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D设计师来了:不是你不会用AI,是你根本没搞懂AI才是新用户!


别再只想着用AI帮你画图、写文案、做模板了,未来AI自己就是用户,你得为它设计产品!

现在设计师怎么用AI?
目前大多数设计师把AI当成“工具”:
- 让AI画图、出排版、写文案;
- 用AI自动化流程,省时间;
- 说白了,就是“用AI做设计”。

这没错,但只是暂时的

等AI再进化一点,这些活儿它自己就能全包了,你连“操作”都不需要。



设计师还能干啥?
你得开始“为AI设计”了。

未来,AI不再是工具,而是替你用户干活的“代理”

比如:
- 你想订机票,不用打开App点点点;
- 你跟AI说:“我想下周去马德里,预算5000块。”
- AI自己打开各种旅游App,比价、下单、付款,全程你不用碰手机

这时候,设计师要为新的“用户”设计,不是你了,是这个AI代理



新概念:AXD(Agentic Experience Design)
过去我们讲:
- UX:用户体验设计(给人用)
- CX:客户体验设计(给买家用)

现在来了新东西:
- AXD:代理体验设计(给AI用)

设计师别再沉迷让AI帮你画图了,真正决定你生死的是“AI能不能用你的设计”。当语音一句话就能订机票、AI代理替人类跑完整个旅程,屏幕、按钮、导航全废,传统UX直接归零。

Mat Venn,伦敦老炮儿体验设计师,Figma社群红人,带过欧洲最大电信公司AI转型项目,去年被Adobe、Notion、OpenAI轮番请去闭门分享,圈内人称“代理体验设计教父”。

他原来混皇家艺术学院交互系,后来跑去硅谷做风投顾问,专门给设计师创业项目打分,一句话就能决定百万美金投不投。

2025年10月29日,他在Medium丢出这篇“Design for AI”神文,48小时破二十万阅读,评论区全是CTO、设计VP在吵架,为啥?因为他把未来五年设计岗位的底裤直接扒了——AI不是工具,AI才是新用户,你画再好看的图,AI看不懂就等于零。

满屏“一分钟用Midjourney做品牌视觉”,点赞破万,真相是:这些账号自己都不敢用那图给客户交货。

为什么?因为AI出图再快,也只是帮你省掉美术工人钱,客户真正的痛点“用户怎么下单”一点没解决。

Mat甩出狠话:今天你还靠AI产图省时间,明天甲方直接让AI砍掉你这个中间商,模板一键生成,连Figma文件都懒得给你发。

真正恐怖的不是AI比你快,是AI自己当用户,人家根本不用看图,直接读数据、调接口、下单付款,你精心排的版、选的色、留的白,AI连瞟都不瞟,一秒爬完JSON就走。醒醒吧,卷视觉卷到宇宙尽头也只是内卷,卷“AI能用的逻辑”才是外卷新蓝海。

过去二十年,我们混UX、混CX,名片越印越长,工资越谈越高,2026年开始,HR发JD只会写三个字:AXD。全称Agentic Experience Design,翻译过来叫“代理体验设计”。

别急着吐槽新名词,AXD不是噱头,是饭碗。核心只有一句话:设计让AI代理能丝滑完成任务的数字环境。

听起来玄,拆开就明白:感知-决策-执行-学习四步曲。

AI先得读懂你的数据格式,再判断哪三家酒店符合“马德里+5000块+可取消”条件,接着软锁定库存,最后把结果甩回人类确认,全程无图无按钮,全靠后台逻辑。

UX设计师老本行“画流程图”直接报废,新技能“写推理链”:让AI在0.3秒内跑完十万次比价,不出错、不重复、不陷入死循环,这才是AXD的KPI。

传统 personas 最招人烦:给“28岁都市白领Lily”编故事,说她爱喝燕麦拿铁,周末做瑜伽,所以界面要用莫兰迪色。老板一问:数据呢?你支支吾吾。

Mat宣布:Lily已死,有事烧纸。

未来用户八成是“合成代理”,它们没有星座、没有情绪,只有任务目标和几千个实时数据维度:预算、假期余额、同行人数、签证有效期、疫情熔断概率、碳排放偏好、常旅客积分到期日……你要服务的是这些冷冰冰的向量,而不是幻想中的Lily。

研究手段也换血:不再拉五个人做可用性测试,而是起十万虚拟AI用户,48小时跑完全球二十种语言、六十种货币、一百二十种签证规则,输出一份《代理失败率0.07%报告》,客户当场打款。不会写爬虫、不会搭知识图谱、不会开并发容器?那对不起,AXD团队没你位置。

