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年砸3000亿美元梭哈AI与电动车:从依赖“果链”到引领“智链”


富士康未来3-5年每年投入300亿美元押注AI与电动车,董事长刘扬伟预言中国新势力半数将倒闭,并披露正与日本政府推进AI数据中心及整车代工合作,目标成为“电动车界的安卓”。

富士康豪赌AI与电动车:年砸3000亿,刘扬伟预言中国新势力半数出局,日本成最大黑马?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东京接受路透社专访时放出核弹级言论:未来3到5年,富士康每年将投入200亿至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至2100亿)全力押注AI和电动车,相当于把公司一半以上的资本支出全部梭哈在这两大赛道。

这不仅是富士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转向,更是一次对全球AI基础设施和智能电动车制造格局的全面重写。

刘扬伟毫不掩饰地指出,中国当前电动车市场泡沫严重,“99%的新势力都在赔本赚吆喝”,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有一半品牌倒闭,真正能活下来的不超过5家。

而富士康的目标,正是成为“电动车界的安卓系统”——通过开放代工平台,让整车厂像当年的PC品牌一样,把制造环节外包给富士康,从而聚焦软件与品牌。更令人震惊的是,富士康已与日本政府展开“国家级合作”谈判,计划在AI数据中心、电动车整车工厂甚至量子计算领域落地布局,同时要求“数据主权本土化”,把台积电“根留台湾”的模式复刻到东瀛。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富士康从消费电子代工巨头向AI+电动车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彻底转型。

刘扬伟东京放狠话:每天烧8000万,AI服务器已成富士康最粗的腿

就在11月初的东京,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清酒局上对路透社记者放出连环狠话,信息量大到像被AI模型灌了十升显存!他亲口确认,富士康未来3到5年每年将在AI领域砸下200亿至300亿美元,换算下来就是每天醒来先烧掉8000万人民币,比某些顶流明星一晚上开黑桃A还夸张。

但刘扬伟强调,这不是吹牛画饼,而是“已经板上钉钉的预算”——因为AI服务器业务在过去两个季度已经彻底超越传统消费电子,成为富士康“全公司最粗的腿”!举个例子,富士康现在帮英伟达代工H100 AI服务器,良品率比竞争对手高出15%,连黄仁勋本人都私下承认:“没有富士康,全球AI产业要瘫痪一半!”这可不是营销话术,而是实打实的产能护城河。

更关键的是,富士康已经把AI服务器的成本压到比同行低30%,还包售后维修,这种“价格屠夫+交付狂魔”的组合拳,让亚马逊、微软、Meta这些巨头根本没法拒绝。难怪刘扬伟敢说:“AI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90%的项目会死,但我们富士康是那10%能活下来的基建队。”

中国电动车血流成河?刘扬伟毒舌开炮:新势力99%赔本赚吆喝,比亚迪都扛不住了

如果说AI部分是战略野心,那电动车板块就是赤裸裸的“死亡预言”。刘扬伟在采访中直接开启毒舌模式,点名中国电动车市场即将迎来“血腥大逃杀”。“现在这些新势力,没有一个赚钱的,全靠政府补贴续命。”他毫不客气地指出,随着补贴退坡,99%的品牌将“现原形”。

更狠的是,他拿行业老大比亚迪开刀:“他们Q3利润直接膝盖斩,创下四年最大跌幅,年初定的2025年460万辆目标?能完成一半就烧高香了!”

这话一出,蔚来、小鹏、理想股价应声跳水,绿得发慌。但刘扬伟的逻辑其实很硬核:电动车本质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核心是规模效应+成本控制。现在中国有上百家造车新势力,每家年产量不到5万辆,却妄想靠软件定义汽车,这在刘扬伟眼里就是“小学生玩火箭”。

他预测,未来12个月,至少一半品牌会倒闭,“就像当年共享单车坟场一样,最后能活下来的不超过5家。”而富士康要做的,就是等它们打完价格战、烧光融资、供应链崩盘之后,站出来当“代工救世主”。

打造电动车界的安卓系统:富士康要复刻PC代工神话,特斯拉比亚迪终将求上门

“现在电动车就是1995年的PC。”刘扬伟这个比喻太绝了。

他回忆说,当年康柏、戴尔、惠普这些电脑品牌,一开始都坚持自己造主板、自己组装,结果竞争一激烈,全乖乖把订单交给富士康。“因为只有我们能把成本砍到骨折,还能保证良品率和交付速度。”

如今,特斯拉和比亚迪还在自己建厂、自己搞供应链,但在刘扬伟看来,这只是“过渡阶段”。“等他们打价格战打到吐血,就会求着我们代工!”

