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胆结石关系等上周5篇营养论文

上周五篇营养论文推荐:

1、肉食者、食鱼者和素食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5-04045-7
·考虑到体重指数,素食者比高肉食者患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高出23%
·以植物为基础的参与者摄入的碘较少,碘是甲状腺激素产生所必需的矿物质,这表明这是一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作者建议对避免动物产品的人进行常规碘评估,并在必要时补充碘。

2、技术支持的医学营养治疗对超重和肥胖成人减肥的影响:回顾性观察研究
https://doi.org/10.2196/70228
·近4000名成年人使用移动的应用程序以及与注册营养师的远程会话,中位数为67天。17%的使用者将他们的初始体重减少了至少5%,当个人完成至少五次专业咨询时,成功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老年人和男性的平均体重减轻幅度最大,这表明数字营养学可以大规模产生临床相关结果。

3、加拿大的超加工食品消费和心脏代谢风险:加拿大健康措施调查的横断面分析
https://doi.org/10.1186/s12986-025-00935-y
·来自6500名成年人的数据显示,高加工包装食品的摄入量与腰围增大、体重增加、血液甘油三酯升高和白色血细胞计数增加有关。
·多吃水果和蔬菜会减少,但不会消除这些关联。

4、饮食和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事件的联合关联:对144,288名英国生物库参与者的分析
https://doi.org/10.1093/aje/kwae180
在平均近11年的随访中,更多的时间花在中度到剧烈的体力活动上,持续降低新发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饮食质量得分显示出较弱和不太一致的联系,但良好的营养和高体力活动的结合产生了最好的整体保护。
研究强调,即使饮食不理想,多运动也是一种强大的预防工具。

5、饮食诱导的炎症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脂肪胰腺相关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00092-5
科学家早就发现,身体里长期"发炎"(就像小火慢炖的炎症)和很多慢性病都沾亲带故。这次他们盯上了"脂肪胰腺"(你可以想象胰腺像泡在油里),怀疑吃错东西引发的炎症会让胰腺更容易"长油"。

研究人员找了278个胆管结石病人,用超声波当"透视眼"一照,发现89人的胰腺油汪汪(病例组),剩下189人胰腺正常(对照组)。然后给所有人发了份超详细的"饮食调查表"(足足168道题!),用三种算法(DII/EDIP/DIS)给他们的饮食"炎症值"打分。

结果特别明显:胰腺油汪汪的那组人,吃的食物炎症评分统统更高!用数学模型分析后发现:

  1. 炎症评分越高,胰腺"长油"风险越大,这个趋势像爬楼梯一样明显
  2. 具体来说:
    • 用DII算法算,最高分组比最低分组风险高3.3倍(95%可能性在1.6-6.8倍之间)
    • 用EDIP算法算,最高风险也有2.5倍(95%可能性1.2-5.1倍)
    • 用DIS算法算,最高风险是2倍(95%可能性1.2-3.6倍)

简单说就是:天天吃容易引发炎症的食物(比如油炸、高糖食品),你的胰腺就可能像腌咸菜一样慢慢被"油"泡起来!这研究相当于给"病从口入"又添了个实锤证据。

抗炎食物 vs. 促炎食物
✅ 抗炎食物(保护胰腺):

  • 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咖啡(没错,咖啡居然是好东西!)
❌ 促炎食物(伤害胰腺):
  • 饱和脂肪(比如肥肉、黄油)、红肉、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内脏)这些食物不仅和脂肪胰腺有关,还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炎症是怎么搞乱胰岛素信号的?

  • 炎症因子会激活一种叫 c-Jun激酶 的坏蛋,让它去干扰胰岛素信号(把IRS-1蛋白“磷酸化”,让它失效)。
  • 结果就是:胰岛素没法正常工作 → 血糖降不下去 → 糖尿病风险增加。
  • 炎症还会降低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让脂肪更难分解,导致甘油三酯(一种血脂)升高,进一步加重胰腺负担。

为什么吃太多饱和脂肪会坏事?

  • 高饱和脂肪饮食 → 肠道吸收更多内毒素(细菌产生的坏东西)→ 引发轻度炎症
  • 甘油三酯升高 → 增加游离脂肪酸(FFA)→ 胰腺细胞被“油”泡坏 → 功能失常

吃太多促炎食物(炸鸡、烧烤、甜点、肥肉)
→ 身体慢性炎症
→ 胰岛素抵抗 + 脂肪堆积(肝脏 & 胰腺)
→ 糖尿病风险↑ + 脂肪胰腺风险↑
→ 恶性循环,越来越糟!

怎么办?多吃抗炎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咖啡),少吃促炎食物(油炸食品、红肉、高糖饮料),让胰腺少“泡油”,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