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圈大地震!曾估值50亿美元的明星初创SambaNova,如今竟要卖身求生?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曾经风光无限、估值高达50亿美元的AI芯片明星公司SambaNova,现在居然在悄悄找买家了!没错,就是那个号称“性能碾压英伟达、功耗只有十分之一”的硬核玩家。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融资失败、估值腰斩、客户难找,连中东豪单都救不了它。这到底是技术不行,还是生不逢时?AI芯片赛道到底有多卷?
SambaNova这家公司2017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创始人团队来头不小,CEO罗德里戈·梁(Rodrigo Liang)是前Sun Microsystems的芯片架构老将,CTO是斯坦福大学教授、RISC-V架构的早期推动者之一。
从诞生那天起,他们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干翻英伟达!他们设计的不是普通的GPU,而是一套叫“Reconfigurable Dataflow Unit”(可重构数据流单元)的定制AI芯片,配合自家软件栈,号称在训练和推理大模型时,性能远超英伟达A100,功耗却只有十分之一。
听起来是不是很牛?确实,早期投资人也这么觉得。SambaNova一路融资超过11亿美元,背后站着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GV、英特尔资本、贝莱德(BlackRock)、软银愿景基金这些顶级机构。2021年那轮融资后,公司估值飙到50亿美元,妥妥的独角兽顶流。
但问题来了:技术再牛,没人买单也是白搭。
过去几年,AI芯片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Groq、Cerebras、Graphcore、Mythic……个个都喊着“替代英伟达”。
可现实是,英伟达不仅硬件强,CUDA生态更是牢不可破。企业客户宁愿多花点钱、多耗点电,也不愿冒险切换到一个没经过大规模验证的新平台。
结果就是,SambaNova虽然拿下了沙特阿美这样的大客户,帮他们打造名为“Metabrain”的大语言模型,还高调宣布要在沙特投资1.4亿美元建数据中心,但整体营收始终上不去。
更致命的是,今年他们试图再融一轮钱,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据知情人士透露,SambaNova已经悄悄聘请了投行,开始接触潜在买家。虽然公司嘴上说“我们一直在评估各种战略机会”,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撑不住了。
更扎心的是估值。贝莱德最近在二级市场把SambaNova的账面估值砍了17%,现在只值24亿美元——直接腰斩!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正式出售的情况下。一旦真进入拍卖程序,价格可能还会更低。隔壁的Rivos芯片公司,本来想按更高估值融资,结果融不到,最后只能低价卖给Meta(也就是Facebook母公司)。Groq更惨,把2025年营收预期从20亿美元砍到5亿美元,直接砍掉75%!
SambaNova也不是没努力过。除了卖硬件,他们今年还推出了云端推理服务,让客户不用买设备也能用他们的芯片跑模型。还把目光投向中东,指望靠沙特、阿联酋这些“石油金主”打开局面。但问题是,中东客户虽然有钱,可AI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有限,短期内很难撑起一家芯片公司的规模化收入。
说到底,AI芯片创业的黄金窗口可能已经关闭了。英伟达凭借先发优势+生态壁垒+持续迭代,已经牢牢锁死了市场。后来者除非有颠覆性技术+巨头背书+海量订单,否则很难突围。就连AMD、英特尔这样的老牌巨头,都在AI芯片上步履维艰,更别说初创公司了。
SambaNova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理想主义撞上商业现实的案例。他们或许真的做出了比GPU更高效的芯片,但在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里,第二名往往意味着出局。这不仅是SambaNova的困境,也是整个AI芯片创业生态的缩影。
当然,也不排除有大厂出手接盘。比如亚马逊、微软、Meta这些正在自研AI芯片的科技巨头,可能会看中SambaNova的团队和技术专利。毕竟,与其从零开始,不如直接收购一个现成的团队。但即便如此,对创始人和早期投资人来说,这也算不上一场胜利,更像是一次体面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