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当成宠物:规律喂养就有完美便便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对饮食和健康进行了新的发现,分析了1,000名参与Food You研究的参与者的营养数据,包括粪便样本。

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不仅仅是包括水果,蔬菜和谷物在你的饮食-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众所周知的“一天五份”水果和蔬菜的建议是正确的。

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你不能在健康的一天里狂吃蔬菜,然后在一周或一个月的剩余时间里以不健康的方式进食!

研究结果的强度取决于研究人员收集数据和分析信息的方式。该研究的参与者使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MyFoodRepo,该应用程序可以从照片和条形码中识别食物,以收集营养数据,从而消除了个人保持手动食物日记的需要(研究人员后来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

那么,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

第一大重点来了:高质量饮食真的能养出多样化的肠道菌群。

啥叫高质量?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钾、镁、叶酸、铁等微量营养素。研究发现,这类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显著正相关——α多样性越高,说明你肚子里的菌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这可是健康的重要标志!相反,如果你天天吃快餐、高盐高糖食品,你的菌群多样性就会直线下降,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的风险也会悄悄升高。

但更让人震惊的是第二点:饮食的“规律性”比“平均摄入量”更重要!

研究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每日健康饮食指数”(daily HEI),不是看你一周平均吃了多少蔬菜,而是看你每天是否都稳定摄入。结果发现,这个“每日HEI”与菌群多样性的相关性(Spearman r=0.27)竟然比传统HEI(r=0.22)还要强!

更绝的是,他们用“变异系数”(CV)来衡量你吃某种食物的波动性——比如今天吃500克蔬菜,明天一口不吃,这种高波动性(高CV)会显著降低菌群多样性。有趣的是,对于水果来说,吃得多(r=0.12)不如吃得稳(CV水果的r=-0.18)!

这说明,肠道菌群喜欢的是“细水长流”的稳定供养,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突击式投喂。

第三大发现是:你的肠道菌群能“反向预测”你的饮食习惯!

研究团队用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仅凭肠道菌群数据,就能以高达0.85-0.9的AUC准确率,预测出你是不是经常吃蔬菜水果、是不是饮食质量高、是不是饮食规律。反过来,用饮食数据也能预测你的菌群多样性。这种双向可预测性,强有力地证明了饮食与菌群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因果联系。

具体到菌种层面,研究也给出了清晰画像。那些与健康饮食正相关的“好菌”,大多来自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比如拉氏螺菌属(Lachnospira)、真杆菌属(Eubacterium_J)、布氏瘤胃球菌属(Butyribacter)等。它们很多都是著名的短链脂肪酸(SCFA)生产者,尤其是丁酸,能抗炎、强健肠道屏障。

而那些与快餐、高波动饮食相关的“坏菌”,则包括地中海杆菌属(Mediterraneibacter)、劳森氏菌属(Lawsonibacter)以及一些名字听起来就不太友好的菌,如Negativibacillus(负面杆菌属)。这些菌在饮食质量差的人群中丰度更高。

不仅如此,研究还把目光投向了“便便质量”这个接地气的指标。
结果发现,饮食质量和规律性同样影响你的如厕体验!喝咖啡、吃乳制品、饮食多样性高的人,更容易拥有“完美便便”;

而吃糖、吃快餐、压力大、睡不好,则与腹泻风险正相关。

那些报告“便便很棒”的人,普遍拥有更高的HEI评分和更丰富的菌群多样性。

这再次印证了“肠-脑轴”和“肠-免疫轴”的存在,你的肠道健康,真的写在你的脸上,也体现在你的马桶里!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营养课:健康饮食,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稳”。与其周末狂吃一堆沙拉,不如每天坚持吃一小份。与其追求某种超级食物的奇迹效果,不如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多样化的饮食模式。你的肠道菌群,这个默默守护你健康的隐形器官,会感谢你日复一日的温柔以待。

最新研究揭示,饮食质量与规律性共同塑造肠道菌群多样性,稳定摄入蔬果坚果比偶尔大量摄入更重要。