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豪赌AI芯片,却在关键时刻被Meta“放鸽子”?谷歌大单也悬了!2026年营收目标恐难达成,台积电2纳米产能成最大变量!
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凭借成本优势拿下谷歌AI芯片大单的联发科,如今却在最关键的时刻遭遇双重打击:先是Meta(原Facebook)疑似临阵变卦,转投博通与Marvell怀抱;紧接着,谷歌那笔本该在2026年带来巨额营收的订单,竟再度延期,最快10月才能完成tape-out(芯片流片),量产时间恐推迟至2027年初!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联发科的“AI翻身仗”还能打下去吗?
先来划重点:联发科原本对2026年之后的ASIC业务抱有极高期待,甚至预估该板块年营收可达10亿美元。供应链一度盛传,在成功拿下谷歌AI芯片订单后,联发科将乘胜追击,顺势拿下Meta下一代代号为“Arke”的2纳米AI推理芯片项目。毕竟,Arke主打的就是高性价比路线,这正是联发科在手机芯片领域赖以成名的强项。市场普遍认为,这笔订单几乎已是囊中之物。
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据多位芯片供应链内部人士透露,Meta近期态度出现明显转变,正重新评估其AI芯片供应商选择。原本倾向联发科的Arke项目,如今更可能由博通(Broadcom)或Marvell接手。要知道,这两家美国芯片巨头在高速运算、数据中心ASIC领域深耕多年,技术积累深厚,尤其在高带宽内存(HBM)整合、高速互连、功耗控制等关键指标上,经验远超以消费电子芯片起家的联发科。
业界普遍分析,Meta之所以“回心转意”,核心原因很可能出在技术层面。尽管联发科在手机SoC设计上炉火纯青,但在高性能计算(HPC)专用ASIC领域,其实际交付能力和工程验证经验仍显不足。AI推理芯片虽不像训练芯片那样追求极致算力,但对延迟、能效比、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设计瑕疵都可能导致整机性能瓶颈。Meta作为全球顶级AI应用公司,绝不会拿其核心基础设施去“试错”。因此,即便联发科报价更低,Meta最终仍可能选择更稳妥的博通或Marvell。
更令人担忧的是,Meta的Arke订单虽主要影响2027年营收,但谷歌的订单延期,却直接冲击联发科2026年的财务表现。据悉,该谷歌ASIC项目此前已延期一次,如今可能再度推迟,最快要到今年10月才能完成最终设计定版并流片。这意味着原定2026年下半年开始的量产,极可能延后数月,导致2026年实际贡献的营收大幅缩水。
有供应链人士直言,联发科最初对ASIC业务的10亿美元年营收预期,如今恐怕只能实现6亿左右。虽然部分收入可顺延至2027年确认,短期内不至于造成致命打击,但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却是实实在在的。投资者原本期待联发科借AI东风实现业务结构转型,从手机芯片厂商跃升为全球AI基础设施核心供应商,如今这一叙事正面临严峻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与联发科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在芯片规格、架构定义上反复修改,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这种情况在谷歌与其他芯片厂商的合作中极为罕见,侧面反映出联发科在与顶级云服务商对接复杂AI芯片需求时,仍需积累更多实战经验。毕竟,设计一颗手机芯片和设计一颗支撑全球AI服务的专用推理芯片,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挑战。
不过,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联发科的努力。能拿下谷歌的初步订单,本身已是重大战略突破。放眼全球,目前真正具备大规模量产AI ASIC能力的客户屈指可数——谷歌无疑是其中最激进、需求最旺盛的一家,其量产规模甚至可与英伟达、超微(AMD)等GPU巨头比肩,远超亚马逊AWS等其他云厂商。对任何芯片代工厂或设计公司而言,能绑定谷歌,就意味着获得了通往AI黄金时代的“船票”。
只是,这张船票能否顺利兑现,还得看联发科能否跨越技术与工程化的鸿沟。当前,博通凭借其在定制化网络芯片、AI加速器上的深厚积累,已接连拿下多家科技巨头订单,技术口碑与交付稳定性备受认可。相比之下,联发科虽有成本与制造协同优势(尤其与台积电关系紧密),但在高端ASIC领域的“硬实力”仍需时间验证。
未来两年,将是联发科ASIC业务的生死窗口期。若谷歌订单最终顺利量产,且性能达标,联发科仍有希望稳住基本盘,并争取其他客户;但若Meta彻底转向、谷歌项目再出纰漏,那么其2026-2027年的营运压力将急剧上升,不仅ASIC增长故事破灭,整体股价与市场估值也可能面临重估。
总而言之,联发科的AI芯片之路,远未到庆功时刻。在博通、Marvell等美系巨头的围剿下,这家台湾芯片龙头正经历从“消费电子供应商”向“AI基础设施共建者”转型的阵痛。成,则跻身全球AI芯片第一梯队;败,则可能错失本轮技术浪潮的最大红利。市场的耐心有限,时间,正站在对手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