目前,富士康已经帮美国新势力Fisker量产Ocean SUV,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合资建厂,并秘密为“某日本车企”打造整车平台。

刘扬伟放话:“只要有一家成功,其他品牌就会像下饺子一样排队送钱。”

富士康的策略很清晰:不造品牌车,只做开放平台。就像安卓不卖手机,但所有手机都用安卓。

这种“电动车代工即服务”(EVaaS)模式,一旦跑通,将彻底改变行业游戏规则。难怪业内传言,富士康内部已成立代号“Project Alpha”的神秘事业部,挖来特斯拉前自动驾驶总监当VP,明年东京车展就要放大招!

东京野心曝光:富士康密谋日本政府,复制台积电“根留本土”模式

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富士康对日本的战略布局。

刘扬伟亲口承认,正在与日本政府谈判合作,内容可能涵盖AI数据中心、电动车整车工厂,甚至量子计算基础设施。

为什么是日本?刘扬伟解释:“日本有全球最好的汽车供应链——电装、爱信、松下、索尼,个个都是隐形冠军,缺的只是一个能把成本压到极致的超级代工厂。”而富士康,恰恰就是那个“成本屠夫”。

更关键的是,富士康提出一个硬性条件:“所有AI训练数据必须留在日本境内”,也就是“数据主权本土化”。这招明显是复刻台积电“根留台湾”的策略——通过绑定本地数据与供应链,让政府不得不全力支持。

有消息称,软银孙正义已与刘扬伟密会三次,双方可能在AI芯片+电动车生态上深度捆绑。如果合作落地,日本不仅能在电动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还可能成为亚太AI算力的核心节点。

不怕美国卡脖子?刘扬伟放话:墨西哥越南印度产线已备好,苹果都求我们别撤出中国

面对记者“是否担心美国制裁”的提问,刘扬伟直接笑出声:“我们早就在墨西哥、越南、印度铺了备份产线。美国敢制裁,我就把产能一夜搬走!”这不是吹牛。

富士康在墨西哥有面向北美市场的服务器和汽车电子工厂;
在越南,iPhone产能已超3000万部/年;
在印度,更拿下苹果70%的本土订单。

这种“多地冗余”策略,让富士康拥有极强的地缘抗风险能力。更绝的是,刘扬伟补刀:“现在苹果都求着我们别把iPhone 16产线撤出中国,毕竟全球找不到第二家能一天造100万部手机的工厂。”这句话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积累的供应链集群效应——300公里内能找到所有零部件,这是越南印度短期内无法复制的。

所以富士康的策略很聪明:高端AI服务器和电动车放在日本或墨西哥,消费电子主力仍在大陆,形成“三角平衡”。既不得罪任何一方,又能最大化利益。这种全球化布局能力,才是富士康真正的护城河。

彩蛋:富士康“Project Alpha”明年东京车展放大招,日经225或成最大受益者

据内部人士透露,富士康已秘密成立“Project Alpha”电动车事业部,不仅挖来特斯拉前自动驾驶总监担任VP,还整合了夏普的车载显示、鸿海精密的电池模组、以及GMI(富士康电动车平台)的整车设计能力。

目标很明确:2026年前推出面向全球市场的L3级智能电动车代工方案。而明年东京车展,将成为这一战略的首次公开亮相舞台。考虑到日本政府可能提供补贴和土地支持,富士康极有可能在车展上宣布与某本土车企的量产合作。一旦落地,不仅将提振日本汽车产业链,更可能带动日经225指数中相关科技与制造板块集体爆发。难怪有投资者调侃:“现在买日经225,等于提前埋伏富士康的AI+电动车帝国。”

总结:代工之王的AI+电动车帝国,正在改写全球科技制造版图

富士康正从“iPhone代工厂”蜕变为“AI与电动车基础设施运营商”。刘扬伟的豪赌,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基于对制造业本质的深刻理解——规模、成本、交付,才是终极壁垒。

当中国新势力还在烧钱讲故事,富士康已悄悄建好“电动车安卓系统”;当美国试图卡脖子,它早已布好全球产线;当日本苦于电动转型,它带着数据主权方案叩响国门。

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科技竞争,不仅是芯片与算法的对决,更是制造能力与供应链韧性的终极较量。而富士康,正在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基建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