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发布Gemini 3 Pro,前端编码能力惊艳,幽默感登顶AI外交榜,但复杂逻辑与写作仍逊于竞品。
作者Rhea Purohit是科技媒体Every的资深撰稿人,长期追踪AI模型演进与开发者生态,其“Vibe Check”系列以第一手体验和团队多视角交叉验证著称。本文基于Every团队在Gemini 3 Pro公开发布后24小时内的密集测试,集结六位技术高管与工程师的真实反馈,从编码、写作、逻辑推理到“AI外交幽默感”等多个维度,立体拆解这款被Google称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多模态大模型。
就在2025年11月19日,Google正式推出Gemini 3 Pro——这是继今年5月Gemini 2.5 Pro之后又一次重要迭代。
Every团队虽提前拿到预览版,但因稳定性问题选择等待公开版本,随后在24小时内展开高强度实战测试。
结论相当鲜明:Gemini 3 Pro不是那种“颠覆式革命”的模型,而是一头“可靠的代码耕牛”,尤其在前端开发和UI实现上表现惊艳,甚至意外地在幽默感测试中击败了OpenAI o3,登顶“AI外交排行榜”。
不过,它也有明显短板:面对复杂状态管理或深度逻辑推理时容易力不从心,写作能力仍落后于Anthropic的Claude系列。
Gemini 3 Pro最大的技术标签是“原生多模态推理模型”(natively multimodal reasoning model)。
这意味着它无需额外工具,就能在同一上下文中同时理解文本、图像、音频和代码。
它的上下文窗口长达100万token,与前代Gemini 2.5 Pro持平。
回溯到今年5月,Every工程团队曾深度依赖Gemini 2.5 Pro在Cursor这款AI代码编辑器中的强大表现——超长上下文+精准推理,让它成为当时“代码界的扛把子”。
而Gemini 3 Pro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磨可靠性与创造力,尤其是前端产出“更有混沌感的好看”,用工程师的话说:“不是死板复刻,而是带点即兴发挥的灵性。”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将模型家族分为两类:Pro系列聚焦深度、细粒度推理任务;Flash系列则主打速度与成本效率,适合高并发、低复杂度场景。
目前Gemini 3 Flash尚未发布,但Every团队已翘首以盼。
据Google CEO Sundar Pichai介绍,Gemini 3 Pro的设计哲学是“更深入地推理、更敏锐地捕捉语义细微差别、更准确地推断用户真实意图”,从而让用户“用更少的提示词,拿到更准的结果”。
换句话说,它试图减少“提示工程”的负担,让开发者更专注于创意本身。(有网友反映:让Gemini 3 Pro不要用粗体字 它没法做到)
除了模型本身,Google还同步推出了“Antigravity”——一个集成了类ChatGPT对话窗口、命令行界面(CLI)和内置浏览器的AI原生独立开发环境(IDE)。
不过,由于Every多数工程师习惯直接在终端操作,而非使用完整IDE,因此本次评测主要聚焦Gemini 3 Pro的核心能力,仅对Antigravity做了有限测试。
但有团队成员表示,若Google能开放足够高的API调用配额,Antigravity+Gemini 3 Pro的组合可能成为下一代开发者工作流的强力候选。
在Every内部的“能力覆盖测试”(The Reach Test)中,六位技术负责人给出了差异化反馈。
Dan Shipper(Every联合创始人兼CEO)态度谨慎:“我还没明确要用它做什么,但会继续实验。”
Kieran Klaassen(Cora产品线负责人)则更积极:“我很好奇它的长期表现,也迫切想试试Gemini 3 Flash。”
而Danny Aziz(Spiral负责人)直言:“在UI实现上很稳,但当我处于‘我不知道我在找什么’的探索阶段时,Sonnet(Claude系列)仍是更好的伙伴。”
工程负责人Andrey Galko评价道:“代码生成上没有巨大飞跃,但确实是扎实的进步。它能一次性搞定复杂任务,大多数代码开箱即用。尤其在UI领域,创意更强,输出更具‘有益的混沌’。”
Good Start Labs创始人Alex Duffy更是激动:“这是自Claude 3.5 Sonnet以来,我感受到的最大一次能力跃迁。除了写作,它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明显更强。只要Google不限制调用频率,我会大量使用Gemini和Antigravity。”
而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IIT Bombay)的Naveen Naidu(Monologue产品负责人)则给出了极其具体的工作流建议。
Naveen的评价最具实操参考价值。他明确指出:“对于前端/UI工作,Gemini 3 Pro已成为我的新首选。它在质量与指令遵循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Claude容易过度设计,Codex又显得力不从心,而Gemini 3 Pro恰到好处。”
但面对复杂逻辑、边缘情况处理或状态管理任务时,他仍会切换回Codex 5.1:“它的精准度无可匹敌。”
