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亚马逊员工揭秘:AI革命如何重塑电商广告格局?谷歌、塔吉特、沃尔玛的机会来了!
AI正在彻底改变我们买东西的方式,而这场变革,可能让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从“流量霸主”变成“物流搬运工”!
一位前亚马逊核心员工最近在闭门分享中透露的深度洞察:这位专家曾在亚马逊广告和电商产品团队任职多年,深度参与过平台广告系统、搜索推荐算法以及第三方卖家生态的搭建,对亚马逊的商业逻辑了如指掌。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亚马逊的广告生意,快到天花板了。
你有没有发现,在亚马逊上搜东西,翻来翻去就那一页?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点“下一页”。而广告主最抢破头的位置,就是搜索结果第一页的顶部、商品详情页的“买了又买”推荐位,还有首页的轮播图。这些地方,就是亚马逊最值钱的“黄金广告位”。
但问题来了——这些位置是有限的!平台不可能无限往上堆广告,否则用户体验崩了,用户跑了,广告主也白投。所以,这位前员工明确指出:亚马逊内部的广告库存(也就是能卖广告的位置)已经接近结构性上限。
什么意思?就是说,就算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的总成交额(GMV)到2025年底冲到6000亿到7000亿美元,广告收入目前大概560亿美元,未来增速也很难再像过去十年那样狂飙突进。很可能只能维持在“高个位数到低两位数”的增长区间。这听起来还行?但对比过去动辄30%、40%的广告增速,这已经是明显放缓了。而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没地方放更多广告了。
但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这位专家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震撼的观点:未来的购物,可能根本不在亚马逊App里发生!
你有没有试过用ChatGPT或者谷歌的“双子星”(Gemini)问:“帮我找一款适合跑步、预算1000元以内的无线耳机”?AI会直接给你列出几款产品,甚至附上价格、库存、用户评价,最后直接点一下就能下单。注意!这个“点一下”的动作,可能根本不是跳转到亚马逊,而是直接在AI界面完成购买,或者跳转到沃尔玛、塔吉特,甚至某个独立站。
这就意味着:购物的“发现环节”——也就是用户决定买什么、看什么产品的第一步——正在从亚马逊的搜索框,转移到AI助手的对话框里。
谁掌控了“发现”,谁就掌控了广告的钱袋子。
专家打了个比方:以前用户在亚马逊搜“蓝牙耳机”,看到广告点了,亚马逊赚广告费;现在用户在ChatGPT里问“推荐蓝牙耳机”,AI综合了亚马逊、沃尔玛、塔吉特的数据,选了沃尔玛的展示给你,你点了——那这笔广告收入,就归谷歌或者OpenAI,而不是亚马逊!
这就像当年Pinterest(拼趣)和亚马逊的合作:每当用户在Pinterest上点一个由亚马逊发货的商品链接,Pinterest能分走大约45%的广告收益,亚马逊只能拿剩下的55%。听起来亚马逊还是赚了?但别忘了,它失去了对流量入口的控制权。一旦用户习惯从Pinterest开始购物,亚马逊就变成了“仓库+快递员”,利润大头被别人拿走了。
而AI时代,这种“入口转移”会更彻底、更迅猛。
为什么?因为AI购物代理(Agentic AI)需要结构化的商品数据——比如精准的品类标签、实时价格、库存状态、配送时效、退换政策等等。而这些数据,恰恰是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自营+平台电商,手里最宝贵的资产。
但问题在于:这些数据目前是封闭的,只对亚马逊内部系统开放。
如果亚马逊想让自己的商品出现在ChatGPT或Gemini的推荐结果里,它就必须“开放”自己的商品目录,把数据以标准化格式提供给外部AI平台。更关键的是,它还得学会回答“场景化”的问题。
比如用户问:“我明天要去露营,需要一个轻便、防水、能煮咖啡的炉子,预算300元以内。”这种问题不是关键词搜索,而是情境对话。亚马逊的系统必须能理解意图,匹配商品,还要和其他零售商的数据一起被AI评估。
一旦这个开放发生,游戏规则就变了。
AI平台会同时向亚马逊、沃尔玛、塔吉特等多家零售商发起查询:“你们有没有符合这个描述的商品?”然后,AI不仅看谁家有货、价格多少,还会看谁出的广告竞价更高。最终,AI会综合“相关性+出价”做排序,把最合适的(或者说最赚钱的)结果推给用户。
换句话说,未来的电商广告,不再是“我在亚马逊上买广告位”,而是“我在AI平台上参与实时竞价”。而这场竞价的裁判,是谷歌、OpenAI,甚至可能是Meta或苹果——而不是亚马逊自己。
这对沃尔玛和塔吉特来说,反而是天赐良机。
为什么?因为它们虽然流量不如亚马逊,但同样拥有庞大的线下门店网络、稳定的供应链、以及越来越完善的线上商品数据。只要它们能快速把商品信息结构化、API化,接入AI购物系统,就有机会在“发现环节”直接截流用户。而且,它们的广告成本可能更低,利润空间更大,反而更容易在AI竞价中胜出。
而亚马逊面临的两难是:不开数据,会被AI时代抛弃;开了数据,又可能把自家最核心的广告护城河拱手让人。
所以,这位前员工最后总结:亚马逊广告业务的长期增长,不再取决于它能塞多少广告进自己的App,而取决于它能否在AI驱动的“代理购物”新范式中,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是继续做封闭生态的王者,还是转型为开放生态中的优质供应商?
这场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购物,将越来越“无感”——你随口一问,AI帮你比价、选品、下单、追踪物流。而谁在背后掌控这个“随口一问”的入口,谁就掌握了万亿级电商广告的命脉。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不仅是亚马逊的故事,更是谷歌、沃尔玛、塔吉特乃至整个AI基础设施公司的机会。别只盯着谁卖得多,更要盯住——用户从哪里开始想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