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德:自私即美德?客观主义惹争议!

我对安·兰德(Ayn Rand)这个人感到很困惑。我觉得,兰德好像在提倡一种把“缺乏同情心”当作生活方式的观点。

我知道这被叫做“客观主义”,但我自己不这么看。我还觉得,那些思想保守的人在政府层面也接受了这种“缺乏同情心”的做法。甚至连特朗普都说过,他最喜欢的小说是《源泉》(The Fountainhead),这让我感到很不安(特别是因为我是一个女性,而且还是强奸案的幸存者)。

是不是我的理解有误?兰德真的支持那种像“精神病态”(psychopathy)一样的冷酷无情吗?还是说,我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没搞明白?

安·兰德是谁?
《源泉》这本书让安·兰德在全世界出了名,《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1957年出版)这本书更是巩固了她的名声。到了1958年,兰德的小说越来越充满哲学思考,给她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于是,她和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他们后来关系闹掰了)一起,正式发起了一个叫做“客观主义”(Objectivist)的哲学运动,还创办了相关的杂志和讲座课程。

关于“缺乏同情心”和“精神病态”:
很多人说兰德的哲学根本上就是“缺乏同情心”,这种说法很常见,但其实不完全对。她明确表示过,她不支持精神病态。兰德自己也谴责过那些“精神病态者……他们宣称自己对任何活的东西都毫不在乎,还说自己绝不会动一根手指头去帮助一个被肇事逃逸司机撞伤的人或者狗,以此来表明他们反对自我牺牲。”(这段话出自《自私的美德》这本书里的《紧急情况下的伦理学》一文,第43页)。

兰德真正反对的是什么?——“利他主义”
她主要反对的是把“利他主义”(altruism)当作一种绝对的道德标准。那么,利他主义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呢?兰德认为,利他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 人没有权利为自己而活。
  • 服务他人是人活着的唯一正当理由。
  • 自我牺牲是人最高的道德责任、美德和价值。

澄清:“利他主义”不等于“善良”
(兰德认为)不要把利他主义和善良、好意或者尊重他人权利混淆了。这些(善良、好意等)不是最根本的原则,而是好的结果。但实际上,(兰德觉得)利他主义让这些好的结果变得不可能实现。利他主义最根本、最绝对的原则就是自我牺牲——这意味着:牺牲自己、约束自己、否定自己、毁灭自己——这也就等于说:把“自我”(self)看作是邪恶的标准,把“无私”(selfless)看作是善良的标准。
兰德对“利他主义”的批判例子:

不要躲在那些肤浅的问题后面,比如“该不该给路边的乞丐一毛钱”。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 关键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权利不给他那一毛钱而继续生存下去?
  • 关键问题在于:你是不是必须通过不断地给钱(一毛一毛地),从那些可能靠近你的乞丐手里“买”回你自己的生命?
  • 关键问题在于:别人的需要是不是你生命的“第一债主”,是不是你活着的道德目标?
  • 关键问题在于:人是不是就该被当作可以随时牺牲掉的动物?

任何有自尊心的人都会回答:“不!” 而利他主义却说:“是!”

兰德思想的复杂性:
大家都知道,兰德这个人更喜欢直接给出她的观点,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深入论证。但是,你也可以从她写的小说里发现,她笔下的英雄角色并非完全没有同情心。他们甚至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而死,也会为那些无辜受苦或死去的人感到悲伤。

兰德主张什么?以及她的影响:
她主张人们应该做那些自己认为对自己(可能也包括对自己所爱的人)最有利的事情。

有点讽刺的是,兰德之所以在那些大公司老板(CEO)和右翼政治人士中那么受欢迎,是有原因的。

她让很多人觉得,就算表现得冷酷无情也没关系,甚至心安理得。

而且,我认为她要为社会上那么高比例的反社会人格(sociopathy,指缺乏同情心、不顾他人、不负责任等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负责。

网友:慈不带兵 

banq注:以上是号称最聪明的AI谷歌Gemini 2.5根据提示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