“As a… I want… So that…” 这九个字从2003年用到2025年,Mat一脚踹翻:AI代理不需要“作为谁”,它只需要“指令+输出格式”。新模板只有两行:Prompt:{一句话任务},Return:{JSON+置信度+可追溯链}。

举例:人类说“给我订一周马德里预算五千”,AI立刻返回三段式:①最佳选项②次优选项③风险提示,每段附带价格、签证、取消政策、碳排、积分回血率,置信度92%,数据来源Booking、Expedia、Iberia官网,时间戳毫秒级。

UI?不需要。
流程图?扔进历史垃圾桶。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自家接口字段能被AI秒懂:价格是不是含税?取消政策是枚举还是自然语言?积分比率写在哪一层?只要有一个字段歧义,AI就把你排到搜索结果第999页,流量归零,SEO神仙也救不回来。

人类订机票:解锁手机→找App→点搜索→输目的地→滑日期→翻列表→看评价→选座位→填护照→输信用卡→等短信验证码→截图给同伴→Done,十三步,一步都不能少。

合成旅程:人类对手机说“我要去马德里一周五千块”,AI感知→理解→决策→执行→学习,五步闭环,耗时1.8秒,软锁定订单,人类只需点头“确认”,全程零点击。

UX设计师老本行“降低点击次数”瞬间失去意义,因为点击直接归零。

新挑战:如何降低“AI理解成本”——字段命名统一、枚举值不冲突、错误码可读、上下文可继承。

换句话说,过去你给人看按钮,现在你给AI读代码,代码写得不人性化,AI照样抛弃你,只不过它不会吐槽,它直接消失,让你订单挂零。



人类用户不爽会骂娘,AI代理不爽直接跑路,连差评都懒得留。

Mat指出:AXD时代,最高优先级不是“美观”,不是“易用”,而是“可信”。

怎么让AI信任你?

①数据必须带签名,改一个字验签就失败;

②价格实时同步,AI发现30秒内涨价0.1%,立刻拉黑你;

③取消政策写死,AI读到模棱两可的“视供应商政策而定”,直接把你权重降到0。

老板问: trust怎么量化?答:合成用户跑十万次,被AI选中率=信任分。低于95%,客户就不投钱,简单粗暴。

视觉设计师哭晕:我调色三天三夜,结果信任分只涨了0.01%,因为价格接口没加缓存,AI读到延迟高,直接降权。看清楚没?AXD时代,后端比脸重要,数据比像素金贵。

传统品牌手册规定:logo离边距不得小于1/3,主色Pantone 032C,误用必究。未来AI会把你的品牌拆成原子:色值、文案、价格、库存、政策、碳排标签,随机组合成千万种“微店面”,投给不同用户。

同一个马德里酒店,环保主义者看到“碳中和认证”,宝妈看到“免费婴儿床”,打工人看到“免费取消”,界面样式由AI现场拼装,根本不存在“首页”。

品牌部崩溃:我的调性呢?Mat安慰:调性就是“数据一致性”,只要核心价值字段不撒谎,AI自然帮你把品牌口碑滚雪球。

换句话说,未来没有“标准头图”,只有“标准数据”;没有“固定版式”,只有“固定信任”。

做品牌的人别再去争论圆角矩形,赶紧去把SKU字段梳理清楚,否则AI天天给你打折甩卖,品牌价值直接砸穿地心。



谷歌搜索收入首次下滑那天,Mat在推特发了一个词:“RIP”。

为啥?因为人类不再需要一个蓝色链接列表,AI代理直接返回结果+执行。

浏览器?多余。
App?多余。
屏幕?偶尔用来看确认单。
新入口是语音、手势、甚至脑机接口。

设计师还在纠结1080P还是2K,人家AI已经通过耳机悄悄完成预订。

UX老神器“响应式布局”瞬间失业,新神器“响应式语义”:同一段酒店描述,AI要给耳机用户读30秒精简版,给AR眼镜用户叠3D模型,给车载系统播路况兼容版。

不会写多模态语义标注?那就等着被同行秒杀。

Mat预测:2027年出厂的新车,默认不配中控屏,只有语音+HUD,导航、订酒店、买电影票全部AI代理完成,设计师再想“按钮放左边还是右边”已经没有对象,因为按钮根本不存在。



Adobe MAX 2025刚刚展示:Figma新一代插件,一键把设计图层转成标准化JSON Schema,直接投喂给AI代理。

全场设计师鼓掌,Mat冷笑:鼓什么掌,这就是你们的棺材钉。

过去你画按钮,现在你得画“意图”:这个区域是“价格”,单位是EUR,精度两位,含税,30秒内有效;
那个区域是“取消政策”,枚举值可全退/部分退/不可退,对应不同信任权重。

Figma不再问你“圆角几像素”,而是问你“字段命名空间”。
“生成UI”功能将沦为边缘,核心卖点是“生成AI可读接口”。

跟不上?那就等着被后端小哥取代:人家直接写Schema,AI照样出界面,还要你设计师何用?

