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即将颠覆数学界!顶尖数学研究员也转行下海创业


Elliot Glazer放弃学术评审,加入Principia Labs,誓要打造能推动前沿数学研究的AI模型,坚信AI将在几年内彻底重塑数学研究格局。


【第一章:从“不可能”到“挡不住”——AI如何一步步攻破数学圣殿?】

就在几个月前,我还天真地以为,数学——这门人类智慧的皇冠明珠,至少还能在AI浪潮中稳坐钓鱼台五年以上。毕竟,我亲手设计的 FrontierMath 基准测试,就是为了扛住未来五年的技术冲击而生的。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AI模型的数学能力竟暴涨了十倍!那些曾经让我夜不能寐的难题,如今在新模型面前,就像小学生做加减法一样轻松。

我曾是Epoch AI的研究员,过去整整一年,我的任务就是追踪AI在数学领域的演进轨迹。一开始,我信心满满:竞赛数学?文献检索?这些不过是“外围技能”,真正的数学创造——比如提出全新猜想、构建深刻理论框架、在混沌中发现结构——这些才是人类独有的天赋。AI?它连“理解”都谈不上,更别说“创造”了。

但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



【第二章:OpenAI一出手,整个数学AI圈都慌了】

转折点出现在OpenAI发布他们新一代推理架构的那天。那不是渐进式改进,而是一次量子跃迁。模型不仅能解题,还能像顶级数学家一样“思考”:拆解复杂问题、尝试多种路径、甚至在失败中学习策略。更可怕的是,其他实验室——Anthropic、Meta、甚至一些神秘的初创团队——几乎在几周内就追了上来。我们不得不紧急给FrontierMath加设“地狱难度”关卡,只为确保这个基准不至于在2025年就被彻底“刷爆”。

那一刻我明白了:竞赛数学和文献搜索,已经彻底被AI“解决”了。不是“接近”,不是“有望”,而是“解决”——就像AlphaGo解决围棋一样,干净利落,不留余地。



【第三章: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AI还缺什么?】

但别误会,这并不意味着AI已经能取代陶哲轩或佩雷尔曼。恰恰相反,真正的数学发现模式,AI还远远够不着。比如:

- 如何从一堆看似无关的现象中,直觉性地提出一个划时代的猜想?
- 如何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学分支?
- 如何判断一个问题“值得研究”?这种审美判断,AI完全没有。

我们现在的训练方式——不断在FrontierMath这类基准上“爬坡优化”——其实是在强化AI的“解题肌肉”,而不是“创造神经”。这就像让短跑选手天天练举重,虽然力气大了,但跑得不一定更快。真正的突破,需要全新的训练范式、全新的架构、甚至全新的哲学



【第四章:我不再当观众,我要亲手造神!】

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辞掉评审工作,加入Principia Labs。这是一家目标极其纯粹的初创公司——只干一件事:打造能真正推动前沿数学研究的AI模型。不是为了发论文,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AI成为人类数学家的“超级外脑”,甚至在未来某一天,成为独立的“数学发现者”。

我们相信,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智能之墙”。AI终将超越最伟大的人类数学家——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更深刻的推理、更广博的关联、更持久的专注。只是,这条路还需要几个关键突破:更强的符号推理能力、与形式化证明系统的深度集成、基于强化学习的自主探索机制……



【第五章:如果你也看到未来,请和我们一起建造它!】

如果你是AI研究员,正在探索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或形式化数学的交叉地带;  
如果你是数学家,厌倦了孤军奋战,渴望一个能与你“对话”的智能伙伴;  
如果你相信,下一个黎曼猜想的证明者,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我们今天正在训练的模型——

别只是围观。来和我们一起建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