资的AI公司,清一色用英伟达GPU。这到底是“自由选择”,还是“生态绑定”?大家心里都有数。
而OpenAI这边,面对质疑干脆不回应。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开发者大会上轻描淡写:“我们当然要盈利,只是现在还在投资期。”可他自己放话:未来要投“数万亿美元”建AI基础设施!一个从未盈利的初创公司,凭什么敢说这种话?靠的就是这套“循环融资+巨头背书”的组合拳。
讽刺的是,连白宫都默许了这种玩法。美国政府AI与加密事务主管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直接表态:“只要美国公司赢,怎么玩都行。”
但风险正在累积。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师布莱恩·科莱洛(Brian Colello)警告:如果一年后AI泡沫破裂,今天这些“循环交易”就是最早的导火索。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斯塔西·拉斯贡(Stacy Rasgon)更狠,直接说阿尔特曼“要么带人类进应许之地,要么让全球经济衰退十年”。
一边是4.5万亿美元市值、手握全球90%高端AI芯片市场的英伟达,一边是靠一张嘴和几个大模型就撬动万亿资本的OpenAI。他们联手打造的这个AI帝国,看起来坚不可摧,但地基却是由债务、预期和相互担保堆起来的。
CoreWeave的CEO迈克尔·因特拉托(Michael Intrator)倒是乐观:“只要微软、企业客户真正在用AI,循环融资的质疑就不重要。”这话有一定道理——如果AI真能大规模落地,产生真实收入,那今天的烧钱就是战略性投入。
其实:英伟达与OpenAI AMD通过循环投资是为了规避“数据中心”! AI芯片与AI应用直接绑定,似乎想依靠垄断扼杀来自数据中心的创新:AI芯片独角兽Cerebras专攻数据中心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