Mat建议:今晚就去GitHub把OpenAPI规范背下来,明天把自家组件库全部改成Token+Schema,否则后年简历只能写“会画图”,HR秒挂。



传统QA:招五个人,发测试机,点按滑动,截图写Bug。
Mat说:太慢!
AXD时代,上线前必须起十万合成用户,并发三千线程,模拟全球网络、汇率、签证、支付路由,48小时跑完,生成《失败率0.03%报告》才能给投资人讲PPT。

人工测试?只留两个人看日志,一个人盯AI异常,一个人写复盘。不会写自动化?不会用Kubernetes?不会看Prometheus?那你就是被优化的“两个人”之一。

更惨的是,AI用户不会累,不会漏测,不会拍脑袋写“无法复现”,它们把每一次失败都录成可回放数据链,开发想赖账都赖不掉。

QA老哥们别哭,赶紧去学Python异步框架,去背Playwright官方文档,去把Postman换成代码,否则明年连“测试”俩字都没资格写进简历。



产品经理最爱干的事:写需求、拉会议、撕优先级。

Mat爆料:Agentic AI已经能读用户反馈、自动聚类痛点、输出PRD、排Roadmap、算ROI,全程只要人类点“同意”。

Stand-up?AI代理凌晨三点把进度推送到仪表盘,开发小哥起床一看,任务已拆分,Story已关联代码库,甚至单元测试都已生成。

PM再也不是“船头瞭望者”,而是“AI提示词优化师”:Prompt写错一个状语,AI把“西班牙签证”理解成“西班牙语客服”,上线当天投诉爆表,老板直接让你卷铺盖。

Mat提醒:想活命,赶紧把SQL练熟,把A/B测试平台玩透,把商业模型公式背全,成为“AI的驯兽师”而不是“被AI驯的宠物”。



生成式AI帮公司省钱:一张图原来500刀,现在5刀。
Agentic AI却烧钱:跑一次十万合成用户,云账单瞬间三万刀,GPU、带宽、大模型调用、知识图谱更新,每一项都是美刀在燃烧。

CXO一看报表:怎么成本翻十倍?
Mat解释:省钱是低端竞争,创造价值才高端。

AI代理帮你拿下全球银发旅游族、环保出差党、签证困难户,这些细分客群原来根本触达不到,现在转化率提升300%,烧三万赚三十万,ROI高到飞起。

设计师如果只会“省”,不会“赚”,那就永远被当成成本部门,预算最先被砍。想翻身?拿出合成用户测试报告,告诉老板:增加一个“可退改”字段,AI选中率提升2.1%,对应营收增加两千万,老板立刻给你加人头、涨工资、配股票。AXD时代,设计师必须会背商业数字,否则再好看的像素也救不了你的团队。



别误以为AI代理只服务极客,真正的受益者是视力不好的爷爷、手部残疾的小姐姐、认知障碍的小朋友。他们原本很难完成复杂下单,现在只要说一句话,AI代理替他们跑完全程,甚至主动提醒“签证需要护照有效期六个月以上”“马德里机场提供轮椅通道”。

过去我们做无障碍,只想到“放大字体、提高对比度”,现在要做“推理无障碍”:让AI理解“用户无法阅读小字”=“需要语音朗读+一键客服”;“用户无法打字”=“需要语音输入+自动填充”。

AXD设计师的新使命:把“人类差异”翻译成“代理参数”,让AI成为最强辅助科技。会做这套参数系统的人,未来五年将收到来自政府、公益、医疗、教育机构的海量订单,不仅赚钱,还赚口碑,堪称名利双收。



AI不会干掉设计师,只会干掉还在卷像素、卷模板、卷快捷键的那批人;抢先学会“为AI设计”,让代理选中你的数据,才是2026最硬的核心竞争力。立即行动,今晚就把字段规范、信任指标、合成用户跑通,明天向老板要预算,后天写AXD实践案例发公众号,下周猎头电话被打爆,一年后你回头看,会发现不是AI抢了你的饭碗,是你用AI抢了整个行业的金饭碗。

七、总结一句话:
别再研究怎么让AI帮你做图了,赶紧研究怎么让AI“看得上”你设计的东西!



八、作者最后吐槽:
- 这篇文章是我亲手写的,没用一个AI字
- 未来只属于最聪明的设计师,不是最会用AI画图的那个;
- 赶紧学逻辑、学推理、学代理系统,不然你就被淘汰了。


最后一句话翻译:
“兄弟,别卷AI画图了,赶紧卷‘AI逻辑设计’吧,再晚就真没你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