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突然集体调转船头,大幅削减用于智能手机的NAND闪存产量,转而把生产线火力全开对准AI数据中心用的高端企业级SSD。
背后推手,正是来自中国的长江存储(YMTC)以“价格屠夫”姿态强势杀入手机闪存市场,把原本就薄如纸片的利润彻底压垮。
NAND闪存就是你手机里存照片、视频、APP的那块“硬盘”,主流产品包括UFS和eMMC,几乎每台智能手机都离不开它。
过去十年,三星和SK海力士靠着技术领先和规模优势,在这块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好日子到头了!长江存储自2020年量产以来,一路狂飙突进,不仅技术追得飞快,更祭出“极致低价”策略,直接把手机NAND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据权威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长江存储在移动NAND领域的渗透速度远超预期,短短两年就拿下可观份额,逼得韩厂节节败退。
面对这种“贴身肉搏”,三星和SK海力士一开始还只是小幅度减产,试图稳住价格。但现实很残酷:光靠“节流”根本挡不住长江存储的进攻洪流。手机NAND的毛利率一路下滑,甚至逼近盈亏平衡线。继续死守?等于慢性自杀。
于是,两家巨头痛下决心:与其在红海里血拼,不如干脆撤出战场,把资源全部押注到利润更丰厚、增长更迅猛的新蓝海——AI数据中心!
没错,就是那个被英伟达、谷歌、Meta疯狂砸钱的AI算力基建领域。随着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爆炸式增长,全球云服务商对高性能、大容量企业级SSD的需求井喷。这类SSD用的NAND闪存,技术门槛高、定制化强、客户粘性大,最关键的是——利润厚!尤其是采用QLC(四层单元)技术的NAND,虽然每单元存4比特数据、对可靠性要求极高,但一旦攻克,单颗芯片容量翻倍,成本大幅下降,毛利率远超手机用的TLC产品。
所以,三星和SK海力士现在干了什么?他们正在把原本生产手机UFS/eMMC的晶圆厂产线,大规模改造为生产服务器级QLC NAND的专用线!这个过程可不是按个开关那么简单,涉及设备更换、工艺调试、良率爬坡,动辄耗时数月。正因如此,TrendForce警告:今年下半年,无论是手机NAND还是服务器NAND,都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手机厂商可能面临闪存涨价或缺货,而AI公司抢购企业SSD也会更激烈。
但别以为转战服务器市场就高枕无忧了。日本存储老将铠侠(Kioxia,原东芝存储)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眼看三星和SK海力士在AI SSD领域赚得风生水起,铠侠坐不住了。他们刚刚在日本岩手县北上工厂的第二座晶圆厂全面投产,还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始量产最先进NAND芯片。与此同时,在三重县四日市的主力基地,铠侠更是豪掷重金,目标是把整体产能直接翻倍!这意味着,未来12-18个月,服务器NAND市场也可能迎来新一轮价格战。三星和SK海力士刚跳出手机市场的火坑,又可能掉进数据中心的价格泥潭。
不过,短期来看,AI需求确实撑起了NAND价格。TrendForce预测,今年第三季度NAND合约价已上涨3%–8%,而第四季度涨幅将扩大至5%–10%!谷歌、Meta这些云巨头正在疯狂下单企业SSD,为自家AI数据中心扩容。这种由真实需求驱动的涨价,和过去靠库存炒作完全不同,含金量十足。对三星和SK海力士而言,现在正是切换赛道、收割利润的黄金窗口期。
这场战略大转向,也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深刻变迁。曾几何时,韩国双雄在存储芯片领域一家独大,技术、产能、定价权牢牢在握。但随着长江存储的崛起,不仅打破了技术垄断,更用市场化策略重塑了竞争规则。而日本铠侠的奋起直追,则让这场“三国杀”更加扑朔迷离。未来,谁能真正掌握QLC乃至更先进的PLC(五层单元)技术,并在AI定制化SSD领域建立生态壁垒,谁就能笑到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产能切换对普通消费者也有影响。短期内,中低端手机可能因NAND供应紧张而小幅涨价,或延迟发布;但长期看,手机存储成本终将因技术迭代而下降。而对科技行业来说,AI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将推动整个算力经济向前狂奔。三星和SK海力士的“壮士断腕”,既是被动防御,更是主动出击——他们赌的是,AI浪潮带来的数据中心需求,足以覆盖甚至超越手机市场的萎缩。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产线调整,而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生死押注。当长江存储用低价撕开市场缺口,当铠侠用产能发起反攻,三星与SK海力士选择放弃熟悉的舒适区,冲向技术更复杂、回报也更高的AI战场。这场存储芯片的“新大陆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