因此,他的理想工作流是:先用Gemini 3 Pro快速搭建UI骨架和组件,再用Codex 5.1实现核心逻辑与调试。这种“模型协同策略”或许代表了未来开发者的新常态。
为了验证Gemini 3 Pro的真实编码能力,Naveen在Factory的CLI Droid环境中,要求模型为Every旗下的语音输入应用Monologue的iOS版本添加数据库功能。
他特意选用了Point-Free公司开发的一款小众SQLite库——该库极新,几乎可以确定未包含在Gemini的训练数据中。这是一次对模型“即时学习与文档理解能力”的极限测试。
结果令人惊喜:Gemini 3 Pro不仅正确配置了所有依赖,还主动分析了现有代码库,并“未经提示”地创建了一个符合项目数据结构(schema)的示例表。生成的代码干净、结构清晰,展现出极强的上下文适应能力。“它像是一个刚入职但已经通读了全部内部Wiki的新工程师,”Naveen评价道,“不仅完成任务,还主动补全了我忘了交代的细节。”
另一场更激烈的横向对比由Kieran Klaassen发起。
他将Gemini 3 Pro与Anthropic的Sonnet 4.5、OpenAI的GPT-5.1以及Cursor自家的Composer 1 Alpha同台竞技,任务是:改造一个他一年前用Sonnet 3.5“凭感觉”写出来的丑陋应用界面。他要求各模型先输出一个基础HTML示例文件,再基于此构建完整的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即一套统一的视觉组件与交互规范。
然而,Gemini 3 Pro一开始就“抢跑”了。它直接跳过HTML示例,开始构建设计系统,且未能完整还原原始页面的所有组件。
“它也是唯一一个没做深色模式的模型,”Kieran略显失望。但当他追加指令,要求补全缺失组件时,Gemini 3 Pro迅速修正,第二次输出“虽不完美,但元素齐全、风格统一”。
Kieran总结:“Google的模型更注重‘可靠工作’,它谨慎、一致、极力避免错误,但代价是牺牲了一些Anthropic模型那种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有趣的是,在Every团队内部维护的“AI外交幽默感排行榜”上,Gemini 3 Pro竟一举击败长期霸榜的OpenAI o3,登顶第一。
所谓“AI外交”,指的是模型在模拟政治谈判、社交调侃或即兴段子时的表现。
测试中,Gemini 3 Pro展现出超预期的语言灵活性和讽刺智慧,甚至能根据上下文玩出“meta humor”(关于幽默本身的幽默)。
一位成员评论:“它不像在执行指令,而像在和你一起编段子。”这种“意外之喜”或许源于Google在对话数据上的独特训练策略,也可能是多模态理解带来的语义丰富度溢出。
当然,Gemini 3 Pro的短板同样明显。在处理涉及多层嵌套状态、异步数据流或复杂算法逻辑的任务时,它容易“过度自信”——生成看似合理实则存在边界漏洞的代码。
有测试显示,当提示词模糊或任务目标不明确时,模型倾向于“脑补”缺失信息,导致输出偏离预期。
此外,在长文本写作、叙事连贯性或风格模仿方面,它仍落后于Claude 4系列。
一位编辑反馈:“它的技术文档写得不错,但写一篇有情感张力的产品故事?还是交给Anthropic吧。”
综合来看,Gemini 3 Pro的定位非常清晰:它是开发者日常编码的“主力战马”,尤其适合前端快速原型、UI组件生成、API对接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任务。它的优势在于稳定性、上下文理解力和对新库的快速适应能力,而非性能极限突破或全能型创作。
对于像Every这样重度依赖AI辅助开发的团队而言,Gemini 3 Pro提供了一种“省心”的生产力选择——你可以信任它不会犯低级错误,也能在创意边缘试探而不失控。
对于中国开发者而言,Gemini 3 Pro的发布也释放出重要信号:全球大模型竞争已从“参数军备竞赛”转向“场景化能力深挖”。Google不再强调“最大最强”,而是聚焦“最可靠、最懂开发者意图”。
这种务实路线,或许比一味追求推理长度或生成速度更有长期价值。尤其在AI原生应用(AI-native app)爆发的当下,一个能稳定输出高质量前端代码、理解产品语义、甚至能和你开个玩笑的模型,可能比一个只会解数学题的“天才”更受欢迎。
最后,Every团队也提醒:模型能力只是工具链的一环。真正的生产力提升,来自于开发者如何将Gemini 3 Pro这样的“可靠工作马”融入自己的工作流——比如Naveen的“Gemini搭骨架 + Codex写逻辑”策略,或是Kieran的“多模型并行验证”方法。
未来,顶尖开发者或许不再是“最会写代码的人”,而是“最会调度AI的人”。而Gemini 3 Pro,无疑为这场调度游戏增添了一匹值得信赖的新坐骑。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Gemini 3 Pro值得你切换主力模型吗?答案取决于你的工作重心。
如果你每天和React、Vue、SwiftUI打交道,需要快速把设计稿变成可交互组件,它很可能让你效率倍增;
但如果你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分布式系统、优化算法性能或撰写深度长文,那么Codex 5.1或Claude 4.5可能仍是更优解。
AI模型的“百花齐放”,最终受益的是那些懂得“按需取用”的聪明开发者——而这,或许才是Gemini 3 Pro最想传递的“V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